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纸”变迁及性能变化研究
2016-09-02陈紫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陈紫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高丽纸”变迁及性能变化研究
陈紫君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通过文献追溯研究“高丽纸”的产生、发展和变迁历史,得出“高丽纸”在从古至今的传承过程中内涵所发生的变化。中国记载并生产的“高丽纸”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原料有别,国人已将高丽纸作为一种手工纸,而在原产地朝鲜半岛,“高丽纸”是手工纸的统称,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楮皮。文章基于试验研究比较了现代韩纸与中国新产高丽纸、25年前高丽纸性能特点,并得出相关结论:“高丽纸”在发展的过程中性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高丽纸已不同于古代高丽纸;现代韩纸的耐久性好于中国新高丽纸;中国旧高丽纸的性能要好于中国新高丽纸。
高丽纸韩纸变迁性能对比
1 “高丽纸”的由来
一直以来,国人认为“高丽纸”就是以桑树(Morus alba Linn.Sp.)树皮为原料,粗帘纹,纸张较厚的手工纸张。“高丽纸”最初来源于高丽国,因此以地名命名。中国接受了这种纸后,将它作为一种手工纸类型,如同宣纸、夹江纸等,列入手工纸的行列中。而在本土,“高丽纸”被称为“韩纸”(韩国),最初它是一种纸,在发展过程中,手工纸种类越来越多,“韩纸”成了手工纸的统称。要探究“高丽纸”在中国的传承和在本土发展的有哪些区别,需要从朝鲜半岛造纸术的起源和发展开始追溯。
众所周知,韩国是最早学习中国造纸术的国家之一。三国时,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艺也随之传入。在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造纸业慢慢地建立成长。百济国最先向中国学习造纸技艺(约公元四世纪末),稍后高丽、新罗国也开始学习造纸术[1]。此后,朝鲜半岛的造纸技艺不断发展。在高丽时期(918年—1392年),高丽国开发出纸张制造的捣砧法和搥纸法,产出的纸张质量大大提高[2]。高丽国纸张制造以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树皮为原料,后来由于造纸需求大造成楮皮短缺,人们开始使用桑皮,但纸张质量仍然很好。高丽国造纸技艺沿袭中国的造纸术,纸张纤维长,较厚,纸帘常为粗帘纹,韧性强,主要产地是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庆尚道。据朝鲜人徐命膺在《保晚斋丛书》里说,朝鲜半岛几个国家的纸品,以此纸质量最佳,所以他们后来将其作为贡品大量进献给中国[3]。进入朝鲜时期(1392—1910)后,前期朝鲜半岛的造纸业较为繁荣,后期开始衰退。朝鲜后期(1592年—1910年),壬辰倭乱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楮树不足,造纸时开始添加干草、大麦等低质原料,影响了韩纸的质量。到了现代,韩纸仍然以楮树皮为原料,加工工艺保留了古法。
朝鲜半岛的手工纸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般认为在唐朝,钱存训先生认为唐代新罗的“鸡林纸”就是献给中国的贡纸[4]。其大量出口的时间为王氏高丽(936—1392年)时期,也就是中国宋元时期[5]。这种产自朝鲜半岛的纸张厚实牢固、光滑洁白,适合书写,国人十分喜爱。因为当时这种纸产自高丽国,国人便称其为“高丽纸”。
2 “高丽纸”在中国的变迁
2.1文献记载
“高丽纸”由朝鲜半岛进贡而传入中国,之后扎根于中国,在此过程中,中国人一直理解的“高丽纸”是宽帘纹的桑皮纸。在宋时,高丽纸因其质地坚实,国人喜欢将其作为书卷的衬纸。宋人陈槱曾说“高丽岁贡蛮纸,书卷多用为衬”[6]。在这一时期,高丽纸的用途逐渐扩大,利用高丽纸制作的纸扇、摺扇大受国人欢迎。如宋人苏轼、邓椿都称赞过这种高丽纸扇[7]。因其美观耐用,实用性好,国人对高丽扇的需求激增。南宋时临安街上已有摺扇铺,模仿制作[8]。此纸即为强度大,白度高的桑皮纸。元代时,我国所产的“高丽纸”原料仍以桑皮为主,元代人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曾提到“高丽纸”和温州桑皮纸[9]。据他的描述,此时的高丽纸与温州桑皮纸十分相似,洁白坚滑。在明清时期,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以100%纯桑皮为原料。如,在乾隆时期就曾以桑皮为原料仿制高丽纸,供宫内糊窗[10],众所周知,清故宫倦情斋中的通景画也采用了纯桑皮的高丽纸作为“命纸”。从上述可见,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所用的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但是,韩纸是以楮皮为原料生产的,中国的高丽纸和韩国高丽纸的制造原料已经不同。
