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宁夏地区水神信仰探析
2016-08-27赵毅徐国凯
赵毅,徐国凯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明清时期宁夏地区水神信仰探析
赵毅,徐国凯
(北方民族大学 文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与水息息相关,尤其在古代农业社会,水量的充足与否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歉,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明清时期的宁夏地区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水神信仰多元化,包括自然神、龙神、人格神。在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水神信仰呈现出神灵种类多样性、信仰阶层广泛性、南北方明显差异性、政治色彩浓厚等特点。
明清时期;宁夏地区;水神信仰
对于宁夏水神信仰的研究,学者们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如李智君《清代河陇民间信仰的地域格局与边塞特征》[1]对宁夏平原的龙神和南部地区的湫神信仰进行了研究;仇王军《明清时期宁夏的民间信仰》[2]对宁夏的湫水信仰进行了论述;杨帆《明清宁夏平原水利兴修与水神信仰初探》[3]对明清时期宁夏平原水利发展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对与之相关的水神信仰进行分析;王元林、杨帆《陇东湫神信仰的变迁——以朝那湫信仰为例》详细论述了包括宁夏在内的朝那湫信仰的变迁[4]。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地方志为主要资料,以今天宁夏的政区为研究范围,试图全面、完整地描绘出明清时期宁夏地区的水神信仰图景。
一、自然水神信仰
(一)泉水水体信仰
水作为自然物成为水神之一。由于自然原因,宁夏北部和南部地区均有泉,泉水因其全年的稳定性,不仅被人们用于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的甚至在干旱时期被人们神化为具有降雨功能的神灵。
1.宁夏北部地区
笔者对明清时期宁夏北部地区的泉进行统计,通过表1可知,宁夏地区北部有为数不少的泉,但并非任何泉均具有祷雨的功能。用于祷雨且有灵应的仅有灵州和中卫两处,夏能储蓄、冬不结冰的泉水本身就有奇异性,使得滴水泉、金积山泉、龙潭泉等泉成为祷雨多应的神圣之地。
表1 明清时期宁夏地区北部泉水统计表
续表1 明清时期宁夏北部地区泉水统计表
2.宁夏南部地区
明清时期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山地林立,因此亦有众多的泉。“山水潜出,停渍小壑曰泉。《尔雅》曰‘汧’。但亦有溢为细流者”[5] 107。康熙《隆德县志》载:“儒学南二十步有官泉,英武庙前有小水泉,北城下有马侍郎泉,县东一里有莲花池,城东百步及旧隆德堡俱有温泉,得胜坡下有龙泉,汤羊岭有线泉,底店有马跑泉,神林堡有湧泉。颇多温暖,而沍时不凝冻,而有湫数处。俗悉归之滛祀之神,曰主雨泽旱祷则应。”[6] 71可见,宁夏南部地区的泉比以平原地形为主的宁夏北部要多,仅隆德县就有众多泉,亦多为人们所利用,部分祷雨灵应。由表2可知,清代固原州泉水众多,多在山崖间,立马灵泉、三眼泉、大黑泉、暖泉等泉水成为干旱时期祈雨灵验的“灵泉”。
表2 清代固原州泉水统计表
通过史料可知,宁夏地区有时将泉称之为湫。“湫的形成与泉有关。泉是地下含水层或含水通道呈点状出露地表的地下水涌出现象。泉水多出现在山区与丘陵的沟谷和坡角、山前地带、河流两岸、洪积扇的边缘和断层带附近”[2]82。湫和泉的区别在于,湫由泉水蓄积而成,面积广阔,深不可测。民国《固原县志》称其为山间湖:“地势外高中低,泉水蓄成湖泊曰山间湖。”[5]104宁夏地区南部为黄土高原地形,山地林立,没有宁夏平原便利的黄河水利灌溉做保障,该地对雨水的需求更盛。因此,山间众多的湖泊,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湫水信仰,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湫水信仰不仅包括对水体本身的信仰,更多的是把水体神化,演化成以龙王为主体,玉皇、四圣母、菩萨等杂糅的湫神信仰。因此,湫神信仰划入“龙神信仰”部分进行论述。
(二)太白山神信仰
