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016-08-23拓亚非
拓亚非
摘 要:当今教学方法的体系就是运用"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学生学到了多少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主动性,在于积极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思维,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也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个人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突出一个“活”字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上,我们不难看到,有的教师仍信奉“汗水精神”,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似乎为了显示口才和能分析教材的水平,往往滔滔不绝,讲得过多,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有的教师扭着“练为主线”不放,仍搞题海战术,师生疲于奔命,师生累而效果差;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搞“满堂问”,摆花架子,还美其名曰教学要“活”,实为“活”之皮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办法很多,但非常实用又非常重要的,则是读写教学要突出一个“活”字,要切实摆脱过多的讲,过多的问,过多的练习的怪圈,把讲、练、问和学生自读、自思等环节灵活地结合在一堂课中,使课堂具有生动活泼、有动有静、有声有思、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突出一个“乐“字
乐,就是指课堂学习中学生能感到快乐。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我们要从培养开拓创新未来人才的战略高度,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究实效,学有所乐。我们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3突出一个“合“字
合,即合作。最好的就是“多功能”合作法。课堂45分钟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我们在授课程序设计方面要兼顾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学法思路。充分考虑“听、说、读、写”的最优化组合,及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相机穿插。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真正在主战场上打好提高学习效率的攻坚战。
4突出一个“趣”字
趣,就是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有老师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他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当然,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我们要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5突出一个“用”字
用,即学以致用,对此,我们要结合实际及时指导。无疑,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有老师在教完这篇课文后,就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6突出一个“巧”字
巧,指精读中领悟,重在“巧”。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对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能通过自读,自悟出来。但学生的悟,需要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是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要把习作看成是语文园地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巴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实现新可改的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且能读写得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国发.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若干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4,(34):186-186.
[2]马宏静.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4,(32):106-106.
[3]樊东香.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1):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