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文学常识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效果

2016-08-21李新正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色盲词组生物学

李新正

(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 744000)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较为拗口的概念或术语,学生因不理解其意义,致使记忆困难,出现错别字等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这类概念和术语时若换个角度,应用相关文学常识,将朗朗上口的古诗词等穿插其中,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自然而然会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适时、适当地运用文学常识,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 文字知识的应用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传承着我国远源的历史文化。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对字音、字形、字义掌握不清,写不对字而造成错误的情况很多。在实际教学中,讲清概念术语意义的同时,可针对易错字进行明确辨析,让学生透彻理解。

例如,学生往往将构成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写为“内囊体”。在这一概念讲解时,只要讲清楚“类囊体”是类似于袋子的扁平囊状结构,“类”是类似的“类”,学生就不容易写错。 类似的情况如将“肽键”写成“肽健”,“ 核苷酸”写成“核甘酸”,“纺锤体”写成“纺垂体”,“反射弧”写成“反射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这些概念的准确意义,讲清字的含义,强调易错易误字,就会杜绝此类错误的发生。

2 词组知识的应用

在高中学段,遗传变异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每年高考都会考查相关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学习遗传知识时,往往不清楚“男孩色盲”和“色盲男孩”的区别。对此,可用汉语中词组知识详细解释这一术语:“男孩色盲”属于词组里边的主谓关系,男孩是主要词,说的是男孩中色盲有多少,只需要计算男孩中色盲的人数占男孩总人数的比例即可;“色盲男孩”属于偏正关系,色盲是修饰男孩的,要求既是色盲还须是男孩,两个都是修饰的条件,在计算概率时,两个条件都要考虑,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这样应用词组知识讲述,既讲清生物学知识,又讲清知识的本源,可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28题、第3小题、第2问:图示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3)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

显然,此题问的是患丙病女孩的概率,要求既要患丙病,又要是女孩,属于词组中的偏正关系,计算时需算出患丙病的概率为1/600,生男生女各占一半即1/2,两者相乘,则会得到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为1/1200。如果问题是:女孩患丙病的概率是多少?则属于词组中的主谓关系,是女孩中患丙病的概率,计算方法是:由于丙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率一样即:女孩患病率=男孩患病率=总患病率=1/600。

3 古诗词的应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寄情于景,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古诗词,既可以丰富教学语言,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讲清楚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1)讲授“种群”时,应用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点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黄鹂是一个种群,白鹭也是一个种群,显得生动、形象。

(2)讲授“群落”时,应用南宋诗人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说明水稻、其他植物是生产者,青蛙等动物为消费者,其他的微生物为分解者,稻田里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1]。

(3)讲授“生态系统”时,应用“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一幅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画,展现出草原生态系统的繁茂,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4)讲授“生态因素”时,应用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学生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红杏出墙”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受到生态因素光照影响的必然结果。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哲学教育意义的。

4 俗语和成语的应用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由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简练而形象化。成语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俗语和成语约定成俗,人人皆知。在生物学教学中恰当引用,往往事半功倍。

例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中“泥巴”指的是浮游植物,这样也就成功点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通过“吃”反映了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形象、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好;“一山不容二虎”是常见的俗语,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学生会感到好奇,在下面窃窃私语)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上后一营养级能量是前一营养级的百分十到百分之二十,老虎属于大型猛兽,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消耗能量多,当然占的地盘就大。通过应用俗语、成语进行分析,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猜你喜欢

色盲词组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你我皆色盲
色盲是怎么回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小黄真的是色盲吗?
色盲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