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产论的历史脉络、认知转型及发展态势*
2016-09-02王小云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100
王小云(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100)
档案资产论的历史脉络、认知转型及发展态势*
王小云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100)
1980年以来档案学界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档案资产论主要遵循“档案是不是资产”以及“企业档案能否成为资产”的历史脉络;1996年以来档案学界研究成果关于档案资产论的理论辩驳,已经朝着“档案经济价值的实现”“资产评估的意义”等认知方向转型;2009年以来档案学界研究成果更为务实,呈现出向“电子文件资产”“国家档案资产”“政府信息资产”等应用领域深入发展态势。
档案资产文件资产电子文件资产档案价值
资产是会计学术语,也是经济学和法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科融合愈演愈烈趋势下,“档案”与“资产”如何融合,档案资产论的来龙去脉是研究档案资产的基础问题。
1 从数据统计看档案资产论历史脉络
1.1国内档案资产直接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笔者从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检索1980年至今档案学关于资产观的文献,发现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对档案“是否是”资产、企业档案“是否是”资产的研究,二是对档案“是什么”资产即档案资产形态的研究,具体见表1、表2。
综合表1和表2可知,第一,1996—2000年是档案资产理论大争论时期,这段时间形成的理论成果多、研究话题集中,赞成/部分赞成27篇,不赞成9篇。第二,2001—2010年是档案资产理论沉寂时期,直接相关论文5篇。第三,2011年至今为相对活跃期(由于数据库更新等原因近两年数据不完整),有9篇。“档案是资产”获得了来自高校、出版社、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档案馆、资产管理局、档案局、档案馆、银行、期刊等不同行业人士的支持以及部分高校专家的反对。三个时期档案资产论从“是或者不是”向“应该是”和“是资产、是信息资产、是知识资产”演变。
比较有意思的是,早在1989年,阿迪就提出档案历史文化财物的属性已然被忘却了[1]。最近几年冯惠玲教授在多篇文章中呼吁,如“电子文件是机构的重要信息资产”(2009)[2],“我国绝大部分单位和个人没有认识到,电子文件是极具价值的信息资产与知识资产”(2009)[3]。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提出,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资产管理工作”,“完善信息资产评估工作”。由此可见,文件或档案作为资产、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的脉络越发清晰,档案资产论的观点逐渐被学界认可,并不断在实践领域进行尝试。
1.2国内档案资产紧密相关领域文献分析
国内与档案资产有关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体现在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数字资产方面。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通过“篇名”检索所有文献类别,剔除部分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得出以下数据,具体见表3。
表1 档案资产观研究状况统计表
表2 档案资产观作者单位及文章区间分布表
表3 档案资产相关研究情况表
与档案资产研究不同的是,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数字资产的研究在档案资产研究沉寂时期渐成热点,近几年的研究更为活跃,但是档案资产与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数字资产内涵有何差异与联系,以及如何融合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1.3国外档案资产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国外档案资产研究以文件资产、电子文件资产的提法为主。欧美国家中,英国的皇家文书局制定的《信息资产登记》(2000)明确提出电子文件是有价值的机构信息资源与资产;其具体实施方案《评估信息资产:政府组织机构电子文件的鉴定》(2000)要求每个政府机构都在其网站上设立信息资产登记目录,该目录包括政府以前的文件、新文件、未公布的电子文件等信息资源。英国也是商业运营政府文件资产的典范,据悉英国政府每年从公共信息的销售、许可中可获得约3.4亿英镑的税收,每年政府公共信息的市场价值大约有5.9亿英镑[4]。加拿大《政府信息管理框架》(2004)及《加拿大信息管理政策》(2007)中提出电子文件应作为国家信息资源和资产来进行管理[5]。
亚洲国家以新加坡和日本为代表。新加坡《网络信息资源评估标准》(1997)与《电子交易法》(1998)中提出电子文件是重要的业务文件及机构知识资产。日本《JISC0909-1∶2005-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中认为文件是机构的资产[6]。
国际组织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文件管理者和指导者协会、美国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欧盟为代表。国际标准化组织2001年出台的ISO15489[7]文件管理国际标准指出,文件含有的信息是有价值的资源和重要的业务资产。目前ISO15489已被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葡萄牙、丹麦、西班牙、意大利、瑞典、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采纳为国家标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纳为引用标准。国际文件管理者和指导者协会的术语手册对文件中心进行了解释——是保存其他组织的文件并以营利为目的提供有偿服务的文件中心[8]。美国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宣传手册《为什么要外包》详细说明了专业化文件信息服务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增值文件信息资产和减少由此带来的诉讼风险,从而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文件管理和信息服务[9],其对会员的承诺之一就是要求“对保管客户信息资产的职责达成共识”。欧盟更是直接估算,欧盟国家以电子文件为主体的政府信息资产约达4700亿欧元[10]。