太白山在陕西关中中部郿县、武功以南的地区,明末时太白山神作为祈雨灵验之神已经遍布关中地区。张晓虹在《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一文中对陕西太白山神信仰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祈雨仪式为:“首先,主祭者沐浴斋戒;其次,派人往太白山灵湫祭祀,汲取灵湫水;再次,官民备鼓吹,迎取灵湫水,并供奉在当地太白庙;最后,官民共同在太白祠祈祷,而且太白祈雨仪式中最要紧的是前往太白山汲取灵湫水。若无此举,则祷之不应。”[7] 380-381明清时期宁夏南部地区的固原州亦有太白山,太白山的命名及对太白山神的崇祀与祷雨不无关系,从根源上属于陕西太白山神信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其祷雨灵应的记载始见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总督郜光先《固原鼎建太白山神祠记略》[8] 236-237,且太白山神祈雨的灵验与山上的湫水关系密切。
清代宣统《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中“山川”部分始有太白山的记载,“太白山在州东三里许”[9]145,“太白三湫在太白山”[9]153。其“祠宇”部分记载:“太白祠,在州城北郊距城三里许。太白庙,在州城东郊太白山顶”[9]158,又在卷首画有太白山和云根雨穴的图。“图说”部分对此予以说明,“雨穴为太白山后峡也,距城东南五里,蜿蜒耸拔,必攀藤葛而上。寺居绝顶。山阴有泉。曰‘大太白、二太白、三太白’。崖侧立坊,署曰‘寻雨穴’及‘蹑足云根’石额。有茅庵祀泉神。三泉水色莹碧,澄澈坳深。遇旱,官民汲湫以验,尤为奇应。戊申夏余步祷于此得雨逾尺,足微信云。”[9]125可见,太白山在清代是官民祷雨的场所,建有太白祠和太白庙祭祀,而且极其灵验。民国《固原县志》载:“又南门外有太白山,山之东凸处有太白泉三,祷雨颇灵。邑人称为云根雨穴者,为八景之一。又南区蒿店镇亦有太白山,均有庙。”[5]362民国时期,固原县其他地区亦有太白山及太白庙,足见太白山神作为祷雨灵验的水神影响力之大。
二、龙神信仰
(一)宁夏北部地区的龙神信仰
1.河渠龙神
地方政府祭祀的多为河渠龙神,祭祀的目的和仪式均与河渠的兴修和利用有关。“庙既成,释奠且有日,每岁四月立夏,邑之文武官吏,俨然造焉,凡邑之力农而服田者,咸盂酒豚蹄而从之,名曰‘迎水’之祭。秋收报赛,邑之文武官吏又俨然造焉,邑之士庶,亦庾亿仓盈,含鼓而从之,名曰‘谢水’之祭。”[10] 776-777由此可知,对龙神分两次祭祀,“所谓四月立夏的‘迎水之祭’,即开渠灌溉时的祭祀,而秋收时的‘谢水之祭’是渠首封口时的祭祀”[1]122。文武百官为祭祀的主体,既是对龙神神力的崇拜,但从深层次讲,龙神祭祀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昭示着水权归地方政府拥有和分配。有赖于水利灌溉的农人亦参与其中,通过供奉祭品来迎接神灵的馈赠,秋收之后,紧随官员,击鼓感谢龙王的庇佑。
宁夏平原尽管有黄河水利灌溉之便,“然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一岁所浚,且不能敌一岁所淤”[10] 282。泥沙淤积,阻塞河道成为河渠治理棘手的问题。泥沙淤积有春天浚渠工作草率等人为的原因,为此巡抚杨应琚根据《浚渠条款》制定了“春浚规条十二则”解决此问题[10] 277-282。然而泥沙淤积亦有无法改变的自然原因,“而频年河流出峡,势折东趋,遇甚涨弥,漫波入唐来渠口水只数尺,稍咸则渠涸。又自正闸以下数十里,渠皆濒山,白沙浩浩,随风转徙,常以千夫之力,旬日之功,一夕颠霾平衍复故”[10]782。人力不能改变,只能祈祷于神力,“每祷于上下神祗,唏嘘涕零,默祝庇佑。己而兴工逾月,清和开霁,暴风不作,沉沙不扬,而且黄流洄伏,改折而西。若或导之,适与唐来口相注。民吏争睹,欢腾踊跃”[10]782。可见,祭祀龙王亦有祈祷泥沙不淤积、渠道通畅的目的。
2.传统司职降雨之龙王
宁夏北部地区地形多样,西部主要为宁夏平原,除著名的贺兰山外,亦有一些山地错落于各地。东部为灵盐台地,在清代指灵州的东南部,这一地区沙漠崎岖,降水稀少,尽管以牧业和盐业为主,但多地以耕牧相兼,在沃壤之地或山坡从事农业生产,在干旱时期,亦有祭祀龙王祈雨的需求。宁夏平原尽管有发达的水利灌溉,但亦需要雨水的滋润,遇到长时期的天旱势必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而也有祈雨的需求。黄河灌溉也存在不足,水量大时河水溢出,造成水灾,淹没农田,故亦有祈求雨水适当的愿望。祈晴或是祈雨,地区不同,目的亦不同。纵观清代宁夏北部地区的灾害情况,宁夏县、宁朔县旱涝灾害交替较多,对龙王祭祀的目的为“旱涝雨旸”。如宁夏府城周边地区的村堡“塑像每以三,初不解其故,及观朔方旧志,有王逊《莎罗模龙王祠记》,乃知三龙神者,即所称莎罗模、祈答刺模、失哈刺模。旱涝雨旸,祷辄有应,自前明迄今,为一方庇荫”[10]183。通过对清代宁夏地区水旱灾害的统计可知[11]25-46,74-104,中卫县、平罗县、灵州均有水旱灾害,黄河水渠能灌溉到的地方水旱灾害交替,而地势高、水渠灌溉无法到达的地方则以旱灾为主。因此,宁夏北部各地面临的情况不同,对龙王祭祀的目的亦不同。
