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服务化形成制造企业竞争优势新来源
2016-08-25李晓华
文/李晓华
制造业服务化形成制造企业竞争优势新来源
文/李晓华
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服务型制造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更友好的特点,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覆盖以及智能终端普及率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正在加快推广,这就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推进提供了条件。例如,青岛红领集团借助互联网搭建起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互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出智能裁剪系统,做到了以制式成衣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定制西装服务,在实现零库存的同时,定制业务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大幅度增长。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有利于发挥网络效应。我国的互联网行业无论是企业数量、企业规模还是商业模式的发展水平都处于世界前列。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支撑他们内部业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云服务和大数据能力,这些技术的对外商业化进一步优化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环境,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高端人才,为制造业企业的“互联网+”和服务化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对于以大规模生产为特点的传统制造业,服务型制造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不明显,其中一部分还是针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业务,因此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规模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服务型制造有典型的地域色彩,每个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跨国公司不如国内企业熟悉国内需求,且业务主要多聚焦于大城市,这就为我国制造企业提供了用服务弥补技术差距的空间。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型制造能力难以模仿和复制,有望形成我国制造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目前,我国的服务型制造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我国制造企业在通过技术创新拉高“微笑曲线”底部制造环节利润的同时,也在向两端的研发和服务环节发展。以华为公司为例,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2015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推动华为的通信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开发出的麒麟系列芯片,解决了跨国公司对智能手机芯片的垄断;同时华为向应用服务领域大力拓展,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云数据中心、企业网络、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对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来说,一方面要通过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生产型制造的升级为服务型制造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上看,服务型制造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还是新生事物。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首先应加强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激发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热情。其次,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从事大数据、云计算等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第三,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双创热潮。第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收购服务型制造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借助国外资源,促进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