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研究*
2016-08-30吴俊芳
吴俊芳
(1.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2.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 甘肃 兰州 730000)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研究*
吴俊芳1.2
(1.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2.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 甘肃 兰州 730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项目布局特征和活动开展规模等方面,发现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存在项目数量偏少、活动内容单调等问题。通过分析西北地区人文自然地理环境的资源优势,挖掘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价值链关系,并提出了高校竞技体育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设想和发展策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西北地区高校优化竞技体育格局和开发优势项目,也有助于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竞技体育;高校;区域发展;西北地区
保证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高水平体育后备队伍,其中培植区域优势项目和发展壮大群众体育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西北地区具备了独具特色的人文自然地理环境,在合理布局运动项目、培育优势项目和开发特色项目等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因此有必要研究人文地理因素与高校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以高校竞技体育为核心结合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精心打造西北高校竞技体育品牌效应。近年来,体育界已经认识到人文地理环境与体育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体育地理因素研究。强海东将各地区竞技体育成绩表现差异性归纳为地理条件、经济基础、人力资源和国民体质特征等因素。近年来,虽然部分学者将地理学引进体育科学探讨体育运动的发展,但对于高校竞技体育方面研究不多。由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国家体育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加之体育产业化在国家中的作用愈来愈重。因此根据西北地区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探究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成为研究必然趋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竞技体育的研究成果,通过旅游管理和体育管理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研究。
1.2.2 专家咨询法
采访西北地区有关专家学者、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高校教练员及运动员等,深入了解高校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发、设计、营销等现状和发展措施。
表1 西北五省区竞技体育高校数量汇总
表2 西北五省区高校竞技项目布局汇总
1.2.3 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调研
选取具有高水平运动队的西北地区若干高校和部分旅行社,通过问卷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向有关管理者、当地群众、教练员和运动员等进行重点调研并获取相关数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研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分布现状
2.1.1西北地区各省高校数量与具有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高校数量比较
项目组经过调查统计,西北五省区具有竞技体育项目的高校数量占该省区高校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3 西北各省拥有教育部招生资格的学校及项目分布
统计分析发现,陕西省高校数量最多,并且具有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学校数量也最多,但所占比例并不高,仅占10%左右;甘肃和新疆高校总数量基本持平,但新疆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收资格的学校数量仅有两所,仅占 5%;宁夏和青海高校总数量并不多,但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相对较多,所占比例 20%-30%之间。总体来说,西北地区陕西、新疆、甘肃三省拥有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比例偏低。
2.1.2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特征
通过调查统计,项目组获得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汇总如表2。
统计分析发现,西北各省区均开设了田径运动项目,同时大部分省区具有篮球、排球和足球等三大球体育项目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通过表1和表2发现,具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西北高校中,除了新疆的高校平均拥有3支以上(7÷2=3.5)高水平运动队以外,其他省区的高校普遍只有一支高水平运动队伍。此种情况表明,该高校的某类竞技体育项目在省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造成该项目在本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没有竞争对手,不利于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
2.1.3 西北地区各省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情况
项目组进一步分析了西北五省区高校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情况如表3。统计发现,陕西省具有高水平招生资格高校的竞技体育项目分布情况表现为田径、篮球和足球三大球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甘肃省高校在田径、足球和武术三类竞技体育项目具有一定优势;其他省份分别在田径和篮球等项目上也具有较好优势;但是西北五省区在健美操、乒乓球和排球等三类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另外,统计比较发现,具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基本是省内较好的学校,同时该省的三本、专科和职业技术院校等基本不具有高水平运动队。
2.1.4 高校竞技体育发展项目与世界大学生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较
由表4,教育部规定的高水平招生项目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在数量上基本相当且同类项目比例较高。但对于水上和冰雪等项目而言,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项目比例偏低。相对于西北地区高校而言,竞技体育项目只有11项。这个数量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项目及教育部规定项目数量来说,相差甚远。
表4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项目与国家、世界大学生竞技项目数量比较
2.2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的生存现状
国家起初设置高校竞技体育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中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但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最主要目标就是为学校争光,通过竞技体育宣传本校。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也不例外。西北地区高校如果还受教育部授权的限制沿着老路单枪匹马孤身奋斗,将最终目标仅仅定位于追求奖杯、名次、为学校争光或者应付学校乃至上级部门对本校体育部门周期性的评估等短期效益方面的话,竞技体育项目所面临的只有止步不前或维持现状的结局。因此,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项目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才能扭转进退维艰的尴尬现状。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出路探寻
