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
2016-09-02范晶晶张荣华
范晶晶 闫 阅 张荣华
(1.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
范晶晶1闫阅2张荣华1
(1.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影响着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农村教育质量。本研究以山西省某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因自身职业理想而从教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因外在因素而从教的教师;职业情感维度上,女性教师认同感显著低于男性教师;随着教龄增加,教师职业认同感增加。为了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建议如下:在建设农村教育事业时,不仅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更要使其获得身份认同,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认同感是一种自我肯定,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分析与接受。而教师职业认同感则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的态度,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1]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2],农村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严重降低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性,而农村教师的不稳定与流失极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65.7%的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3]这些年农村教师流失的报道也日益被关注[4-6],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迫在眉睫。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的核心,教师的流失直接威胁到农村教育质量,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因此关心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发展农村教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山西省某县为例,对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以期了解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揭示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提高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进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魏淑华等人发表的文献《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和量表》[1]以及孙利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和测量》[7]为依据编制问卷题目,并对问卷项目进行分类,将职业认同感划分为三个维度,即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7]根据问卷设计,计分规则为总得分越低,表示认同感越高;且在最高分为3分标准下,均值小于1.5表示认同感较高,大于2.0表示认同感较低。
本研究以山西省某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该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总人口15.3万(2013年),现辖5镇6乡,共有小学与初中学校8所。研究中的被调查教师均来自该县下属乡(镇)、村,其中男性教师186名,占到22.7%,女性教师635名,占到78.3%;教龄在1~5年的教师97人,6~10年157人,11~15年244人,16~20年144人,21年以上179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共609人,占到教师总数74.6%。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问卷1 042份,回收率为94.7%;之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将一些无效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最终确定能用于研究的问卷为821份;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专业性录入软件Epidata3.1录入,并用SPSS19.0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
表1描述了该县821名教师职业认同感得分总体情况。从表1中可知在最高分为2.77的情况下,821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均值为1.778 7,标准差为0.315 89,表明该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整体不高,处于中低等水平,就单项维度而言,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职业认知。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县位处山西西部,资源匮乏,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师待遇不如城市教师,即使工作稳定,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并没有很高。
表1 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
此外,从表1看出农村教师职业情感认同度较低,具体可表现为职业压力大,工作中的精神状态、成就感都比较差,长期累积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利。进一步调查发现58.2%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很大,18.0%的教师表示好学生一教就会,而学困生再教也没用。对于职业认知这一维度,被调查教师均值约为1.61,问卷显示教师就教学方面包括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精力投入等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同度。根据调查,还可发现职业认同感处于较高水平的教师比例为28.6%,另有21.4%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处于较低水平。
2.不同初衷选择从教的教师在职业认同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中被调查教师因不同初衷而选择教师职业,大致可分为两种:一部分教师因为自身理想兴趣,概括为内在因素(包括“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占到总教师的26.2%;其次“认为教育事业对于中国的发展很重要”,占到总数的30.8%;还有“从小想做一名教师”,占到13.5%。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因为金钱地位等一些外在因素选择教师职业,可归属于以下几类:有5.7%的教师选择当教师是因为师范院校学费低;3.5%的教师因为“考试成绩不够上其他学校,所以选择师范院校”;而18.6%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稳定,教师好当”;还有1.2%的教师认为“教师在当地受尊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表2 不同初衷选择教师职业的职业认同感差异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从表2中可以发现,因不同初衷选择教师职业时,该县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各个维度上也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原因分析来看,当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自己的理想兴趣时,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会很高。因为理想而选择职业,无论是在精力投入还是精神状态、职业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会感到自我满足与愉悦,从中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并为之奋斗不止,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使职业认同感得到很大提升。相对而言,因为其他外在因素例如地位、金钱等原因而选择教师职业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则较低。
3.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职业情感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部分研究认为,性别角色取向对职业选择行为、职业认知的影响比性别本身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8]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认知情感价值观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受男权传统意识的影响,女性在社会活动中自主权和地位都比较低,而且天生被赋予温文尔雅、好好照顾家庭的性别角色。即使在当今社会,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但是大多数女性仍然被旧的性别意识形态左右,认为女性不仅要经济独立,还要回归家庭,有能力与时间照顾好家人,于是教师职业便成了她们的较好选择。与女性不同,成就动机理论与性别相关度的很多研究表明,男性普遍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业缺乏挑战,得到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教师职业成为很多男性的被迫选择。表3反映了该县不同性别的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分布情况。
