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

2016-08-26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7期
关键词:政界学界学者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中国共产党也令世界刮目相看,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国际学界逐步兴起了一门新兴学科——海外中共学,或称为国际中共学。海外学界本来已有侧重古代中国研究的汉学和近当代中国研究的中国学。中共学是中国学的一部分。海外中共学起初是有关中国的区域研究、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方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交叉学科,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国际政界眼中中国共产党的特征

习近平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很显然,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世界政界和学界越来越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

前苏共中央书记E·利加乔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所谓改革导致一个世界大国解体,使千百万人民陷入贫困,处于无权地位,把我们俄罗斯抛到了资本主义一边;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却能把国家引导到建设、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上,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呢?”他认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在对中国的所有误解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列为首位。许多人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过程。现在,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正不断增加,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于1991年逝世的费正清关于中国问题的许多观点成为西方世界公认的权威。据说他关于中国问题的看法对美国的对华政策都有相当影响。

那么,在国际政界和学界有识之士的眼中,中国共产党有哪些特征呢?

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宣告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9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点上决不动摇。然而,放眼世界,不少马克思主义政党经受不住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矛盾困难的考验而纷纷改旗易帜。在这种形势下,世界上许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走向产生怀疑,一些人更对中国共产党改变颜色抱有幻想。但是,国际政界和学界一些人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且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变得更为坚定。

所走道路的独特性。法国人阿兰·佩雷菲特认为: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确实,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都是独特的。当有记者问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你对中国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他回答说,“独特”。记者问,“哪些方面?”他答,“所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际政界和学界一些人看来,这不仅对中国发展而且对世界发展都具有独特意义。

一以贯之的创新性。中国共产党所走道路的独特性,实际上是一以贯之创新性的体现,这种创新性体现在各个方面。这些年来,国际政界和学界在评论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时,经常谈到“灵活性”“革新”和“变”。俄罗斯一位学者指出:“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停留在原处,而是永远处在变化中。变化——这是理解中国总体思维特点的关键之一。”

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具有广阔胸襟也是国际政界和学界有识之士对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评价。美国学者费正清曾盛赞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三三制,认为共产党将自己的代表名额限定为总数的1/3,而力求把其余2/3职位留给其他人。

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统一战线上,还体现在国际事务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在国际政界和学界许多人看来,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包容性。

十八大以来海外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很多海外学者高度评价新一届中共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中国梦”、“四个全面”等成为国际学界新的热门话题。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召开过多次研讨会讨论中共新的执政理念。一些学者认为中共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能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高度评价习近平,赞扬他的外交战略和高超政治智慧,对习近平将潜在对手变成合作伙伴的战略很欣赏,认为他表现得更自信,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对腐败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他认为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的目标能够实现,中国会在新的世界秩序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斯坦福大学著名政治学者福山近几年把学术重点转向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研究,他的基本理论框架认为国家、法治、民主责任三者的平衡是善治的基本要求。他比较了中美两国政党政治,认为中共具有强大政党能力和国家能力,而美国在这方面则欠缺,政党能力弱,国家能力弱。中国在法治和民主责任制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美国现在法律太多了,民主异化成了否决主义,国家能力较差,政府效率较低。他还认为,如果中国法治和民主有更好的发展,那么中国模式可能就是美国自由民主模式的替代。

哈佛大学政治学者麦克法夸尔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纪律性的严密组织,其中传统精神纽带发挥着维系组织团结的重要作用,比如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国家政权是因为中共高层形成了像兄弟一样的亲密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影响更大,是真正大众化的文化。中国和中共应该把意识形态的重点放到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面。他赞同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最大软实力是优秀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2016.6.26、《理论周刊》等)

猜你喜欢

政界学界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界亮点
学者介绍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新闻速递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