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和谐发展是高校体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要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大胆革新,独树一帜,寻找新的出路。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战略浪潮和全球性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级体育职能部门要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体育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并做好为本地区积极服务的准备。体育不仅能未组织获得荣誉,而且还能为民谋福利。发展体育事业,要把体育纳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对高校竞技体育而言,也不例外。目前中国的大学生体育基本处于赔本买卖的艰难处境。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要想有新的起色,应注意扩大体育参与人口和依靠高校竞技体育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和民族特色文化,从而达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以高校竞技体育为依托,结合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环境等资源优势,将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促使高校竞技体育产业化并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
2.4 高校竞技体育与西北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资源之间的价值链分析
本文中西北地区主要指陕西、新疆、宁夏、甘肃、青海五省。孟峰年学者把体育旅游资源分为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两个大类。
2.4.1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价值分析
西北地域辽阔,地理人文资源丰富。复杂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有峻峭的雪山,广阔的草原, 浩瀚的大沙漠、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开发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创造了条件。
2.4.2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价值分析
西北地区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数千年的民族历史文化,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传至今的有500多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它不光是整个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 更是西北地区潜在的体育旅游资源。[1]另外,西北地区地处高原、亚高原地带,依靠特殊的海拔优势,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建成使用或正在兴建的训练基地就有近10个。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也为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旅游品牌赛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构建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品牌的可行性分析
活跃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并树立体育赛事品牌,对于促进西北地区高校的竞技体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构建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品牌的可行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2.5.1 假日支撑
高校教师和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一庞大群体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短假期以外,还具有其它职业群体所不具备的特定特征如寒暑假等长假期。因此,教师和学生尤其大学生群体成为暑假或寒假期间的主要旅游主体。并且这一群体还可通过吸引亲友等方式扩大群体规模,假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创收点。
2.5.2 市场需求
国际旅游发展趋势显示,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已经过时,文化旅游和特色赛事旅游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旅游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张鲲等学者对西安假日出游意向的调查显示,对同一个地方旅游次数超过两次以上的人员占所有旅游者的比例仅为21.3%。然而,选择两次以上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活动的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9%。另一方面,我国体育赛事旅游人数持续攀升,例如2000年我国到现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人数突1000万人次[2]。坚挺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为开发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旅游品牌指明了方向。
2.5.3 资源保障
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西北五省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高原训练基地,也为打造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精品旅游赛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6 构建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旅游品牌赛事的实施策略
结合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和冬寒夏凉的气候特征,相关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旅游、交通、旅馆、餐饮和传媒等需积极联合行动起来,专门为高校竞技体育量身定做体育旅游赛事品牌。该品牌赛事应充分突出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走出一条依托独特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品的新路子。其赛事是整合了竞技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和娱乐等诸多内容为一体的新型体育旅游产业,并且能吸引旅游群体特别是普通大学生群体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体育产业群。该赛事以高校竞技体育为载体,依托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和体育文化元素,通过产品提升和全新包装而形成的西北地区国家级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另外,通过对该赛事开展市场营销策略,吸引普通大学生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到西北地区进行观赛旅游,并通过品牌效应吸引全国高校竞技体育到西北地区参赛、健身、休闲和旅游等。构建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旅游品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2.6.1 加强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促使区域联动发展
西北五省区具有的自然资源包括山(提供攀岩、登山等运动项目)、水(提供漂流、赛龙舟、游泳等运动项目)、沙(提供沙滩排球等运动项目)、草原(提供足球等运动项目)和高原(提供训练基地)等,以及人文资源如民族传统(提供少数民族的经典体育项目)等。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不必求大求全,而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开发西北大学生竞技体育旅游品牌赛事。西北五省区通过每年寒暑假轮流举办大学生体育旅游品牌赛事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西北特点的高校竞技体育项目。
