彰显时代特征展示江苏特色——江苏优秀现代戏市场推广演出综述
2016-09-03许其兵
■许其兵
彰显时代特征展示江苏特色——江苏优秀现代戏市场推广演出综述
■许其兵
《小镇》剧照
2016年5月20日-6月16日,由江苏省文化厅指导支持、省内有关剧团参与的的江苏优秀现代戏市场推广演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省11家剧团12台优秀现代戏剧目先后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梅兰芳大戏院和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16场。其中5月20日—23日在延安演出2场,6月3日—16日在北京演出14场。演出活动空前热烈,每场演出都以较高的舞台艺术水准和独具特色的江苏地域特色征服了业内专家和当地的社会群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16场演出中,共有13人次副国级领导、28人次部省级领导和2万余人次的群众观看了演出。
一是彰显时代特征,反映江苏舞台艺术创作生产最新成就。近年来,我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向现实题材、江苏地域题材倾斜,现代戏创作形成出人出戏、佳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近三年搬上舞台的现代戏高达40余部,被全国业内专家誉为“江苏现象”。此次参加全国市场推广演出的12台现代戏剧目都是优中选优的精品,有淮剧、话剧、越剧、锡剧、扬剧、淮海戏、柳琴戏、滑稽戏等,基本囊括了江苏当前活跃于舞台的主要戏剧品种,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11个剧团既有来自省演艺集团的,也有来自南京、徐州、常州、苏州、淮安、盐城、镇江各地的,反映了我省艺术创作遍地开花、全面结果、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民生巷11号》剧照
《一代楷模》剧照
《花旦当家》剧照
二是内涵深刻丰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旋律。12台剧目集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家园的生活故事,大多反映当下现实,使得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淮剧《小镇》揭示了当代社会道德建设和人性的拷问;锡剧《夕照青果巷》反映了“空巢”现象、老人养老的社会问题;话剧《民生巷11号》则针对城市拆迁带来的城市文化保存展开故事;滑稽戏《探亲公寓》则是集中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人们对此的深刻思考;情景朗诵剧《一代楷模周恩来》紧扣周恩来总理的感人事迹,以不同形式生动演绎总理生平事迹,直击观众心底。专家认为,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江苏的这批现代戏精品高扬真善美的旗帜,坚定而温暖地传递着主流声音,体现出一种价值担当和社会责任。
三是名角名家荟萃,成为江苏舞台艺术的一次精彩亮相。参演的全省各个剧团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派出了最强阵容,梅花奖、文华奖双料得主周东亮,夫妻梅花奖得主陈明矿、陈澄,白玉兰奖得主龚莉莉,省话剧团著名演员高英……耳熟能详,名角荟萃,好戏连台,称得上“名剧名团名角”。各剧团积极主动做好新闻发布会等宣传活动,邀请全国和北京众多领导、业内知名专家和艺术名流观看演出、展览,同时请他们把脉开方。演出期间,12部优秀现代戏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中国评剧大剧院连演14场,几乎场场爆满,受到好评如潮,在北京刮起了一阵“江苏风”。
《丁香》剧照
四是坚持政府指导,按照市场规律组织推广演出活动。与以往剧目巡演不同,这次优秀现代戏市场推广演出完全是“走市场”行为,让剧团唱主角,整个活动没有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省文化厅不参与活动运作,也不挂名,只给予剧目宣传方面的支持帮助。经费方面以市场推广为主要形式,所有参演的剧目一律由剧团按程序向江苏艺术基金和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申请资助,只有真正的好戏才能拿到资助。演出票务按照市场规律办,由剧团向市场售票,票务收入全部归剧团所有,以提高剧团演出积极性。各剧团实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堪称是“两个效益”高度统一的一次成功典范。
五是观众反响强烈,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情景朗诵剧《一代楷模》在革命圣地延安演出,延安人民仿佛穿越时空又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观众饱含热泪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是观众对该剧成功塑造总理形象的充分肯定。锡剧《夕照青果巷》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全场16次响起掌声。浓郁的江苏地方特色,让这批舞台艺术精品既站在时代和艺术的高处,又散发出独特的“江苏韵味”。锡剧《紫砂梦》将优美的水乡风情与紫砂的地方特色完美结合,锡剧《三三》以江南宛委细腻的情感诠释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故事,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专家的肯定和领导的赞扬。鲜明地域特色,使十二部现代大戏成为打造精彩江苏的一张绝佳名片。
《探亲公寓》剧照
《半车老师》剧照
《三三》剧照
《紫砂梦》剧照
《秋月》剧照
《夕照青果巷》剧照
《血色秋风》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