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查漏-补漏”在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6-08-21傅建利

生物学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叶型概念模型三体

傅建利

(浙江省富阳中学 杭州 311400)

复习课是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其目的是要学生夯实基础、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教师为了达到密度大、节奏快的课堂预设,常常在课堂采用地毯式复习教学、课后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复习巩固,由此产生的结果却是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讲都懂,课后自己表达或解题时却漏洞百出。高三复习中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能找到正确的教学起点,为了找到这个教学起点,教师要面对的是如何找到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如何把找到的知识漏洞让学生各自进行针对性的填补,将知识点有机连接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为此,笔者将“查漏-补漏”应用于课堂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绘图识图自问自答

在生物学试题的考查中常常会用图形呈现某一生理过程,然后设问考查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教材中虽然很多生理过程都配有插图,但是,大多是某一生理过程的局部过程,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往往也是孤立、局部和片面的。因此,在复习时可首先让学生画一画某一生理变化的完整过程,然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查漏补漏,在这个环节中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通过呈现正确的生理过程图,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刻和完整的理解。

例如,在“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将教学活动分为四步:①“画一画过程图”,先让学生画转录翻译过程图,并选一位有典型错点的学生将图画在黑板上。②“找一找漏洞”,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自己与板书呈现的过程图各有什么漏洞,怎么修改漏洞,通过找漏洞和补漏洞的过程,板书修改呈现正确、完整的转录翻译过程图(图略)。③“问一问考点”,给学生一个命题。例如,让学生围绕“转录”主题,自主设问,自主解答,教师在此过程中将学生的问题及答案呈现在板书上。④“解一解疑惑”,教师将自己预设好的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解答。

这种通过自画自查、自问自答的复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找出存在的知识漏洞,暴露思路断点,使复习能对症下药,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以往“炒冷饭”的复习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复习效率。

2 概念模型多法并举

让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是生物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经常会把两个相近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中产生的“认知冲突”跟生物学知识的微观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无法直观可见,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和认知,很多时候无法分辨相似概念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种产生漏洞的内因,及时又恰当地用概念模型显性展现两者概念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生物变异的来源”一节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先将相关概念散乱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构建一个关于生物变异的概念模型,暴露学生内在隐藏的知识漏洞。然后展示某一学生的作品,逐一分析查漏,呈现完整的概念模型(图1)。

在这种通过概念模型的查漏中,学生发现自己的漏洞主要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畸变”以及“三体与三倍体”的区别。为此,教师在补漏环节中,让学生图示关于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结构模型。首先,在板书上呈现正常染色体的图形,并让学生分别画出发生该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图形(图2),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这种变化不会影响染色体的外形,故而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及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外形明显变化,因此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3 典型例题析错问因

习题训练和典型错题回顾是学生对系统知识二次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知识遗忘、概念混淆等,为了使二次学习能高效落实,可采用让学生合作讨论查漏-补漏的方法进行习题点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本组错误答案产生的种类,并让小组代表发言讲解解题过程中正确的思维历程,分析解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因。这种抓住“漏洞”的习题点评法,可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图1 生物变异的种类

图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图形比较

例题: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有一种三体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3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时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的类型看,三体番茄的形成属于________,三体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正常叶型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得到F1。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假设D或(d)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让F1的三体植株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植株杂交得到F2,F2代植株叶型表现为马铃薯叶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②假设D或(d)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让F1的三体植株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植株杂交得到F2,得到F2代植株叶型表现为马铃薯叶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 后期Ⅰ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后期Ⅱ6号的两条染色体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2)正常叶∶马铃薯叶=1∶1;正常叶∶马铃薯叶=5∶1。

在点评错题之前,学生分组讨论反思,汇总发现错点主要是对形成三体的原因、三体产生的配子的比例和种类不明确,究其本质原因是对减数分裂过程理解和记忆不够全面和清晰。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组讨论得出的漏洞,让学生自主查漏,通过讨论后得出查漏图形(图3)。

当学生在投影中呈现三体产生原因的图示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示语言表述三体产生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后期Ⅰ6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后期Ⅱ6号的两条染色体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导致产生不正常的配子,经受精作用产生了三体。在解决三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时,教师让学生抓住题干中“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时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的信息,先让学生画基因型为DDd三体的同源染色体分配图,最后让学生根据图示得出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DD∶Dd∶D∶d=1∶2∶2∶1。

图3 “三体”产生的原因

4 核心知识自主命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常错”的怪象,其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点理解不深导致容易遗忘。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明确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点,尤其是核心知识是否真正吃透内涵,可采用让学生开展命制试题的策略进行查漏补漏。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和陷阱布置等手段明确知识的切入点,自我反思之前复习中忽略的诸多细节,挖掘自身潜在的漏洞,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例如,在复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知识点后,教师提供教材中的两幅图(图4),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设置相关选项,编制试题。课后,教师收集、汇总学生设置的问题选项,最后在课堂中呈现,讨论正确答案。

图4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图示

学生自编例题:根据图甲、乙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是K+进入神经细胞,所以是主动转运

B.甲图易化扩散,其转运的速率大于扩散的速率

C.甲和乙的运输都有蛋白质的参与,因此都消耗能量

D.甲和乙物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蛋白质发生形变

E.甲和乙载体蛋白对转运物质有选择性

F.甲图是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

G.乙酰胆碱排出神经细胞时要消耗能量,因此它以乙图的方式出细胞

H.若甲图的蛋白质是Na+通道蛋白,则该蛋白质也是乙酰胆碱的受体

参考答案:B、D、E、F、H。

5 “查漏-补漏”教学策略的应用思考

实践证明,“查漏-补漏”作为高三生物学复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它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查漏,教师依据学生的漏点明确课堂教学的起点和落点;“查漏-补漏”教学策略使学生复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很多时候学生复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状态;“查漏-补漏”教学策略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补漏这一环节,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从“不完美”到“完美”,从“不会找”到“可以找”,通过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使复习有针对性、方向性,最终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总而言之,“查漏-补漏”教学策略能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明确自己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还能到什么程度,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叶型概念模型三体
叶片前缘对吸力面边界层3维流动影响分析
先进动叶平面叶栅试验和数值分析
楔形叶片旋转空化器叶型改进数值模拟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稀土资源安全评价
汽轮机叶型几何特性及机械特性研究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与21三体综合征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