(二)宁夏地区南部的龙神信仰
明代宁夏南部地区关于龙王的记载,嘉靖《固原州志》无“祠祀”部分,万历《固原州志》“祠祀”部分未有龙王庙的记载。但从艺文志、碑记可以找到相关记载,龙神和湫水信仰是分不开的。
宁夏南部地区有朝那湫,亦有其他民众命名的湫。通过表3可知,“北乱池”与“白鸾池”为同一地方,隆德县的“灵湫”即为固原州的“北乱池”,当地人祭祀“恩泽大王”祈雨。而民国《隆德县志》载:“惠泽大王(祠),在县东北四十里,回乱被毁,邑民重修”[12]89,说明民众祈雨时祭祀的湫神应为“惠泽大王”。明代吕柟《重修北乱池龙神庙碑记》载:“平凉郡西北属邑曰隆德,曰开城,两界间有湫池,阔一百七十丈,深许不可测。久涝不溢,久旱不竭,其下有龙神焉。……平凉府同知安本行部至彼,时旱三月矣。……次日,果大雨如注,明日又雨。四郊沾足,豆麦复荣,百谷播种。”[8]106-107可见,北乱池被视为有龙神居住的湫池,地方官祈雨的成功,解除了人们对农业歉收的焦虑,亦使龙神庙得到重修。
嘉靖《固原州志》记载了元代时对朝那湫的祭祀活动。《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湫东冈阜上直祠,神曰盖国大王。”[8]87通过表3可知,明代时朝那湫分为东西两处,此处朝那湫应为固原州的“东海”。“延佑甲寅,神降焉,摄土人佛玉宝通传,复构堂屋,绘神塑像,俱尽其美。元统乙亥,月届蕤宾,连旬不雨,禾且告病。知州朵儿只先一日斋戒,躬率僚吏奉币祝恭,事祠下。未及州而澍雨,越三日乃止。均浃四境,郡人欢呼,民遂有秋之望。”[8]87-88朝那湫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的祈雨场所,官方将能兴云致雨的龙神视为湫神,而当地民众则视湫神为“盖国大王”。
表3 宁夏地区湫池统计表
清代宁夏南部地区龙王信仰的状况列表如下,通过表4可知,龙王庙设在县城、州城的周边,或山上有泉、池的地方。一部分为清代建立,如固原州城、海城县城、盐茶厅龙王庙,与清代帝王对龙王的崇祀和龙王作为司职降雨的水神的影响力不无关系。而宁夏南部地区更具特色的是湫神信仰,官方更多地将祈雨灵应的湫神视为龙王加以祭祀。民众信仰的湫神则更加多元,除北乱池的“惠泽大王”和朝那湫的“盖国大王”之外,隆德县有玉皇、四圣母、雷公、观音,固原州有菩萨、太白。康熙《隆德县志》载:“有湫数处,俗悉归之淫祀之神,曰主雨泽,旱祷则应。呜呼邪说,奸民淫祠,诬俗,世无狄梁公,孰能正之。”[6]71地方官将民间信仰的湫神视为“淫祀”,体现出上层统治者对下层民众意识形态的控制。总之,宁夏南部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形,终年干旱少雨,明清两代旱灾频发,官民对雨水需求至盛,因而在祭祀司职降雨的龙王外,亦将祈雨灵应的湫水神化为多种湫神加以崇祀。
表4 清代宁夏南部地区龙王庙分布表
三、人格化水神
(一)雷神
明代雷神已经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人格化神灵之一,雷祖为级别最高的雷神,统领众多雷公、雷将,司职兴雷施雨。《明史·礼志四》载:“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示现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13]1307明清时期,宁夏地区雷神成为民众祷雨灵应的神灵。如明代李如桂《雷神寺铁钟铸文》载:“隆北里许,有山象形也。钟灵毓秀,临峙于前,与盘美环列。为民具瞻时,焕彩发祥,宜神栖焉。故民祈修雷神祠,为岁时雨泽也。祷则必应,庇福斯民……万历十四年岁在丙戌季春月造。”[12]418-420清代吕天顺《重修雷祖庙碑记》载:“雷祖庙创修于顺治年间,变置于康熙二十九年,迄今廿有余载矣。而其间或禳灾殃而□□遂通,或祈雨泽而无祷不应者,盖屡屡矣。”[14]638
(二)关帝
