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8-26林秀芬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互联网+互联网

林秀芬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积极开展互联网+XX课程的建设。从“互联网+”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互联网+”的“小黑屋”、信息误差、人的地位丧失、知识碎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为“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几点建议:转变教学理念;共享智库资源;避免互联网崇拜;注重教育主体的地位;系统运用碎片化知识。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互联网

一、“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他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什么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三阶段”,认为“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创业者需要找到自己的‘互联网+”。2014年4月,腾讯总裁马化腾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第一次公开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趋势,“+”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接着,在2015年的“两会”上,马化腾在人大提案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权威的解释,指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恩格斯曾经强调,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力量的冲击下,也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的“小黑屋”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广泛地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手指头代替你走路”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网站、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获取和传播信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具有来源广、种类多、信息杂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形式等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如何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构成的“小黑屋”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挖掘有效资源和信息,寻求信息价值“正能量”的最大化,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2、信息误差

“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达,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数据,解释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主体在获取或使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误差”。从客观上来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播速度上比以往快了很多,但有些信息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隐私保护,它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往往比实际存在晚一些。因此,在某些智库任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抢先一步获得相关信息,而其他教育主体则可能晚一步。那么智库间的信息交流则有可能存在“障碍”和“信息误差”。从主观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本身存在着的“信息富民”和“信息贫民”的差距,他们之间存在数字鸿沟,这就使得教育者之间、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在信息交流的时候不在同一“平行线”上,存在信息误差。

3、人的地位丧失

“互联网+”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教师不再是他们接受新思想的唯一来源,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学生心中也不再是权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上来看,学生可以跨过教师主体,通过互联网技术接受新的思想、新知识。西奥多·罗斯扎克就曾“温馨提示”:“尽管人们并不了解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成为信仰时代的‘真十字架:救世主的标志了。”[2]

4、知识碎片化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这些知识通常都是以“7秒记忆”的片段式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好像是被撕碎的知识,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碎片化知识”。碎片化知识主要以视频、文字、图片等趣味性的形式展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碎片化知识给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但是,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只给予人们“7秒记忆”,这也意味着网络平台只是短暂地吸引了人们关注某个话题或事件,阅读者也大多只是获得“7秒知识”,停留在表面了解上,没有进行深入的纵向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如何将分散的、单一的碎片化的“7秒知识”系统地综合利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他们所获得的碎片化知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难题。

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变革。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高校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如何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寻求机遇,化解挑战,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

1、转变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适应教育网络化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互联网意识,提高互联网素养,使自己成为“互联网+”的“圈内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条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中的思想信息结合起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坐在最后一排聋子式的观众”在“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中提高辨别能力,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的侵蚀,拒绝“山寨文化”的腐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正能量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

2、共享智库资源

“智库建设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方面,是在高校建设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和功能,其本身也可以反哺和推动高校整体的发展。”[3]因此,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建设好高校智库,处理好高校智库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高校智库汇集了各学科各专业的人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智库共享的资源,更好地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和传递。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自行搭建智库平台,及时分享和了解智库信息资源,促进教育主体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避免互联网崇拜

不可否认地,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各种便利,但是也不能过分地夸大、神化互联网的价值和作用,甚至以为“不久我们就可以以塑料软盘为食,行走在铺满集成电路片的马路上”。[4]这就成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棘手的悖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具备必要的互联网能力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必要的互联网道德。如前所述,互联网传播的信息资源“鱼龙混杂”,那么在海量的复杂信息中,教育主体在传播和接受信息资源的时候,要具备必要的互联网道德和互联网素养,正确定位互联网技术的功能和价值,这样才能避免互联网生态失衡、互联网异化等社会负面效应的发生。

4、注重教育主体的地位

虽然互联网技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更多地依靠技术,但不可否认,人是教育的主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克拉克指出:“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来自哪里,不能忘记我们给更大的电脑群体带来巨大变化,也不能忘记我们为将来的变化所拥有的潜力。”[5]因此,要站在“一个生活在局内的局外人”的视野来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文关怀注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中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

5、系统运用碎片化知识

首先,如前所述,“碎片化知识是传播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碎片化知识泛滥,需要引导大学生做知识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自身良好的信息分辨能力和正确使用碎片化知识的信念。”[6]那么,如何更好地系统运用碎片化知识呢?首先,引导学生在现有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将碎片化知识深化探究。可以将碎片化知识中的一些学生比较有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之间组成“智库”,对某个课题自行进行研究和深入探讨,使学生对碎片化知识有纵向的理解和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7秒知识”中。其次,将碎片化知识引入课堂。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结合碎片化知识中的时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比如,在《形势与政策》、《毛概》课程中,嵌入式地引入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碎片化知识,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3]沈国麟.高校智库怎样真正“有营养”[J].新华文摘,2016(3).

[5]刁生富.21世纪网络人生指南——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5.

[6]解晓双.碎片化知识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红岩春秋,2016(0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