可见,文件作为资产、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抑或是电子文件作为资产、信息资产或知识资产于2000年前后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并通过制定政策、标准和法规等来确保和促进文件资产价值的广泛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这一时期我国尚处于档案是否是资产的大争论时期,还未进入档案资产的实践运营阶段。
2 从理论辩驳看档案资产论认知转型
1996—2000年是档案资产论大争论时期,此时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期,档案是否是资产的争论与企业档案在企业改革、转制中的作用关系密切。
潘连根教授认为把“资产”这一有特定含义的词理解成一般意义上的“财产”造成了“档案是资产”的观点,并认为企业档案不是经济资源且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即使能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也难以用货币计量,从而得出企业档案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企业资产的结论[11]。梅先辉教授基于资产确认准则,认为企业档案没有稀缺性、不是经济资源、无法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也不能以货币计量[12]。笔者认为,第一,档案是财产与档案是资产的确是两回事,但是档案是财产或者说档案的“财产”特征是档案能成为资产的必要前提,仅仅从二者的区别得出档案不是资产的结论是不甚科学的,找出两者的联系更有意义。第二,不仅仅企业档案,档案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在现今已经获得了冯惠玲、王英玮、周毅、金波等学者的广泛认可,档案信息资源稀缺性研究已初见端倪[13]。第三,档案的经济效益难以用货币计量,不等于没法计量,不能因为计量难度判定档案不是资产,至少目前看来“企业档案能否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以及“能否以货币计量”与“档案能否成为资产”不直接对应。商誉、数据库权利等都难以计量,但却是资产,诸多资产计量的科学性、精确度、可行性在会计学领域也是难点问题。
陈作明教授认为企业档案只是企业资产的凭证或是介质,不等同于资产本身,其理由有:资产的所有权具有排他性,档案的所有权没有排他性;资产的价值与档案的价值种类差别大、并不一一对应[14],且无法评估档案实体[15]。笔者认为,第一,档案与资产的所有权都具有排他性,只是“排他”的程度得看具体内容,例如国有资产与个人资产的排他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排他性都是有区别的,知识产权的排他性也是复杂多元的。第二,资产价值与档案价值也一样,是多元的,只是资产的经济价值十分明显而已,不能就此认定资产只有经济价值。第三,无形资产不要求内容的原始性,并不代表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档案就不能成为资产,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并不构成档案成为资产的冲突,相反能成为构成资产的特性条件,是档案成为经济资源的基础。第四,承载资产内容的档案实体只要成了资产肯定可以进行评估,这与成为无形资产的档案资产不能评估实体没有必然联系。
丁华东教授认为企业档案信息的经济效益与企业资产经济效益相似但性质不同,只有当企业资产档案记录的资产灭失后,企业档案的收益才表现为档案信息的收益;此外即使是记录资产信息的档案,也应区别企业究竟是在利用档案信息还是在利用其资产[16]。笔者认为,企业没有必要区分是在利用档案实体、档案信息,还是在利用企业资产,企业档案服务融入自身经营管理,最大化发挥经济效益才更有实际意义。
金波教授认为档案材料不具有会计学上的独立成本价值、不等同于会计学中的现时价格;认同档案是企业的经济资源,与资产是一种平等、并存的关系,都是企业的财产或财富,但没有资产评估的意义[17]。笔者认为,档案材料的成本以及现时价格都可以在具体的交易甚至交流活动中确定和计量,这属于档案成为资产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如综合档案馆去国外举办各种档案展览,报关时必须对每件档案进行估价,而“如何估价”等“技术”问题,笔者相信随着资产计量方法的完善、档案资产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具体实践活动的推动方会较好解决。而且,经济资源的属性恰恰成了档案资产的必要前提。
宗培岭教授认为企业档案不能以货币计量,其自身并不存在资产意义上的保值增值性[18]。笔者认为,资产运营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保值增值,这也是档案资产运营的目标,例如以档案为基础、开发档案信息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等也是档案资产运营的方式之一,目的也在于及时发挥档案价值、实现档案信息的保值增值。
3 从应用领域看档案资产论发展态势
3.1档案资产论从“争论”向“确定”至“形态”的扩展
档案资产论的研究范畴从“争论”走向“确定”,在近几年电子文件资产观的盛行之势中进一步明朗。冯惠玲教授(2009)强调“电子文件是极具价值的信息资产与知识资产”[19]。安小米教授(2010)明确提出了文件资产、电子文件资产概念,也系统介绍了ISO15489对文件资产性质的认定[20]。杨冬权局长(2012)在上海空间电源研究院视察工作时也表明“档案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资产”。刘左馆长(2012)指出,“中央企业档案,特别是军事工业中的中央企业档案,是国家资产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档案是企业的资产和资源”[21]。
档案资产理论在“档案资产形态”扩展之势中愈发深入。对于档案资产到底属于何种形态的资产,第一次大争论时期集中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近几年集中在信息资产、知识资产。
3.2档案资产论从“转型”向“实施”至“运营”的强化
档案资产论研究方式自“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型”始。档案资产的应用是非常不充分的,学界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科技档案以及档案经济学中,其中尤以《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1994)[22]以及《论档案与生产力的关系》(1996)[23]为代表,作为档案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型的有力尝试,有助于积极发挥档案经济价值。
档案资产论实施以档案文化产品为先导。杨冬权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认为“档案部门在档案文化产品建设中大有可为”。说明档案部门是可以制作大量受欢迎的产品的,我们既要强调档案文化产品凸显的社会效益,也不能忽略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既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也要适时发挥档案作为国家资产、社会资产的经济价值。
