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夕卜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2016-08-26石潇
石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其理论应用于指导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料及媒介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汉语教学提供宏观全面的指导。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该理论倡导智能构成的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由以下八种智能组成:(1)言语一语言智能;(2)音乐一节奏智能;(3)逻辑一数理智能;(4)视觉一空间智能;(5)身体一动觉智能;(6)自知一自省智能;(7)交往一交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作为个体,每个人具有的这八种智能相对独立,但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他们是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程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正是这种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结合,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特点。智能是以多种能力而不是以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智能并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希望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拟据此科学合理地对培养方案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方面内容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培养方案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更新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陈旧单一、只注重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只重视语言和逻辑智能培养的教学目标,我们应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结构明确提出初级阶段汉语学习的目标为:运用汉语获取生活实际和学习方面的应用知识、能使用汉语进行初步有效的思考和交流并运用汉语进行得体的回应、表达经历,实现学习者多样化智能的全面发展。
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通过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情景化的课程设计实施、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介作为教学载体以及设定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来保证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从而达到我们的语言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程设置应是多样化和多维度的。我们应在基础性的语言技能课基础上增设中华武术、中华音乐鉴赏、中华民族舞蹈、中国剪纸,中国结、中国戏剧、中华美食等选修课程供学习者选择。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所具有的八种智能发展程度有差异,应使各种智能在发展中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多样化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使语言智能相对较弱的学习者通过其他相对较强的智能如音乐、体育、手工、表演等途径去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以达到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材料和媒介选择
提高学习者将汉语应用于生活学习实际的能力是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在教学材料和媒介的选择上尽量创建一种多角度、交互式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化课堂教学。除传统的书本,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教学材料和媒介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们在培养提高学习者听力能力方面,可选择一些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广告、动画片、微电影、诗歌朗诵、顺口溜等材料作为听力内容,让学习者体会真实的言语交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其次,在网络信息如此发展的情况下,教师自身也应引导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信息、提高对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资料和媒介多样化的选择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全面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多元智能的目标。
(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最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设定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将沦为一纸空谈。在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时,应改变单纯死板的以一两次测试作为评估结果的方式,转而形成多维度的、测试和过程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不仅仅关注学习者的测试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者平时的学习过程,尊重每个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化发展。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重视个体能力的差异,它认为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所擅长的智能表现和发展,语言教育应尊重和接纳个体的差异,通过教育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自我发展。我们应将该理论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融入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从而全面指导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