表3 不同性别的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该县农村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在总体职业认同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当地环境有关系,基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地方发展状况,该县经济较为落后,拥有稳定工作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基于当地消费水平,有稳定工作的教师相比其他不稳定工作者均对自己的教师职业较为满意。
此外研究发现在职业情感这一维度,女性教师均值显著高于男性教师,本研究被调查的教师群体中感到工作压力较大者占58.2%,而其中女性教师占到46.6%,男性只有11.6%。有观点认为,在职业工作中女性所承受的压力相对男性较大,从传统习俗上讲,女性在家庭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时代亦要求女性与男性存在同等的事业发展机会,女性在社会中会不甘示弱主动承担更多的任务和工作,因此相对于传统角色中的男性来说她们感到很累,压力很大。[9]同理在教师职业中,女性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大于男性教师,她们不仅要腾出时间照顾家庭,还要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因为相对传统观念而言,女性所扮演的教师角色更多,更适合当人民教师,如果在教学工作中处于劣势,则会低于家长、学校、社会的期望值,所以为了同时扮演好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女性教师必须比男性教师付出更多,所承受的压力也自然更大,职业情感认同度降低。
4.不同教龄的农村教师在职业认同感方面的多重比较
表4显示10年以内教龄的教师相对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来说,职业认同感更低一点,可能是该阶段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10],且相关研究称教龄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11],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时,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同比下降。同时发现,表4所呈现的职业认同感均值虽然尚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整体而言随着教龄增加,职业认同感增加。随着教龄增加,教师的离职成本也增加,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间段,离职会冒很大的风险,所以大部分教师选择安心于本职业,并努力提升职业认同感。而教龄长短不同,会对教师的人际关系、职业价值评价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刚到学校任职的时候,新的人际关系网也刚开始建立,初到工作岗位,脱离以前的生活交际圈,难免会有点不适应,缺乏成就感,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教师也逐渐适应了该校模式,步入正轨,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成就,也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趋向于正面评价,包括社会、领导、同事也都趋向于更满意程度。
表4 不同教龄组的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比较
此外,从表4中还可以发现,在职业价值维度上不同教龄的农村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工作呈现稳定状态,教学工作任务、人际关系、职业价值观等各方面基本定型,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之后对职业价值维度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教师教龄在1~5年和6~10年的职业价值均值显著大于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即这两个教龄段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普遍低于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经调查分析发现,有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已稳定形成,不会轻易产生换学校的想法,在教学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基本都获得过一定的荣誉,比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等,级别包括校级、乡级、县级、地市级、甚至省级、国家级。他们阅历丰富,处理事务能力较强,与学校领导、同事关系普遍比较和谐,这是时间的积累。
四、结论与启示
1.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山西省某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教师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在被调查的821名教师中,教师职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低水平;(2)因金钱或地位而选择从教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显著低于因理想兴趣而择业的教师;(3)在职业情感维度上,女性教师认同度显著低于男性教师;(4)随着教龄增加,教师职业认同感增加。
2.启示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又关系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已经成为农村特殊的弱势群体,出生阶层的相似性、农村区域文化的相同性、师范教育经历的趋同性使广大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具有均质性。[12]以该县农村教师为例,教师职业认同危机已不容忽视,增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才能稳定教师队伍,建设好农村教育。各级政府应持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关注。第一,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增加福利,大力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对于扎根于乡村的教师,完善津贴补贴标准,提高住房公积金,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去往农村,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第二,完善制度,落实好《山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保障农村教师的基本权益,为建设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法律基础。第三,要增加农村教师进修机会,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识素养以及学历文凭;另一方面增加他们外出交流机会,更好地开阔视野,锻炼自己。第四,加强师范院校入学教育,培养“准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加强对农村教师进行精神层面的关怀,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我们要积极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只有这样农村教师队伍才能稳定建设,农村教育事业才能良性发展。
[1] 魏淑华,宋广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55-60,75.
[2] 蔡莉.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3):145-150.
[3] 美丽的坚守:新华社记者万里探访乡村教师[DB/OL].(2015-09-10)[2016-05-10].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9/10/c_134608762_2.htm.
[4] 禹洋.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民生话题[DB/OL].(2015-03-05)[2016-05-10].http://news.163.com/16/0305/06/BHCHVQKE00014JB5.html.
[5] 阳锡叶,谢娴能.关注教师流失系列报道[DB/OL].(2015-01-26)[2016-05-10].http://www.jyb.cn/basc/xw/201501/t20150126_611577.html.
[6] 乡村学校教师流失现状[DB/OL].(2015-09-10)[2016-05-10].http://news.sohu.com/20150910/n420789567.shtml.
[7] 孙利,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80-84.
[8] 蔡春凤.护理本科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072-1074.
[9] 杨阿丽,王见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3):29-32.
[10] 李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责任感、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11]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4.
[12] 李金其.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34-38.
[责任编辑:陈学涛]
[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8.028
2016-05-14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PZ-13021)。
范晶晶(1992-),女,山西古交人,硕士研究生;闫阅(1994-),女,山西绛县人,硕士研究生;张荣华(1969-),女,山西临汾人,博士,教授。
G451.2
A
1002-1477(2016)08-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