档案资产论研究效果以“政府信息资源资产运营”为典范。如果说档案学界关于档案是不是资产以及是什么资产的争论一直持续至近几年才逐渐明朗,且档案资产观也大多以理论建构为主,那么档案信息资源几乎最重要的来源——政府信息资源,关于其资产运营的研究则较早提上议事日程。夏义堃博士在2005年提出多元化的政府信息管理模式——资产运作或许才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可行方式[24]。刘渊指出,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以资产运作的方式拉动巨大的政府信息消费市场是必要的[25]。周毅教授明确指出政府信息资源可以作为资产,只是这种转型需要以制度安排为前提[26],强调政府信息应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产运营”的理念转变,即政府信息不仅应发挥服务于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作用,而且应发挥其作为一种资产的可能作用,通过科学运作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资产化”,使其能够成为有关主体谋取经济利益的凭借[27]。以政府电子文件为核心的政府信息资源的资产运作已经从理论迈向实践,而档案资产观仍在摸索之中。跟上政府文件资产等实践领域的发展步伐,不要让档案资产“沉睡”,既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对档案学的新要求,更是档案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多学科视域的档案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CTQ047)的研究成果之一。
王小云,女,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阿迪.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1989(2)∶14-17.
[2][3][19]冯惠玲,赵国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76,122.
[4][5][6][10]Mayo E,Steinberg T.The Power of Information∶An independent review.[EB/OL].[2014-09-10].http:// www.ops.i gov.uk/advice/poi/power-of-information-review.Pdf.
[7]ISO15489-1:2001.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ecords Management-Part1∶General[S].
[8]黄霄羽.商业性文件中心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原因[J].北京档案,2010(9)∶8-10.
[9]黄霄羽.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保障途径[J].中国档案,2011(9)∶63-65.
[11]潘连根.“企业档案资产评估”质疑[J].档案与建设,1997(10)∶23-25.
[12]梅先辉.对企业档案“资产性质”的质疑[J].档案学研究,1997(3)∶58-61.
[13]王运彬,郝志军.档案信息资源的稀缺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6)∶48-51.
[14]陈作明.论档案[J].档案学研究,2000(3)∶6-11.
[15]陈作明.“档案资产评估”再研究——兼论“档案使用权”评估[J].中国档案,1997(5)∶19-21.
[16]丁华东.企业档案经济效益的实质及其相关问题[J].中国档案,2002(4)∶25-27.
[17]金波.在企业资产评估中如何客观认识企业档案的价值[J].档案学研究,1998(1)∶52-55.
[18]宗培岭.企业档案的非资产性与企业档案工作的资产管理性[J].上海档案,1998(2)∶7-9.
[20]安小米.电子文件资产管理:概念、动议与原则[J].档案学研究,2010(3)∶17-21.
[21]刘左.为企业提供主动优质服务是实现档案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N].中国档案报,2012-07-16(001).
[22]国家档案局经科司,沈阳市档案局.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25.
[23]石浒泷.论档案与生产力的关系[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47.
[24]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视角[J].图书情报知识,2005(2)∶20-24.
[25]刘渊.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战略选择[J].信息化建设,2005(9)∶20-23.
[26]周毅.转型中的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现状与构想[J].情报资料工作,2011(4)∶64-68.
[27]周毅.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视域及其主题深化[J].情报资料工作,2012(4)∶46-52.
Archives Assets Theory Research in Historical Context,Cognitiv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Wang Xiaoyun
(Society and History Schoo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0)
Since 1980,the relevant research data of archival science have shown this historical context of archives assets theory:from"archives are assets or not"to"whether the enterprise archives can be assets".Since 1996,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archival science have been to transformation to "economic value of archives"and"the meaning of asset appraisal".Since 2009,archives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more pragmatic,showing a trend of"electronic records assets","national archives assets","government information assets"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in-depth development.
Archives Assets;Records Assets;Digital Records Assets;Archival Value
G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