中国现今的高丽纸已不同于古代的高丽纸,其原料并不是原来单一的100%桑皮,加工品质也有优次之分。现在中国的高丽纸以河北省迁安县的最为著名。光绪十九年(1893年),迁安县西的李显庭发现了一种性能很好的产自高丽的纸张,并于1904年试制成功“显记高丽纸”[11]。《古书用纸》中记载,这种迁安的桑皮纸纸张类似古时朝鲜的印书用纸,所以取名为迁安高丽纸[12]。中国现代的迁安高丽纸已不是纯桑皮,纸中掺有废纸边,在1982年更名为迁安书画纸[13]。时过境迁,随着机制纸的出现,手工纸受到冲击逐渐没落。2004年,故宫博物院大修倦勤斋时,现在的高丽纸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以前,高丽纸常被北方人用来糊窗子抵挡寒风,现在高丽纸用来写字或作画,在档案图书部门常常被用于纸张书画修复用纸。高丽纸之前能用来抵御寒冷说明它具有一定厚度,结实耐用,而被用作修复用纸的高丽纸则较薄。所以,从用途上看,“高丽纸”从古时被用作衬纸,做成纸扇,到近代被用于糊窗子,而现在用于修复用纸,变化巨大。
近几十年,“高丽纸”也并非一成不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桑皮原料少,价格上涨,现今的高丽纸原料发生了改变,除桑皮外,原料中还加入了木浆、草浆,其性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探究这些变化,笔者选取了1980年的旧高丽纸(距今25年)和2014年的新高丽纸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笔者首先对2014年的新高丽纸进行了干热老化试验,相当于在自然状态下老化了25年,保证了二者在老化时间上的大致相近。然后,对其质量、厚度、抗张性、耐折度、白度、pH值、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
2.2基于试验对比研究中国新旧“高丽纸”的变化
(1)中国新高丽纸的抗张性强于中国旧高丽纸
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知,中国新高丽纸和旧高丽纸在抗张性上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横向上,中国新高丽纸的抗张性要明显优于旧高丽纸,而在纵向上,旧高丽纸要略高于新高丽纸。但总的来看,中国新高丽纸的抗张性要强于旧高丽纸。
(2)中国旧高丽的纸耐折度明显好于中国新高丽纸
从图3和图4可以得知,中国旧高丽纸无论在纵向上还是横向上耐折度性能都要强于中国新高丽纸,而且其性能值要远远大于新高丽纸,在纵向上表现更为明显,中国新高丽纸的均值为19.8,旧高丽纸均值为55.5,旧高丽纸的强度大概是新高丽纸的2.8倍。
(3)中国新旧高丽纸白度、含水量、pH、厚度和质量对比
由表1可知,中国旧高丽纸的白度明显低于中国新高丽纸的白度。中国旧高丽纸的白度均值为66.83,中国新高丽纸的白度均值为77.27,其性能值差距较大。笔者运用SX-610型笔式PH计测试得出,中国旧高丽纸pH值为7.8,中国新高丽纸pH值为8.7,中国新高丽纸超过了酸碱适宜范围,中国旧高丽纸的酸碱性能更好。笔者通过运用FD-G1型高周波纸样水分仪(哈尔滨宇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对二者进行测量,得到中国新高丽纸含水量为3.24%,中国旧高丽纸含水量为4.33%,中国旧高丽纸的含水量更高。通过表1实验数据也可知,中国旧高丽纸的厚度和质量均稍低于新高丽纸,这说明中国新旧高丽纸在制造过程中在定量这个方面要求发生了变化。
图1 中国新旧高丽纸抗张性(横向)
图2 中国新旧高丽纸抗张性(纵向)
图3 中国新旧高丽纸耐折度(横向)
图4 中国新旧高丽纸耐折度(纵向)
表1 中国新旧高丽纸白度、含水量、pH、厚度和质量对比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笔者得出结论:中国新高丽纸和中国旧高丽纸在各个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旧高丽纸的性能要好于中国新高丽纸。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只可能是其制造工艺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现代的高丽纸和近期的高丽纸也存在一定区别。
3 现今中韩新“高丽纸”性能对比
为了对比现今中韩“高丽纸”纸的纸张性能状况和各自的性能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差异,作者选取了产于2014年的中国新高丽纸和韩纸进行了干热老化实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3.1中韩“高丽纸”老化前后抗张性对比
