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推想”的功能定位
2016-08-23梁尤梅
摘 要:推想,第一次被语文课标正式提及。推想,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说其是手段,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屡被应用;说其是目的,是因为它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推想的功能价值有:理解词句内涵,助解文本内容,感悟语言意境,领悟语言技巧,体会语言情感,培养发散思维。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这些功能价值,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服务。
关键词:推想;功能;素养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推想,第一次被语文课标正式提及。推想,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说其是手段,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屡被应用;说其是目的,是因为它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语文学习素养。那么,它又有些什么功能价值呢?
一、理解词句内涵
这是推想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功能。即对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含义,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阅历,进行有根有据、合乎情理的主观性理解。
案例1:推想、寻句、构图——三管齐下解“循环”。
教学六下老舍先生的《养花》时,有学生突问:“老师,循环是什么意思?”为此,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性推想:就是周而复始的意思。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来解释它:“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最后我引导学生用箭头画出循环的图画:写作----看花浇花搬花----写作----看花浇花搬花……这样,通过合理化推想、寻找原句解释、图解三种方式,步步为营,对“循环”一词进行了深刻理解。
二、助解文本内容
这是推想的基本功能。即通过推想的方式,对文本内容理解的难点、疑点、空白点和跳跃点,进行合理想象,以促进个性化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
案例2:众猴拜王我推想。
推想要求:读《美猴王》,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众猴序齿排班、拱伏无违的场面。生1:猴子们有的端来水果贡品,有的磕头跪拜,有的按年龄排位,有的为猴王打扇,有的拿来甘露,有的拿来王冠,有的向猴王汇报水帘洞中的宝物数量,有的……生2:众猴老的在前,少的在后。老的卑躬屈膝,大呼:“万岁!”;年轻的肃然起敬,庄严朝拜;小的双手抱拳,欢呼雀跃。生3:没有一只猴违背它的话,个个按年龄大小规规矩矩排好,都恭恭敬敬的叩头膜拜,都服服帖帖服地三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都心甘情愿地献上美食,让石猴分享。
三、感悟语言意境
感知语言内容,还原课文画面,构筑心理图像,使文中的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如古诗教学、写景抒情散文和现代诗歌教学中,可通过推想方式,在弄懂诗句表面大意之上,从无字句处读书,在留白处补白,想象文章情境意境。
案例3:诗句意境我推想——“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画面推想:一群天真活波的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纺织等劳动。玩得无聊了,就结伴到田边的桑树树荫下装模作样的玩起了种西瓜的游戏。孩子们认真的模仿着大人的一举一动,拿着小铲子费力得挖着地,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棵棵瓜苗栽进了土里,浇水,施肥……
四、领悟语言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依据语言文字作出大胆推想,领悟语言文字的技巧。如教学《泊船瓜洲》时,讲到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行中的“绿”字有多次换用,最后才确定为“绿”字时,教师作了如下安排:一是引导学生推想,在这个过程中,王安石还可能换过哪些字;二是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字和“绿”字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通过这一推想一比较辨析,学生们也从中领悟到了王安石遣字用词之精妙。
五、体会语言情感
借助推想来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阅读教学中的意境美、技巧美、情感美充分地展现出来。
案例4:两地谁梦谁?
引导理解“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苏武牧羊》)这两句诗时,老师做了如下设计——师:谁梦见了谁?你能推想一下这个梦的情境吗??生1:苏武梦见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看见老母亲拄着拐杖,成天守候在村口,望着儿子离走的方向,嘴里不断唠叨着:儿啊,你在哪里,为什么这么久不回家呀?生2:苏武梦见了和妻子团聚的场面,在梦中,他看见了妻子,一边呼喊着妻子的名字,一边踉踉跄跄地向妻子跑去,突然,一个石头绊住了他,他摔倒了,从梦中醒来,发现这只是一场梦,再一抹脸庞,发现已经是泪流满面!师:你们再来推想一下,母亲和妻子梦见苏武的场景。生1:一天晚上,母亲梦见了苏武被囚禁了一间牢室里,苏武对母亲说:“娘,不是儿不孝,而是忠孝不能两全,儿被匈奴人囚禁在这里,是因为儿不愿背叛大汉王朝。您老要保重身体,有朝一日,儿子会回来看您的。”?生2:有一天,苏武的妻子也梦见了苏武,和苏武做了同一个梦,醒来时也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六、培养发散思维
在阅读理解中,为了深化理解,同时也为了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体现语用价值,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培育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案例5:凡卡还可能经历了哪些不幸和快乐。
教学《凡卡》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和乡村生活后,引导学生学习契诃夫的表达方法,想象凡卡的学徒生活和乡村生活情节,深化达成课堂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生1:我再也受不住莫斯科的生活了!记得那一天,伙计们叫我去商店买酒,但是钱不够,商店老板一边把我推出了门外,一边骂道:“小兔崽子,没有钱就别来买东西!”生2:凡卡的乡村生活多么快乐呀!记得那一天,小凡卡和爷爷、日发略微夫老爷家的其他仆人,一道坐在火炉旁,一边欣赏着圣诞树。那圣诞树上挂着巧克力,还有凡卡喜欢的金胡桃。爷爷摘下一颗金胡桃,递给小凡卡说:“给你!”小凡卡接过金胡桃,把它藏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公狗泥鳅在他身旁走来走去,还不时舔舔小凡卡的裸露的脚心,痒得小凡卡咯咯直笑。
参考文献:
[1]程文英,培养学生阅读推想能力初探[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1)
[2]陈海瑛,阅读呼唤推想[J].《才智》2,012(15)
[3]谢志鸿,阅读课堂推想词句内涵的几种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
作者简介:
梁尤梅,女,汉族;籍贯:四川开江学历:大学专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