明清时期宁夏地区的关帝成为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普遍信仰的神灵,除充当军事保护神、城池保护神、商业保护神外,亦成为水神。当然,由于宁夏北部和南部地区自然环境有较大差异,其具体的职能亦有所区别。明代管律《汉寿亭侯壮谬公祠碑》记载:“叶堡为夏镇附邑,堡居耆德致仕千兵张君羽,偕二三硕彦,捐资市材,鸠工立祠以祀侯。雨旸衍期,于是乎祈焉。雨旸时若,于是乎报焉。”[15]448此文反映的是明代宁夏镇城周边村堡关帝信仰的状况,人们对关羽的崇祀,既祈雨又祈晴,因为晴雨适时农业才会丰收。宁夏南部地区关帝亦成为水神,如清代固原州城关帝立马祠:“谨按祠址在北郊外半里许创建年久兵燹时倾圮,仅留颓壁,光绪中……以祷雨感应倡廉重修……供奉圣帝神像铜甲铁马冠盔挥刀金身丈六,俨然巍然望之令人肃敬。马腹下有灵泉一眼,清流有声,味甘如醴,遇旱必掏斯泉,祷雨累应。”[9]584张恬《建修朝明庵关帝庙碑记略》:“癸酉之岁,永文同社人,发心盖造,建修灵祠。慨然各捐己资,且同心募化,共襄厥事。……将祈年于斯,祈雨于斯焉。”[5]991可见干旱成为官民面临的重要困难,关帝成为祈雨的对象,祈雨的灵应使其成为具有降雨功能的水神。
(三)城隍神
古代农业社会,农业的丰歉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因此,当一地干旱不雨时,地方官有责任向城隍设坛祈雨。向城隍祈雨的方式最迟在唐代即已盛行。唐时许多文人如张说、张九龄、许远、韩愈、杜牧、李商豫等都写过祭城隍文,祈雨解旱[16]33。杨金庚《重修隍庙记》:“县治旧有隍庙,年久失修。……欲筹款增修之,而邑多天方教,素不敬神,乃捐廉修二门一座,将东西墙建筑,谕汉回绅士督工。虽未美仑美奂,而规模毕具,庙貌一新,神之格思,庶有冀乎?时值天旱,设坛祈雨。工成之日,普降甘霖,喜而志之。”[17]173由此可见,城隍神作为城池保护神,亦具有降雨的职能。
四、余论
通过梳理和总结,明清时期宁夏地区水神信仰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神灵种类的多样性。宁夏北部和南部地区既有对自然物泉水的崇拜,遇到天旱不雨时向其祈祷;亦有对司职降雨的龙王的崇祀,龙王庙除了分布于各个治所所在的城市,北部多分布于黄河灌溉渠,南部分布于各泉、池上;还有对人格化水神如雷神、关帝、城隍神的信仰。南部由于湫池众多,形成玉皇、四圣母、观音、大王等在内的多样的湫神信仰。
第二,信仰阶层的广泛性。宁夏地区地处西北边地,为传统的农业社会,水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各个地区面临不同的灾害。无论是地方官、士绅,还是普通民众均参与到对水神的崇祀中去。在治所所在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官民共同参与水神祭祀,而远离城市的村堡存在更多的民众自发的水神祭祀活动。
第三,南北方的差异性。宁夏北部和南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平原地形,黄河环绕其中,水利灌溉发达,对龙王祭祀的主要目的为保证河渠通畅不淤塞。当然,祭祀龙王亦有祈求风调雨顺的目的,祈雨还是祈晴因地区差异而不同。南部为黄土高原地形,沟壑纵横,峻峭的六盘山纵贯其中,全年降水稀少,久旱不雨成为本地的常态,明清时期旱灾频发。因此,对龙王等水神祭祀的目的为祈雨,亦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湫神信仰。
第四,政治色彩浓厚。明代宁夏地区为军事重地,战争迭起,城镇的军事色彩浓厚,政治控制亦严密,庙宇主要由官方建立,祭祀亦以官方为主导,民众参与其中。清代,边患消除,城镇军事色彩退化,但政治控制依旧严密。因而,龙王等水神祭祀亦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龙王祭祀被纳入祀典,地方官对龙王庙屡次修建。对龙王的崇祀,一方面为百姓祈福,另一方面在进行着思想上的控制,维护着统治秩序的稳定,宣示着自身的权威。
总之,宁夏地区的水神信仰在时间上,由明入清,既有继承性,亦有差异性。在空间上,北部和南部地区既有一定的一致性,亦有更多的差异性。明清时期宁夏地区水神信仰的影响因素中,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为基本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和文化传统是重要因素。
[1] 李智君.清代河陇民间信仰的地域格局与边塞特征[J].复旦学报,2006(4):122-125.
[2] 仇王军.明清时期宁夏的民间信仰[J].宁夏社会科学,2010(1):81-83.
[3] 杨帆.明清宁夏平原水利兴修与水神信仰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10(3):144-148.
[4] 王元林,杨帆.陇东湫神信仰的变迁:以朝那湫信仰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1(2):111-115.
[5] 宁夏固原县志办公室.民国固原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6] 常星景.康熙隆德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7] 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8] 刘敏宽.嘉靖·万历固原州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9] 王学伊.宣统新修固原直隶州志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0] 张金城.乾隆宁夏府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11] 夏普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2] 陈国栋.重修隆德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13]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 同心县志编委会.同心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15] 胡汝砺.嘉靖宁夏新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16] 郑土有,王贤淼.中国城隍信仰[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17] 杨金庚.光绪海城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杨华轲)
A Study of the Worship of Water God in Ningxia Are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ZHAO Yi, XU Guoka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750021, China)
People’s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Especially in the ancient agricultural society, the adequacy of water was related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abundance, and thus affected people's lives and even survival. Ningxia are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he worship of water god was pluralistic, including natural gods, dragon gods and personal go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condition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olitics, culture and other factors, the worship of water god showed characteristics: the diversity of the god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belief hierarchy, the obvious difference in south and north, the strong political colo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ingxia area; the worship of water god
2015-12-10
北方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项目“明清时期宁夏地区祠庙与信仰研究”(YCX1501)
赵毅(1990—),男,山西太原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北区域社会史。
B933
A
1008—4444(2016)03—00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