(1)中国新高丽纸抗张性能增强
如图5所示,老化前后中国新高丽纸在横向上抗张性能变化较大,其均值由7.37提高到8.75,提升率为18.79%,抗张性能明显增强。由图6可以看出,老化前后中国新高丽纸在纵向上的耐折度性能变化不明显。老化前其均值为9.6,老化后均值为9.66,变化很小。总的来说,老化后中国新高丽纸的抗张性能增强。
图5 中国新旧高丽纸老化前后抗张性(横向)
图6 中国新旧高丽纸老化前后抗张性(纵向)
图7 韩纸老化前后抗张性(横向)
图8 韩纸老化前后抗张性(纵向)
图9 中国新高丽纸老化前后耐折度(横向)
图10 中国新高丽纸老化前后耐折度(纵向)
图11 韩纸老化前后耐折度(横向)
图12 韩纸老化前后耐折度(纵向)
(2)韩纸抗张性能稍有下降
由图8和图9可以看出,韩纸老化前后抗张性能既有提升也有下降。在横向上,老化前其均值为87.52,老化后均值为93.89,提升了7.27%。但是在纵向上,其均值由老化前的71.92下降到65.04,下降率为9.57%,性能下降明显。总的来说,韩纸老化后抗张性能有些微下降。
对比图5、图6和图7、图8发现,中国新高丽纸抗张性能的上升率要大于韩纸,耐折性能较好,但是,其性能值却要远远小于韩纸。尤其在横向上,韩纸的抗张性超过中国新高丽纸的10倍多。
3.2中韩“高丽纸”老化前后耐折度对比
(1)中国新高丽纸耐折性能增强
如图9所示,老化后中国新高丽纸的耐折度在横向上有轻微下降趋势。其均值由18.21下降为16.67,下降率为8.50%。但是,在纵向上却呈现出显著增强现象,如图10所示。其均值由13.87上升为19.23,提高了38.68%。综合来看,中国新高丽纸老化后耐折性能增强。
(2)韩纸耐折度性能显著增强
由图11、图12可知,韩纸耐折度性能无论在横纵上都显著增强。在横向上,其老化前平均值为19.4,老化后平均值为24.4,提高了25.77%。在纵向上,老化前平均值为34.6,老化后平均值为50.33,上升率为45.47%,性能增强程度较大。
据图9、图10和图11、图12可知,无论是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韩纸的耐折性能的上升率都要大于中国新高丽纸,而且其性能值要大于中国新高丽纸,因此,韩纸的耐折性能更为优越。
3.3中韩“高丽纸”老化前后白度、含水量、pH、厚度和质量对比
中国新高丽纸白度下降,韩纸白度变化不明显。老化后的中国新高丽纸白度明显低于老化前的白度,其白度下降率为1.7%,老化对其白度的影响影响较大,韩纸老化前后白度值大致一致。
中韩“高丽纸”老化后含水量都减少。中国新高丽纸老化后下降率为15.58%,韩国纸老化后下降率为6.47%。相对来说,中国新高丽纸的失水率较大。水改变着纤维的尺寸和柔韧性,因此纸的几乎所有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含水量的影响[14]。含水量变化越大,纸的抗张度、耐折度等性能变化也就越大。所以相比之下,韩纸的性能更好,更为稳定。
中韩“高丽纸”老化后pH值上升。老化后,中国新高丽纸和韩纸pH值都出现上升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干热老化使得纸张中的含水量减少,氢离子减少,酸性下降,pH值上升。中国新高丽纸老化后的pH超出了8.5,不利于纸张的耐久性。韩纸老化前后的pH值分别为7.55和7.9,相对来说纸张pH性能更好。
由表2可知,中国新高丽纸的厚度由老化前的1.18mm下降为1.11mm,下降率为5.76%,韩纸下降率为2.23%。中国新高丽纸老化后质量下降率为3.21%,韩纸下降率仅为1.73%。相比之下,中国新高丽纸的质量和厚度下降更为明显,韩纸的耐久性能更好。
表2 中韩“高丽纸”老化前后白度、含水量、pH、厚度和质量对比
3.4结论
中国新高丽纸和韩纸都有着较好的耐久性能。首先,老化后其抗张性、耐折度大多没有出现显著下降而是有所增强,这说明两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次,二者白度值仍然较大,也没有出现酸化现象,说明其耐久性能都较好。相比之下,韩纸的性能要好于中国新高丽纸的性能。虽然中国新高丽纸机械性能在老化后都有所提高,但是其白度出现明显下降,pH值也超出纸张适宜保存的范围,质量和厚度也都下降明显,而韩纸的耐久性能更为优越。而且就性能值来看,韩纸的机械性能要远大于中国新高丽纸。综合来看,可以得出结论:韩纸的性能要好于中国新高丽纸。
4 结语
尽管现在时过境迁,无人再追溯“高丽纸”的真正含义,“高丽纸”这一名称也处于“滥用”状态,但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高丽纸所发生的这些变迁:
第一,“高丽纸”的内涵从古至今发生了巨大变化。刚传入时,“高丽纸”是国人对高丽王朝生产的纸张的统称;之后,中国仿制韩纸抄造的纸张也称“高丽纸”;到近代,迁安桑皮纸也因酷似韩纸而被称为“高丽纸”,而现代,“高丽纸”却被认为是宽帘纹、纸张厚的桑皮纸。可见,国人对“高丽纸”的称呼处于一种十分混乱的状态,对“高丽纸”涵义的认识已经完全颠覆了本来的内涵。
第二,从古至今,中国“高丽纸”的制造原料和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内,“高丽纸”生产原料由纯楮树皮到纯桑皮到现在以桑皮为主;性能由厚实强度大改变为较轻薄。
