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实践
2016-08-29方盛奇张昕萌
方盛奇,张昕萌
(1.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2.会计学院,蚌埠 233030)
“一带一路”战略: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实践
方盛奇1,张昕萌2
(1.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2.会计学院,蚌埠 23303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屋建瓴,构思恢弘。研究指出,从国际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常态下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为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支撑。并且与西方传统的经济理念不同,“一带一路”战略中蕴含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新理念。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经济突破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由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拉开了序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当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识的背景下,着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正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全球辐射的具体实践。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中蕴含的国际经济新理念有利于突破旧式的经济合作思维,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开放格局,将更多的外汇资金由间接投资转换为直接投资,运用到“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带动更多的人民币“走出去”,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和“命运共同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命运共同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共同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强调的是互联互通,突出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要复兴古代的丝绸之路,更是要打造一个涉及陆路和航空交通网络建设、产业链构造和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的经济带,合作重点集中在五个方面的互联互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1]。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支撑,而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我国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消化我国过剩的产能,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支撑点。在2014年三月份的两会上,我国设定的2015年全年进出口增长目标在6%左右,但是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2]。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优化需求结构、拓展需求空间促进内外需求平衡,而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是促进内外需求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优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现外贸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经济发展情况相近、互补性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都十分强烈。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有效地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促进各国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释放沿线国家巨大的生产潜力。“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沿线各国共同的利益纽带,将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在交流合作中构建命运共同体。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打造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沿线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和文明,“一带一路”战略秉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精神,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又包含了“平等、包容、互鉴”的内涵,通过全方位的经济、文化、旅游、科技、医疗等多方面的合作,不断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蕴含的国际经济关系新理念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而开辟的通道,两者都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现在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合作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发展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主动发展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3]。“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延伸大陆带以及相关海域做了战略性布局。可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同时也是对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理念的积极探索,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西方经济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算起仅有23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5 000多年的文明史厚重地承载了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各种感悟和认知,因此二者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秉承的国际经济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一)经济活动起点的差异
在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上,西方经济学的基点是“经济人”假设,即经济活动的主体完全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希望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并为此可以不择手段。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既是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始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这一理念反应在经济关系中就表现为有些西方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并无全球福祉的归宿。即使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做出利益上的让步,也只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的权宜选择。而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重视利益机制,但是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活动的基点是“人之初,性本善”,强调的是以仁者之心待人,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是以他人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秉持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它强调各个国家通过平等合作才能取得共同发展,这与西方经济学理念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经济机制的差异
在经济机制上,西方经济学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为背景,强调的是自由竞争、完全竞争,竞争的结果必须是将对方打败。这种理念表现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就容易将竞争的对手国视为对抗国,采用各种手段和资源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限制乃至完全忽视对方的合理诉求和经济利益。而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和能生财”,在竞争中可以将对方视为合作方、互利方,甚至可以视为良师益友。因此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注意照顾左邻右舍,统筹安排,协调好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而“一带一路”战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这表明中国不仅关心自己的发展,更愿意同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三)竞争结果的差异
在竞争结果上,西方经济学坚持优者独尊、优者独享、胜者为王。这种理念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表现为一国独霸,一权独霸,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手段。而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始终强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强调各国无论大小都应当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中。通过平等协商、利益协调的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努力将多极化、多元化的理念扩展到国际经济邻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不相同,利益诉求多元,如果在处理利益问题时不顾他国利益诉求采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手段来解决,必将使相关合作项目无法落实。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和谐包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主张通过加强政策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充分的交流对接,本着求同存异理念,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三、“一带一路”对于中国经济的突破
“一带一路”战略是既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国际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也是中国履行大国国际义务的产物。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周期发生,根源在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汇率频繁波动,美国却没有相应的承担稳定汇率的责任[4]。在历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均沉着应对,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得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认同,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但是世界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陷于低速的增长中,国际能源市场也是处于持续的低迷期中,原油价格已跌至40美元左右。世界经济重心虽然已经转移到亚洲,但是过剩的储蓄由于缺乏转换为投资的投融资机制,大部分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引导下仍然不断地流回了美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原则,以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为基本内容,顺应了世界经济转移和发展的潮流,必将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实现经济共同发展。从中国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勾勒了现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在开放区域上,首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试行市场经济,突破传统理念禁锢;其次是扩大开放领域,将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奠定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最后将开放领域扩展到长江沿线,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二是在开放层次上,先对内开放合资、扩大出口,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再对外通过加入WTO,参与世界经济合作、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这种由内到外、层次分明的开放节奏使得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结果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内需和外需的一起拉动,使我国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5]。