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的夏天

2016-08-25陈思呈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老妻江村故人

陈思呈

诗歌,也许真的如空调一样,可以让我们冬暖夏凉:在冬天吟诵描写冬天的诗句,会觉得温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风雪都被关在屋外了;在夏天吟诵描写夏天的诗句,会觉得凉爽——“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便有凉风扑面而来。

易中天说:“春宜读子,夏宜读史,秋宜读经,冬宜读集。”而我以为,夏最宜读诗。诗句短,睡思昏昏的夏之昼午,念几行诗,手倦抛书倒头便睡,暮色袭衣时,习习晚风,几个短句让黄昏格外悠长。

王维在辋川的那个夏天是幽寂的:“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水田里飞起的白鹭虽然是动的,浓荫中黄鹂的啼叫虽然是响的,但动和响更显此时的幽和静。以禅心自许的王维,在这个隐逸的夏天,将生活简化为习禅、吃斋、静坐。

杜甫在成都的夏天是居家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这个夏天,老杜家的娱乐项目可不少啊,没有棋盘,老妻巧手来画,老两口坐下对弈;没有鱼钩,小儿子拿针慢慢DIY,再钓些鱼做当天的晚餐,自给自足其乐无穷。心里幽静,也就事事顺了,堂上燕子、水中鸥鸟,都安详自在。虽然微躯老病,但这样虚静的乡居时光,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之后的杜甫看来,真是夫复何求。

李白在这个夏天身体力行天体主义:“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洒脱逍遥的李白,连摇扇这个动作都觉得多余,直接脱衣卧林中。与大自然赤裸相见,每个细胞都在呼吸清风玉露,他只觉得通体清凉,身心愉悦,忍不住挥毫而就,于是在千年之后我们会心一笑。

孟浩然在某个夏夜感到寂寞,于是散发吟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夏日南亭怀辛大》)夏夜在孟浩然的庭院里从容铺开,山光暗淡,池月东上。清风带来荷叶的香气,听到竹叶尖滴下的露水声,诗人忽然觉得寂寞了。想弹琴,却觉得知音难觅。也许因为这个夏夜如此悠扬,像生命里所有静好的时光,我们舍不得独自度过,于是思念无端而起,故人和知己就在这时撞入心扉,他们这么近,又那么远,我们格外惆怅。

有人在夏日昼寝:“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孔子反对昼寝,但是南州实在太热,我们原谅老柳吧,何况在这个悄无声息的夏日中午,全世界都在休息,唯有山童隔竹敲茶臼,实在是最好的催眠曲。

又有人在夏夜不眠:“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小童频报夜,归步尚踟蹰。”(曹松《南塘暝兴》)家童频频提醒,夜深了,该睡了,可他贪恋这夏夜的清凉,听蟋蟀叫,看荷叶摇,舍不得入睡。

那些安静、清凉的夏日,在很远的古代,藏在短短的诗句里。等我们秘密地与它们接上头,转声吟诵,细心体会后,生活继续。

猜你喜欢

老妻江村故人
给老妻买风衣
那日
故人
门缝
第13话 故人
江村新夏
老妻
晒太阳
老妻,也要多凝视
两个女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