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温病学课程优化研究

2016-08-19常淑枫张炳立尚懿纯丁慧芬王秀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常淑枫 张炳立 尚懿纯 丁慧芬 王秀莲

摘要: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教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得出结论”三个过程,实施了问题教学法、“案例导学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辨能力、自主学习具有一定成效。

关键词:温病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59-02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堂内外各个教学环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教学始自20世纪美国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1998年,美国波伊尔委员会公布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中提出“将研究性学习定为标准”。我国教育部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清华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开展了开设“新生研讨课”、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医院校方面,广州医学院罗承锋等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研究性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1]。南京[2]、辽宁[3][4]等中医药大学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温病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教研室自2008年始即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尝试,以“发挥温病经典课程特色”为切入点进行了该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本次研究力求将研究性理念贯穿到课内课外每个环节——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自主学习)”、“得出结论”三个过程;达到三种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基本理论及具备一定温病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实施与体会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习潜能——问题教学法实施与体会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依照整体构建思路的三过程进行实施,配套编写了“温病学研究性问题教学法及问题资源库”。

1.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实施于课堂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适当设疑、解疑,层层引导,步步启发,开展探索式学习。第二种是通过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并解决。分别实施了病案讨论教学法、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和课下小组专题研究的方式(详见下文)。

2.实施体会。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体现是双向的:一是教师的问题设置。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是问题教学法实施效果优劣的关键。要求教师要创设有深度、有启发意义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能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引发思考。二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法”更应提倡的是能否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为此课堂中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环境,鼓励、引领学生,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案例导学式”病案教学法实施与体会

温病学属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中多数学生反映难以领会经典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则可直接架构于理论与临床。在“各论临床学习”环节中采取“案例导学式”的授课方式:导入病案—讨论病案—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点。如此将知识学习融于病案讨论、问题交流中,此方式能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设计安排课下分组案例讨论,进一步延伸学生的学习深度。此外,还配合教改编写了“温病学研究性案例教学法及病案资源库”。

案例教学法是最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施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温病解决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与体会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采取小组或团队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多层面目标。

1.基于专题研究的课外小组合作学习。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于七年制143人中开展了此项研究。學生自由分组,每组8~9人,自选组长、秘书。在教师指导下,以体现温病理论的临床拓展性、实践性、前沿性自主选题,制定学习计划、研究内容、实施步骤、成员分工,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撰写总结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为小组学习提供指导,并对研究状况进行监控。小组汇报依据专题内容,结合课堂授课,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利于学生围绕所学知识点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本次活动中,学生共进行了“卫分证的理论探析及其临床误治”、“截断疗法的理论阐释与临证运用”、“邪伏膜原理论的探究”、“试从体质探讨外感热病的临床传变”等16项研究。

2.基于问题学习(PBL)的课内小组合作学习。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14、15教学周,针对2012级七年制1班52人开展了6学时的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成6组,选取第八章“湿热类温病”部分证治为学习内容。学生目前对温病的辩证思想及临证运用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此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合作学习步骤包括:首先,发放学习指导,教师做教学引言,提出讨论学习目的、内容、步骤。其次,课内讨论学习分两歩进行(2学时):第一步,湿热类主要方证讨论学习。邪遏卫气、邪阻膜原、湿重热轻困阻中焦、湿热并重困阻中焦、热重湿轻困阻中焦、湿热郁阻少阳、湿热蕴毒证讨论学习。探讨湿热偏重辩证、湿热类温病治法(分消走泄法、辛开苦降法、和解少阳法、开达膜原法)、湿热类温病辩证思想。第二步,4例湿热类病案讨论学习(分两幕发放)。再次,课下自主学习及汇报(4学时):基于合作学习,提出共识议题,课下自主学习。每组选取2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针对汇报内容,自由发言,开展全班交流讨论。发放合作学习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3.两种合作学习方式比较。先期开展课外小组专题研究,此方式能给予学生高度自主的选择性,通过不同组的交流汇报,配合教学内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拓展学生对温病理论广度及深度的认知。不足之处,少数同学未能积极参与。

后期开展的融病案讨论与合作学习一体的“课内合作学习”方式,选取共同内容课内分组讨论,实践显示此种合作方式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上争鸣,课下积极查阅文献,合作学习。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可准确把握学生的普遍疑难点,如学生提出:关于湿热偏重的辩证问题,查阅的临床病案诊治似乎与教材理论不符,那么理论与临床将如何衔接?湿热郁阻少阳与邪伏膜原的区别与联系等。教师可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授课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针对不同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示范”能记住30%或以下;“小组讨论”记住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达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记住90%。由此展现了主动、合作、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鉴于此,本教改研究依从于教学规律,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问题为先导,以合作学习作为教改重心,以调动内在主动性、积极性为目的进行教改研究。同时设计了“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量表”以考查实施效果,依据不同权重分别从发现问题能力、资料收集、情感与态度、完成分工情况、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等项目进行自我、相互的考量。结果显示:优秀者占15.4%;良好者占73.1%;合格,需加强知识和能力培养者占9.6%;不合格,需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者占1.9%。

四、结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从而形成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与“思考”进行了实践,以研究性理念为指导,优化选择教学策略及方法,巧妙安排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自主潜能,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亲身体验,开拓创新,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献:

[1]罗承锋,陈小忆,陈丽,金伟孝.中医学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07,26(3):8-11.

[2]朱虹.在《金匮要略》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中医杂志,2008,49(8):751-753.

[3]吴颢昕.研究性教学在内经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9(4):233-236.

[4]尚德阳.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256

[5]常淑枫,丁慧芬,张炳立,等.依托先进教育理念,发挥经典课程特色——温病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36-37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