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公司很难创新
2016-08-25史蒂夫布兰克
文/史蒂夫·布兰克
为什么大公司很难创新
文/史蒂夫·布兰克
最近,迪士尼公司披露的新一季财报业绩不及预期,宣布砍掉游戏发行业务,为大公司创新失败再添一例。实际上,进入21世纪,大公司越来越难以推出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初创公司表现则相对出色,比如特斯拉之于汽车业,优步之于出租车,空中食宿之于酒店业及脸谱之于媒体……
为什么大公司在创新方面止步不前?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大公司是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前提的,这意味着需要保持较高的股票价格。企业使用净资产回报率、已投资资本回报率等指标来评估效率,这很难让一个公司在长期创新方面进行投资。而通过外包、美化资产负债表以及投资快速回报项目,可以更容易地让上述数字变得好看。为此,公司内部可能会撤销研发实验室,外包生产并减少长期投资。这一类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利润颇丰。
其次,大公司的高管往往在财务、供应链和生产环节有出色表现,他们知道如何执行目前的商业模式,但容易失去先机。以英特尔公司为例,在最近两位首席执行官的任期内,公司收入和利润提高了,但英特尔领先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因为它错过了台式电脑向移动设备转变这一重要的颠覆性趋势。英特尔忽视了低端市场,将全部资源集中于大型、昂贵的x86处理器,而非低成本的移动芯。最新的消息是,英特尔裁掉了1.2万人,占公司员工的11%。
再次,过去15年来,技术、平台和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变化。随着移动技术、生命科学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初创公司不断涌现。1975年以前,新企业的资本一般较为稀缺,最聪明的工程人才更愿意到大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工作。但此后,风险资本这种新的融资形式出现了。风投碰上了新创意,初创公司应运而生并发展得风生水起。这些投资最终以流动性的形式回报了投资者(如上市、收购等)。
大公司擅长维护、改进现有商业模式,并擅长将其扩展到相关领域。但在把握颠覆性的创新机会方面,较之于初创公司越来越处于弱势。初创公司决策快,紧迫感强。它们通过判断客户的需求和问题,能快速找到产品和市场的结合点。此外,初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全新的,它们专注于更好的价值主张,重塑了行业的经营和发展。
事实上,大公司的创新也有章可循。它可以来自公司内部,通过发展内部创业来培育创新驱动力,如通用电气公司的“快工作”计划。创新也可以来自公司外部,即通过促进开放式创新和收购初创公司来实现。过去10年来,谷歌公司收购了近160家公司,其中收购安卓可谓其史上最大交易。谷歌的发展历程表明,大公司要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衰,必须不断重新定位创新模式,挖掘创新活力,依靠连续的创新使自己立于潮头而不倒。
(作者系斯坦福大学咨询副教授)
谷歌的发展历程表明,大公司要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衰,必须不断重新定位创新模式,挖掘创新活力,依靠连续的创新使自己立于潮头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