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学徒制助推汽车产业发展
——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奥迪班”为例
2016-08-23高文智
□高文智
探索现代学徒制助推汽车产业发展
——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奥迪班”为例
□高文智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依托学校教研资源优势和企业实践资源优势进行强强联合,双方构建校企双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创具有汽车产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然,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汽车行业专家、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维修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共同积极探索努力解决。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情境化
21世纪的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汽车消费国,同时也完全可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汽车生产大国。长春作为中国的汽车城,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领跑者,汽车工业也是吉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的汽车生产量都在大步前行,这就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保证汽车后市场快速、良性发展,国家在高等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建设中加大了扶持力度。作为承担着我国汽车服务行业从业者教育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其建设、发展更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在建院伊始就采取合作办学模式,2005年以股份制的形式与吉林省华阳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十余年来,学院根据汽车市场的需求,以汽车技术服务、汽车检测维修和汽车营销等专业为主,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汽车维修和服务行业培养了几千名学生。借助于吉林省独特的汽车资源,学院又参与了德系品牌汽车人才培养的计划,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优化职教资源,推进校企融合
学院自2006年起与德国奥迪公司签订协议,将奥迪维修技术课程及认证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奥迪机械电子技师”,选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参与到培训课程中。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德国奥迪公司并非中国奥迪4S店的主管单位,因此话语权不够,威信力不高,导致学校在与这些4S店联系调研、实习、就业等合作事宜时,4S店缺乏积极性。
2012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德国奥迪公司在中国区域的总代表,其下属的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全权代理所有相关的合作相关事宜。为了提升奥迪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的质量,学院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进行联合培养,命名为“奥迪职业学校合作项目”。自此以后,以上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4S店在调研、实习、就业等合作事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课程依据奥迪4S店用人需求进行培养,针对性较强;二是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在众多经销商面前具有很大话语权和威信力,为校企资源互补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奥迪职业学校合作项目”基本能够实现招生、认证、就业的统一,搭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平台。
(一)校企联合招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2年起,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结合相关地区奥迪经销商的需求,根据奥迪售后人才培养的数量要求,提供学校招生人数。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汽车维修的相关知识,学生并非在入学初始就进行“奥迪班”的专业培训。学生在第一学年和其他学生都接受相同的专业技能课和通识课的研修,到了第一学年下学期期末,学院课程负责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将奥迪学徒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毕业去向等,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宣传。学院根据学生自愿报名情况,结合学年考试成绩,然后再进行笔试(外语+基本素质测试)的面试,最后组建奥迪班。第二学年上学期起,考试合格的学生就开始正式学习奥迪项目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课程。
(二)构建三阶段工学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是第一、二学期,为学徒准备期,学生身份是“学生”。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以就业工作情境环境为依托,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学习必修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外,还要进行2周汽车整车和2周汽车4S店服务顾问工作流程体验,注重专业及岗位认知。相较于其他学生,他们有额外的为期六周的岗位认知课程培训,诸如汽车整车及总成拆装维护的实训、汽车4S店工作服务流程等。
第二阶段是第三、四学期,为准学徒期,学生身份是“学生+学徒”。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介入,与学校一起实施并推广中德汽车职业培训课程,强化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实行“3+2”循环工学,每周3天在学校学习期间加强理论技能的学习,身份是学生;2天在企业学徒,身份是“学徒”。在企业的真实情景中进行学习、训练,提前参与到现实工作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第三阶段是第五、六学期,为学徒期,学生身份是企业带薪学徒工。每学期5个月企业顶岗学徒,1个月学校学习。本阶段培训的目的旨在以就业情境环境为前提,进行实操性训练和综合职业的技能训练。
(三)明确校企双方人才培养职责
在准学徒期间,学校负责按照企业需求选拔学员、合作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考核方案、教学与管理和学生管理;而企业则负责合作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规划等,企业需要指定本地奥迪经销商承担3+2循环工学2天企业学徒任务,并且开展职业化的教师培训、为学校提供最新、最先进的车型等等,还需要提供学生企业学徒的工位、维修技师,为学生学徒提供保障。
到了学徒期,学校将对企业学徒过程的跟踪管理,并且通过开设综合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学校会以就业为导向,提供企业等级认证的培训和考核,为学生的就业做好积极准备。作为企业,不仅会继续加强企业学徒学生培养和管理,参与学生认证考核,还会负责组织奥迪经销商与学生双向选择见面会,确保经销商用人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在企业学徒过程中,由于学生分散到多家4S店的多个班组,所以老师很难做到时时处处跟随管理和跟随指导。因此,此时学生管理的重担就落到了企业、落到了班组、落到师傅身上。学生在企业学徒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员工考核办法等。学生会得到企业的不定期反馈、中期评价、终结评价等,且这些评价会纳入学生的各项成绩评定[1]。
