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
2016-08-23赵玉琼
赵玉琼
【摘要】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质疑 矛盾 交流 想象 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0-01
一、创设质疑情境,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思维。
教学中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质疑,主动探索,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创新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习惯方法,然后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这种质疑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在讲课时要处处设疑,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矛盾情境,在比较批判中发展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不协调,推动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各抒己见,让他们的认知过程彼此交火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约分”时,当学生用 12/18表示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后,我没有急于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约分,以及如何去约分,而是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这一关系。结果,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老老实实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数分成18份,并给其中12份涂上阴影,以表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这时,我不动声色,接着出示如下两题:①五年级有男生150人,女生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②学校有男生1000人,女生1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要求学生在算出结果后,通过画图来表示两者的分率关系。面对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00分明和1200份这一艰巨任务,学生望而却步了。见时机成熟,我及时引导他们思考,仔细观察男、女生的人数,想一想,除了平均分成200份,1200份以外,能不能使平均分份数少些,但也能准确表示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稍作思考恍然大悟:150/200不就是3/4吗?1000/1200就是10/12,也是5/6,12/18也就是2/3,它们只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和3份,便可以明确地表示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分率关系呀!就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约分知识,通过画图这一方法,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悟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情境,在轻松思考中发展思维。
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式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快学生思维的转化过程,例如在讲授“循环小数的认识”一节时,为使学生理解“循环”一词,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生(齐):春、夏、秋、冬。师:再说一遍。生(齐):春、夏、秋、冬。师:继续往下说。生(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教师做手势让学生继续说。学生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面疑惑不愿意说了。听课教师会心地笑了,掌声热烈。)师(面带微笑):怎么停下了?生:说不完。师:哦,说不完。能不能找到规律呢?大家讨论一下,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说说看。生:春夏秋冬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生:出现的过程是永远不停止的。生:春夏秋冬是重复出现的。(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不时参与引导,并板书一些重要的词语:依次、不断地、重复)师(归纳):我们把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 在这里,这位老师并没有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教授给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理解,这样自主获得的概念才是最深刻的。这样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从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