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创新刍议

2016-08-26吴立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1期
关键词:改变教法兴趣

吴立军

摘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着意在教法上不断改变,并且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法;改变;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12

当今的学校教学,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笔者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教法上大胆改变

地理课的教学效果,主要通过课堂四十五分钟体现出来,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把固定不变的角色换一下位置,那么情形就不一样。让学生先看一段课文,然后教师问学生这段教材讲了一个什么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议。采用此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间的协作能力。板书设计采用师生互补法,教师不全部写板书内容,教师写部分,学生小结时完成教师留下的空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板书,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就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体现课堂教学中还可经常灵活采用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图术法等各种方法,且多种教学方法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

同时,利用直观手段或电教手段,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这是任何讲述法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如讲述地球的公转时,可让一学生当做太阳,学生眼睛表示太阳直射,自己用地球仪绕太阳转一圈,转动时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四个位置停留,让学生看清楚太阳直射的纬度,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不仅容易理解了公转,引起了兴趣,而且不易忘记,后来学生的作文中还专门写到了这一课,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主动,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尽量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趣味性比较强的资料,并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联系时事和社会热点,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在讲一些知识性强或者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

好的课堂导入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本堂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可采用讲故事事例、讲时事、讲感受、提问思考、欣赏音乐、欣赏图片等方式,以非同寻常的导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记得在讲地理信息技术这抽象内容前,笔者从美国的农业卫星,美国专家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小麦产量的事例入手,使学生对这些事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接触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主动地接纳教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育措施,教师的行为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才能顺利高效开展。学生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及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生群体,可以为教与学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气氛,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形成良好品德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课堂学习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特别是心理的需求。

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人头脑移植到另一人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心理距离的缩短,产生友好、亲近、共鸣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法为了学法,全在学生得法。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自学,但自学不仅仅是盲目地读、看、做,而要指导学生学法,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是由学习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应注重学生自发地和主动地学,只有在自学、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这种非被动接受式的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生本身因主动而自信。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置疑,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意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表现不好时也不能轻意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及参与度,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改变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要想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把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达成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笔者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知识接受能力强,能举一反三的学生;第二类是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对比较灵活开放的问题把握不准的学生;第三类是新知识接受教困难的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对这三类学生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对第一类学生的作业布置涉及基础的较少,单独布置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第二类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知识为主,有少量的开放性问题让他们完成。对第三类学生的课后作业只要求熟悉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即可,这些学生希望别人肯定的心情其实是非常强烈的;其实在他们身上的优点是多么值得教师去欣赏,又多么需要人去欣赏。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症下药,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对成绩好的学生以肯定为主,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都相差无几,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现代中学生大多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加上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很重要。地理学习,除了需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数据和分布外,还必须对个别地理事物进行研究,如果想求得较为深入的地理科学知识,还要努力学会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地理事物,对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和动物、人口、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综合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找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不断探索、综合分析、研究并把理论与实际相紧密结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且能够灵活运用才是地理学习的目的。

猜你喜欢

改变教法兴趣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