2.6.2 利用已有项目打造高校竞技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新疆目前冰雪旅游市场厚积薄发,各种冰雪旅游正逐步向高起点和多元化发展。现具有一流的3S滑雪场地如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白云国际滑雪场、雪莲山高尔夫灯光滑雪场等。新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市场全力打造冬季大学生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形成本区域大规模冰雪项目赛事。
甘肃开发水上项目,力造品牌赛事。黄河和刘家峡水上训练基地、白银亚高原水上运动中心等是甘肃特有的基地类体育旅游资源。甘肃省可以做好水上项目开发工作,争取打造大学生水上精品赛事。
青海打造民族体育王牌赛事。“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龙头,已辐射和带动全省全民健身和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据环湖赛轰动效应顺势打造大学生民族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建立青海的特色旅游线路。
宁夏力争做好沙漠文章。沙坡头大漠体育公园已挂牌;大漠体育运动会已成功举办。借鉴上海金山国际沙滩排球赛将景观+时尚体育+经济规划发展等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宁夏应打造具有高品位的大学生沙漠竞技体育旅游赛事品牌。
陕西省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力争做好核心。陕西应集中打造四省的精品项目,积极举办综合性赛事,为其他几省的精品项目赛事做好服务。
3 结论
3.1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受教育部授权限制,竞技体育队伍稀少,竞技体育项目数量少而单调,未形成一定的参赛规模,不利于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3.2 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别具匠心的人文地理资源,有利于通过融合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开发高品位的大学生竞技体育旅游品牌赛事。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通过自身造血,不仅拉动西北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3.3 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应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充分依托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区域结合和联动发展,突出新颖性、典型性、垄断性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打造高校竞技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4 建议
4.1 教育部放开高水平运动队的招收资格限制,鼓励西北地区各高校根据区域特色自由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和自主开发特色竞技项目。以特色竞技项目带动高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以壮大群众体育队伍促进高校竞技体育发展。
4.2 西北五省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源打造本省的精品竞技项目;积极举办大学生品牌赛事;依靠高校竞技体育精品赛事宣传本省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大学生宣传继承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通过向全中国乃至世界宣传西北地区高校竞技体育赛事,拉动西北地区经济增长。
[1] 白建超.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当代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6):57-59.
[2]张琨,康冬,樊敏.构建“新丝绸之路体育娱乐带”的思考[J].体育文化刊,2006,5;40-42.
[3]佟连军,张明祥.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J].地理科学,1999,19(6):517-520.
[4]吴殿廷,赵江,刘鸽等.中国杰出体育竞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地理分析—以奥运会冠军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6):779-784.
[5]王东阳,谢奇,史兵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青年男子短跑成绩与地理因素相关分析与评价—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39(5):105-108.
[6]李延超,饶远,李艳波.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彝族体育成因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4):20-22.
[7]强海东.我国竞技休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地理[J].分析科技信息,2010,24:262-264.
[8]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8-90.
[9]赵银祥.抓体育品牌培育促地方经济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07,9(1):85-87.
[10]周道平,张小林,刘少英,张天成.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环境条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24-27.
Study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mpetitive Sports in Northwest Region
WU Jun-Fang1,2
(1. PE Institute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2.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expert consultation, field trip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project layout features and the activity scale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and found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mall project sum and the boring activities, about the college athletic sports in the Northwest. By analyzing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Human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west, we proposed the value chain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and proposed the basic idea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competitive sports and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The results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deplore the advantage projects for the Northwest College, and also contribut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people health in the Northwest. The research may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competitiv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gional development; northwest region
甘肃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资助(No.GST201535)。
吴俊芳(1977-),甘肃静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