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30年前大为不同。在吸收过去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调整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样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表明“一带一路”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战略,它既有经济合作,也有政治安全和社会人文合作,勾勒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7],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源于解决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战略问题的需要,也致力于把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别的国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它又是一个长期战略,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因为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的经济带建设,都是基于长期发展的规划,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有融资机构,所以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又积极倡议筹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这是与“一带一路”战略相融或者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务实性操作。
(二)改变中国外汇的使用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改变中国外汇的使用路径,使外汇资金由间接投资转为直接投资,提高投资效率。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从1 655.74亿美元增长到了38 430.18亿美元(图1)。长期以来,中国的大量外汇资金主要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等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自2010年来一直面临收益率下滑、投资组合和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虽然近期中国不断减持美国国债,但是目前持有的总量依然很大,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8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12 705亿美元[7];而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号发布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用于直接投资的资金为7 443亿美元,两者相差5 000多亿美元。购买外汇这种间接投资使得大量资金流向债务国,有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直接将资金在全球范围类进行投资或消费,而中国只能获得利息收入,并不能直接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这实际上降低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增加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的消费和投资。这种简单的内在机理可以表述为:中国贸易顺差获得外汇→购买外国国债→外国获得资金扩大对外投资(直接配置资源)→外资在中国增加→外资投资增加使出口能力增强→外汇收入增加。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中国购买的外国国债仅是名义上的对外债权数字,而实际上资源通过净出口不断地流向了国外。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使中国将外汇资金更多地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投向沿线国家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这不仅避免了大量购买外国国债这种低效率的间接投资,强化了中国直接配置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直接投资能够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保持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宁的外部环境。
图1 中国外汇储备走势资料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
(三)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载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取得突破,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年度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由3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72 343亿美元(表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的程度,为人民币“走出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9]。二是人民币离岸交易量越来越大。中国已经与28个境外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合计金额达到30 625亿美元,并且在全球设立了8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2014年英国宣布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发达国家第一次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意义深远。
表1 年度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全球各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10.92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高达64.1%,为4.360万亿美元,而人民币尚不足2%[10];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T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8月份人民币首超日元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的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是在支付货币市场所占的份额仅为2.8%左右,而美元和英镑所占的比例高达44.8%和27.2%,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九大交易货币,外汇交易量在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也仅为2.2%[11]。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还远没有达到目标,需要找到新的契机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是资本缺乏的国家,很多国家工业化进程尚未启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机遇。但如果采用美元作为投资货币势必要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承担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进而影响资本对外输出的效率。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抓住投资机遇,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人民币贷款投资于境外重大项目,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区域。而外部市场的旺盛需求也为人民币直接投资提供了契机,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8万亿美元,而亚开行每年提供的基础设施贷款仅为100亿美元。中国可以通过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中,在输出美元的同时带动人民币的直接投资输出。在多边贸易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2014年全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1 206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区域内的贸易可以更多地采用人民币来结算,以此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实践,它能够起到纽带作用,连接起“中国梦”和“世界梦”。曾经驼铃声声、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正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只要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共建原则,就一定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圆丝绸之路的新梦想。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OL].[2015-03-28].http://www.ndrc.gov.cn/govszyw/201503/t20150328_669095.html.
[2]海关统计咨询网.海关统计月报[OL].[2015-12-17].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aspx/1/NewData/Stat_Data.aspxState=1&next=3.
[3]高虎城.“一带一路”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J].中国科技产业,2015(4):16.
[4]刘翔锋.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J].中国金融,2015(9):41-42.
[5]霍建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向西开放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4(1):7-10.
[6]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2).
[7]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1).
[8]美国财政部.Major Foreign Holders OF Treasury Securities[OL].[2015-10-13].https://www.treasury.gov/resource-center/data-chart-center/Pages/index.aspx.
[9]刘勇.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新金融评论,2015(3):42-48.
[10]IMF官方网站.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OL].[2016-03-13].http://data.imf.org/?sk=E6A5F467-C14B-4AA8-9F6D-5A09EC4E62A4.
[11]人民网.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人民币跻身全球四大支付货币[OL].[2015-10-17].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1007/c1002-27668509.html.
The strategy of “One Road One Belt”: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economy under the new normal
FANG Sheng-qi,et al.
(SchoolofFinance,Anhu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
The “One Road One Belt” strategy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combines profound insight with vigorous implementation.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it’s a concrete practice to build the destiny community under the new normal,and also provides an significant path and the support for the destiny community construction.“One Road One Belt” contains a new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but this one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western economic concep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it can lead to three breakthroughs for Chinese economy.
One Road One Belt;destiny community;concept innovation;economic breakthrough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2.012
2016-03-16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ACYC2015047)
方盛奇(1991—),男(汉),安徽铜陵,硕士
F120
A
1009-8976(2016)02-0040-05
主要研究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