(四)确定毕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
考试合格的学生在准学徒期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汽车维修工学徒期考取企业技术等级认证;完成所修全部课程,将获得国家学历证书。
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不仅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学习,也让他们在获取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实操技能。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而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也会在职业选择过程获得更多岗位档次高、薪金高等工作机会。
二、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
“奥迪职业学校合作项目”依托于学校教研资源的优势和企业实操管理的优势进行强强联合,也是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一次飞跃。学校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探索特色专业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探寻校企合作开发和培养师资的方法和途径。
学院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目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高职汽车专业服务企业的方法与措施。学院以校企合作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拓宽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也对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确定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内容
原有的奥迪班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是有层次、按计划的知识讲授和实训,而在企业学徒过程中,所接触到是实际工作任务却是毫无规律可言的。为了让学生的学校理论知识能得到在企业的实时验证和实践,解决课程体系对接难的问题,采取了以下三种办法:第一,学生轮岗,接触不同的班组,从而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不同类型案例;第二,学生带问题下企业,使学徒过程更有针对性;第三学生带问题回学校,将所遇到的案例回来与同学分享,由老师将其讲深、讲透。
学校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理论理解;企业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核心岗位工作任务的适用性,规范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自我提升能力[2]。学校课程包括:汽车服务核心流程;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与操作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安全、舒适、娱乐系统检修;汽车故障诊断;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企业课程包括:体验服务顾问工作流程;汽车养护实操训练;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汽车行驶与操作系统故障诊断;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汽车安全、舒适、娱乐系统故障诊断;汽车维修综合故障实训;服务顾问岗位综合实训等。
(二)明确教学组织与运行原则
在第三、四学期主要进行3+2循环工学,即学生每周将在校内学习3天,2天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校学习主要围绕实践活动展开,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校内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企业学徒在奥迪4S店进行,学徒内容随着客户的要求进行,可以是常规性的工作任务,也可以是高难度的故障诊断等,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等;学生通过在3天校内的理论学习,带着相应的学习任务进入企业,通过2天企业实践学习,将经验成果或者困惑再带回课堂,在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完善校内学习与企业学习,来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与企业教学组织运行图
第五、六学期,每学期10个月在企业带薪学徒,已成为企业员工,增加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2个月回学校集中解决学徒中遇到问题,进行综合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同时主要围绕技术等级证书进行培训。
(三)明确考核评价形式和标准
结合企业提供的资源,学院开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考核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考核地点的多元化。相较于原有的考核模式,我院在考核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以单个学生的考核为基础,逐渐实施协作小组的团队整体考核模式。
第二个转变是打破传统的教师考核模式,将企业人员、学生自评和互评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形成多角度的考核模式。考官成员由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培训师3人、长春奥迪经销商维修技师3人、汽车学院骨干教师3人共同组成。
第三个转变是不仅延续原有的校内考核,还将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实施校外考核。具体考核主体和考核地点分配如表1所示:
(四)以能力为本位,确定“情境化”考核评价内容
学院制定的考核内容是测试学生能力为主,通过具体情境的模拟考核综合反映学生对于汽车维修相关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学生的考核反馈了解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施“情境化”技能理论考核内容。针对基础性理论知识,采取客观题型进行考核;而相较于偏重生产的应用型理论知识,以设置具体情境,即故障案例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化”考核模式[3]。
以其中一次情境主题考核为例:一辆奥迪A62000年轿车进站维修,车主反映空调的制冷效果不足,出风口温度明显高于设定温度。此类型考题既包含了基础理论知识,又依托具体发生情境进行应用型知识的考核。诸如引发故障的原因,是考核学生对系统部件组成和制冷原理的掌握;制冷效果检查的流程,是考核学生对于故障的诊断和判别能力;压缩机高低压压力均低,是考核学生对于系统故障排查流程和维修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等。
2.实施情景化技能实践考核内容。模拟维护、拆装、诊断等等方面考核内容的具体情境,将维修岗位所需实际工作能力作为考核依据,依照维修工作流程进行实践考核。在检车项目中,学生以维修人员的身份接待客户(考官),采用企业真实接车单完成检车工作。在汽车诊断项目中,将从技术和服务两方面为关注点进行考核。例如考题为,顾客抱怨自己的汽车后窗遮阳卷帘失灵,无法升降。从技术考核关注点方面看,它考察了学生是否知道后窗遮阳卷帘的控制按键位置,能否通过技术手册能够找到后窗遮阳卷帘控制单元位置,能否通过电路图能够找到后窗遮阳卷帘的电路保险丝的位置,能否通过万用表检测保险丝,能否拆装后窗遮阳卷帘的控制按键,能否正确使用VAS5051B,能否对后窗遮阳卷帘控制单元电路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等。从服务考核关注点方面看,它考察了学生是否能够礼貌的与顾客交流,根据故障现象提出问题获得有效信息,是否能够为车辆做好保护,是否注意工具摆放和环境卫生,是否能够正确的为顾客解释维修项目,是否能够注意自身安全,具有环保意识等。
