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汤合薏苡仁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4例
2016-09-02米健国
米健国
四妙汤合薏苡仁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4例
米健国
目的观察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治疗组给予四妙汤合薏苡仁汤治疗,每日1 剂;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0.1 g,2次/天,尼美舒利片0.1 g,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显效时间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88.1%,两组的疾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UA、CRP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痛风性关节炎;四妙汤;薏苡仁汤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及酒类摄入量增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世界1~2%的成年人患有此病,是发生于男性中最常见的关节炎之一。痛风是一种因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为特征的嘌呤代谢性疾病,其发作的早期以单关节急性炎症为特征,进一步恶化出现多关节痛风的频繁发作,长期痛风将引起关节畸形、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1]。目前西医治疗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作用,复发率高,不能阻止疾病进程,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笔者采用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86例病例,均为2013年6月—2015年7月江门中医药学校附属门诊部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30~72岁,平均(46.12±8.21)岁;病程7天~13年,平均(4.05±0.32)年;受累关节在掌指关节5例,跖拇关节16例,在跖趾关节23例。对照组42例,男38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5.42 ±7.85)岁;病程5天~12年,平均(4.38±0.29)年;受累关节在掌指关节4例,跖拇关节15例,在跖趾关节23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2]和《实用中医内科学》中的标准制定[3]:①关节部位反复出现红、肿、热、痛,典型部位为足跖指关节,其他包括踝、膝、肘、掌指关节;②男性血尿酸值>420μmol /L,女性>360μmol /L;③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炎和(或) 继发性痛风;④中医诊断为湿热壅盛型痹证,临床症状为: 关节剧痛突然发作,多在夜间发作。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或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消化、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僵硬、丧失劳动力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者;继发性痛风和精神病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均低脂,低嘌呤,控制肉食、豆制品、海鲜,禁酒等。治疗组用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萆薢30 g,鸡血藤30 g,苍术1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生首乌15 g,延胡索15 g,威灵仙15 g,泽泻15 g,地龙15 g,土鳖虫10 g,益母草30 g,茵陈15 g,生甘草10 g),每日1 剂,水煎2 次,每次取汁200 ml,分2次口服,分别于早上9~10 时(勿空腹服) 和晚上睡前各温服200 ml。对照组分别给予别嘌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368) 0.1 g/次,2次/天;尼美舒利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00284)0.1 g/次,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3 周,随访4周。
1.5观察指标
1.5.1主要症状体征积分[1]①关节疼痛:尚能忍受,基本不影响工作,为轻度(1分);工作和休息均受到影响,为中度(2分);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休息和工作,为重度(3分)。②关节红肿:关节淡红,轻度肿胀,皮肤纹理变浅,关节的骨标志仍明显,为轻度(1分);关节红,肿胀明显,皮肤纹理基本消失,骨标志不明显,为中度(2分);关节深红,重度肿胀,皮肤紧,骨标志消失,为重度(3分)。③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为轻度(1分);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为中度(2分);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2/3,为重度(3分)。
1.5.2显效时间记录首次急性发作至症状缓解所需要的时间。
1.5.3实验室指标检测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尿酸(UA)、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1.6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指标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主要理化指标基本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均好转,主要理化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主要理化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疗效的比较经统计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例,%)
2.2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例,±s)
2.3两组显效时间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时间分别为(7.0±2.8)天和(6.9±3.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UA、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UA、CRP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例,±s)
3 讨论
痛风(gout)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 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慢性痛风关节炎、急慢性泌尿系尿酸结石、尿酸性肾病、痛风石和痛风结节。其中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出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钠晶体沉着[5]。以原发者居多,少数病人由于代谢性疾病如次别嘌呤-咖啡因酶、磷酸核糖基转移糖缺乏时产生的高尿酸血症称为继发性痛风。其发病机理与多形核白血球有关,痛风时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释放的尿酸钠晶体被关节液的白血球吞噬,白血球又破坏释放出蛋白酶和炎性因子进入滑液,从而导致关节出现炎症[6]。
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痛风性关节炎类属于中医学“痹症”“历节病”等范畴。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长期饮食失宜,过食膏粱厚味,致痰湿瘀阻,痰瘀郁久则化热,闭阻于经脉,导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泄浊、通络为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方中苍术配黄柏清热燥湿,茵陈配生薏苡仁清热利湿,土茯苓、萆薢、泽泻健脾舒筋,利水渗湿,化浊祛毒;生何首乌益肾敛精,通腑解毒,两者相伍,燥润相济,以杜绝因湿生痰;川牛膝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还能利湿通淋,导热下行;鸡血藤、益母草、延胡索活血祛瘀,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威灵仙善走而不守,能宣通十二经络,通络止痛;地龙、土鳖虫溶解瘀结,畅通经脉,促进湿浊泄化;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泄浊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不仅能改善关节疼痛、红肿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还能降低UA、CRP,抑制炎症反应,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7]证明,四妙汤中黄柏、薏苡仁能增强血流量及血UA排泄;苍术能改善脾虚代谢功能,有抗氧化作用;牛膝提取物有镇痛、解热、抗炎消肿、稳定炎症细胞作用;土茯苓有一定的排泄UA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四妙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1]何晓红,徐侦雄,何羿婷.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26-328.
[2]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608.
[3]周仲瑛. 实用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38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1.
[5]莫蓉,梁柳琴,叶玉津,等. 痛风性关节炎262 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5):249-251.
[6]李迎春,徐建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 (1):96-98.
[7]尹莲,史欣德.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概述[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1):63-64.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门诊部(江门 529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5.038
1003-8914(2016)-15-2223-03
(本文校对:张伟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