第三,“高丽纸”的用途由书画绘写、制作纸扇、糊窗户变为绘画、档案书画修复。用途上的变化是由性能上的改变引起的。
第四,这些变化都说明了国内现在的“高丽纸”已和最初的“高丽纸”相差太远,古时的高丽国所传入的高丽纸和现在的“高丽纸”已经不同。
[1][3]刘仁庆.关于高丽纸的"奇闻"及评论[J].纸和造纸,2010,29(9)∶69-73.
[2]张美芳.中日韩修复用手工纸起源与发展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3)∶56.
[4]刘强.宋时高丽扇、纸、墨输入中国考[J].中国典籍及文化,2000(2)∶101.
[5]李钟凯.桑皮造纸史话[J].中国造纸,1991(2)∶61.
[6]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453.
[7]李钟凯.桑皮造纸史话[J].中国造纸,1991(2)∶62.
[8]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290.
[9]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270.
[10]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458.
[11]鲁愚,郭武.徐悲鸿与迁安高丽纸[J].文史精华,1994(2):31.
[12]刘仁庆.现代书画纸10种[J].纸和造纸,2006(25)4∶63.
[13]刘仁庆.关于高丽纸的“奇闻”及评论[J].纸和造纸,2010(29)9:73.
[14]刘小闹.陈蕴智,纸张含水量及酸碱性对印刷的影响[J].黑龙江造纸,2005(4)∶24.
陈紫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献保护、数字存储。
Research on"Korea paper"Meaning Transition and Performance Changes
Chen Zij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Beijing,10087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eneration,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Korea paper"by literature review,including the connotation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from ancient times.In the aspect of raw materials,"Korea paper"that pruduced and recorded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Korean Peninsula(South Korea,North Korea).The Chinese have regarded “Korea paper”as a kind of handmade paper,but in the original place—Korean Peninsula,“Korea paper”is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handmade paper,whose the main raw material is the bark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anji,Chinese new Korea paper and old Korea paper(1980)in china,concluding that "Korea paper"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y in performance and Modern Korea paper is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Korea paper;the durability of modern Hanj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hinese new Korea paper;the performance of the old Korea pap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ew Korea paper in China.
Korea Paper;Hanji;Change and Transition;Performance Comparision
G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