3.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为了体现考核模式的实践性和客观性原则,将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来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采取每个考核点十分制,针对考核内容的难易度和重要性等差异,是以系数的变化来进行调整,这种评价标准将会更有效地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表1 实践考核评分表(不同的考核项目采取不同的系数分配)
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过程不断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广泛咨询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维修专家,并且积极选派学院专业教师进修,在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 “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模式还停留在“学校本位”的模式上,企业仅仅作为参与者提供教学资源。因为企业缺少其本位的地位,很难在职业教育中建立其主人翁地位。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它必然会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建构,做到与时俱进。汽车技术行业是一个日益更新、飞速发展的行业,作为汽车领域的直接参与者,企业能更加有效地掌握整个行业的动态信息,作为职业教育效果的承担者,企业也将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买单”。通过多角度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斟酌,会让学校的课堂内容与企业的实践内容有效衔接,也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及员工晋升等信息,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纵观欧美的学徒制,很多企业以与学校相同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培训中,提供先进的技术培训和完善的就业指导。对学生而言,在企业的实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实践技能知识掌握,而是提前了解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明确就业方向。
(二)构建“双身份”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是以双重身份参与到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中,即“学生”和“学徒”。学生通过在校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基本实践技能后,进入到了企业的学徒岗位。学生在企业获得学徒资格后,企业将支付给学生一定的费用,当然这部分费用不是工资,且收入并不高,因此企业降低了培训成本,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岗位的提供中。
汽车领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更新很快,技术要求也较高,因此,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或者一些有技术、有素质的高学历人才,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而且,从学生时代就参与到企业中,会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企业归属感,也更利于企业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用工队伍。
(三)构建“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校的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学校的导师全面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以寻求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给予学生岗位选择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且让学生尽快适应到职业岗位中。而在企业中的导师,则是类似于师徒关系的模式,由企业导师将生产实践时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技能进行讲解,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操作[4]。而且,因为企业导师通常是由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人承担,也能更清楚地解释企业的文化、员工培训、员工晋升等信息,也便于学生提早了解企业形势,为今后就业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
当然,目前“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应该借鉴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政策法规等,例如校企合作过程的责权利划分,以及合作协议的法律保障;例如引导校企共投资产的管理、属性,所需设备招标采购流程等;例如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或者其它优惠政策加以扶持,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参与到合作办学或技术支持等课程项目中;为了保障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劳动保障权益,结合企业员工的相应劳动保障制度,通过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控加强学生在企期间的保险政策和薪酬制度等。
现代学徒制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明确[5]。只有处理好政府、企业、学校和学徒四者的利益关系,并通过合理方式将彼此利益固定和延续化,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总之,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学院会以吉林省本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结构为前提,在准确把握合作企业的核心利益的同时,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植,积极推动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1]曹永浩,等.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38-44.
[2]路宝利,赵友.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师徒”传承文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1(28):94-98.
[3]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74-78.
[4]赵有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2-55.
[5]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责任编辑 时红兵
高文智(1980-),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
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模块’管理模式研究”(编号:2015ZCY095),主持人:成玉莲。
G717
A
1001-7518(2016)14-0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