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

2016-08-19尹孝玲谭庆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专业群高职院校

尹孝玲 谭庆龙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产业结构全面转型与优化的新时期,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高职高专院校作为职业导向性极强的教育的摇篮,每年为雇佣市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本文引入专业群的概念,深入分析了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区域产业人才市场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并给出了高职专业群建设路径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高职院校;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243-02

2015年,我国根据“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编制并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把747个专业划分为99个二级类、19个大类。这样的分类实际上强调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岗位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高职专业群与地方特色经济产业已经形成了互相依托、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有利局面。

一、专业群的概念及构建高职专业群的内在必要性

(一)专业与专业群

专业是高职院校以及高等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划分职业领域类目的最基本单位。专业的设置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当雇佣市场上对某种专业人才有所需求时,就自然催生出以这种人才需求为服务面向的专业设立。专业群是由专业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它的提出和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受产业集群理念的影响。专业群具有专业的基本特点,但不能把其简单的与专业的概念划等号。专业群的建设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它是以高职院校的一个或多个重点、优势专业为核心,吸收其他“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的专业,形成的一个有重点、有核心、有清晰结构的系统的协调发展的专业集群。简单地说,专业群是面向某一特定行业设立的一类专业。

(二)建设和发展高职专业群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高職专业集群的建设能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包括师资队伍的集中,教学设备的公用,以及专业课程的部分重合。在有效节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完善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简化高职院校的行政体系。如果专业过于分散,不但会造成冗乱的教师结构,还容易导致在重复性教学设备上投入过多,出现教学资金不足,甚至无法完成基本教学的可能。

第二,高职专业集群的建设能更有效地发挥高职院校核心专业的优势,为区域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后备。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化是以一个或多个基础较牢固、历史较深远、师资较雄厚的优势学科为核心的,通过集约化办学,可以带动其他较弱势的学科,提升弱势学科的办学质量,达到以强带弱、各学科各专业全面均衡发展的稳定格局。

第三,高职专业集群的建设能够赋予高职教育以灵活性迅速适应我国变幻莫测的产业结构变动的需要。我国正在迈出产业结构与优化的步伐,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需求甚至新的行业,如果专业设置过于分散,就无法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过细的专业划分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就难以适应人才要求的变化。只有建设和发展高职专业群,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实现专业与岗位的对接。

二、区域产业发展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一直是“为地方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必须要参考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从我国现行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大方向来看,高职专业群的建设必须遵从以下三点原则。

1.培养更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型变化。我国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劳动力导向为主,而是更多地向往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近年来,中高级技师在就业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天价月薪”难招一名高级技工的社会现象频频发生,我国高科技产业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这实际上是由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人才观念尚未转型,劳动力素质未能跟上经济转型的步伐。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这决定了技术和人才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特殊时期的社会责任,加快转变教育理念,更改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争取迅速弥补上高技术人才的缺口。

2.延长专业人才培养链。我国应该根据特定产业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实现人才培养。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我国一段时期内政府的宏观经济、政治政策的指向标。高职专业群的建设必须为岗位需要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例如,我国制造企业的业务领域逐渐从过去的仅专注产品制造业延伸到现在的“一条龙”业务链。许多制造企业不仅负责产品的制造,还相应地增加了前期的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和后期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环节,把“开发、生产、销售”三大步骤合三为一,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的依赖性,使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具备更多的活力和动能。因此,作为旨在为区域产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高校,在专业集群设置上必须从企业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相应地延长人才培养链,以满足我国企业在产业优化新阶段的新型人才需求。

3.培养更多的跨专业人才。关于专业集群的概念,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认为,专业集群是以某重点专业为核心缔造的有关此类学科的庞大的教学体系。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专业集群的建设需要把不同领域的学科、专业融合在一起,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多项知识技能的稀缺人才。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可以诠释专业集群建设的内在精神。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与产业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对跨界人才、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极为旺盛。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大趋势,也许在未来的几十年,高素质、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跨界人才将成为雇佣市场上的主力军。

三、以区域产业发展为服务域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路径

1.高职院校依据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特点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首先,高职院校需派专职人员实地调研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深入第一线,深入各企业,对现阶段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所需人才的规模有个明确的了解。还需要高职院校对将来可能产生的人才需求、稀缺人才类型做出准确的预测。其次,要针对调研出的结果合理地进行专业定位和课程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甚至跨专业知识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企业的要求。最后,还应该充分发挥高职教学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构建一个综合、完善的专业群实训教育平台,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

2.加强高职院校与周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实现校企合作机制,能够把企业和学校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由目标企业派专员协同高职院校一同进行专业群的课程设置,更准确的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表达出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高职院校设立定向委托培养机制,以获得更多为企业专门打造的合适人才。另外,企业一般相比学校拥有更多资金,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寻求周边企业的合作,就势必在教育资金上能够取得巨大的保障。企业可以同学校一同建立专业集群实训平台,购买现金教学设备,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培训,这样大大减轻了学校的压力,也提高了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推行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集中优势资源。建立区域专业集团化办学,是教育体制改革下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其具体做法为:以城市为单位,设立特定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如常州市制造业职教集团。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几所主要的行业高职院校为核心,以共同发展、通力合作、更好地培养人才为己任而建立的教育组群,其建立可以发挥各院校的特有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联合办学、经费共享、建立公用教学区、实训区,达到对学生真正的多层次、系统化、跨行业教育的目的。

4.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应该鼓励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向专业集群化方向发展。相关主管部门参与指导通常会避免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集群化时走弯路,有着提升效率、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承担起重点学科的甄选工作,选择一些具有办学特色、基础设施和教师资源优秀、办学水平高、毕业生素质被用人单位认可的高职院校,引导它们有意识的去建设以自身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并且,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总调控师”,能够更加便捷地协调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5.高职教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都要考虑,遵循适度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教育也是如此。虽然说专业集群化可以提升高职教育面对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能动性,但高职教育整体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優质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经验的积累,没有稳定、长期的经验作后盾的教育是只能说是片面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不能指望“一口吃一个胖子”,要从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出发,在稳定性的基础和保障下尽量创新,尽量追求专业群结构体系上的灵活性。

四、结语

专业集群的内涵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定高职院校内具有相关基础的专业集约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指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形成区域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提供实训平台和人才培养指标,政府实行宏观上的指引和调控,三方均做到有秩序的运作,分别发挥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专业集群的作用,为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优质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朱涛,李荣兵,吉智,周天沛.基于区域经济产业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以徐州制造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

[2]任聪敏.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高职专业群建设探究[J].职教通讯,2015,(1).

[3]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专业群高职院校
工程应用型本科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构建初探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