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报告*

2016-08-19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于立生

海峡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莆田市莆田家园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 于立生



莆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报告*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于立生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是决定我国当前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莆田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文在深入开展莆田“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村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问题,分析了莆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莆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对策建议

2012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复莆田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求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相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努力把莆田市建设成为福建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为此,莆田市开展了“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村开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在全市选择了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基于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进行“一村一策”“一村一业”重点开发。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全市其他村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1 新型城镇化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

1.1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莆田市结合村庄规划编制,整治村容村貌。试点村庄以建筑物立面装饰为重点,对建筑物进行合理改造,使村落达到整齐洁净,美观协调。拆旧复垦让村民很快告别“空心村”“空心宅”,精心重塑一片充满希望的“新乐园”。“修旧如旧”,在保护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家庭农场等,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农民收入。复垦旧宅腾出的土地通过新修生产路、农渠、灌排渠,废旧房屋恢复成良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极大改善村民的生产环境,促进土地增产增收。村庄整治工作通过大力实施“三通四绿十配套”建设,改变“散、杂、闲、差、旧”的村容村貌和设施,更新配套设施,规划新式住房,方便居民生活,改善居住环境,剔除安全隐患,实现工作目标,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2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美丽莆田·幸福家园”项目中修建社区综合文化站,修缮老年活动中心,搭建社区多功能戏台,建设多功能球场,修建休闲步行街、文化公园等便民利民工程,极大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各村积极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组织举办“健康与卫生、人口与计生、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知识教育活动,建设老年大学、社区大学、家长学校、人口学校和青少年辅导站等相关培训教育基地。各社区服务中心可为群众解决就业帮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共安全、卫生计生、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环境保护、应急避灾等审批代理。继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低收入农民生活保障、农民失业保险、农养老保障等保障机制,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1.3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后续发展优势凸显

莆田市结合各试点村的村情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拆小并点,整合土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实现商业互动;融合民间资源,建设新型社区。此外,莆田市还打造“一村一策”“一村一业”特色乡村产业。开发古民居旅游线路;通过企业品牌建立和规范经营打造“精、细、全”的特色产业;主动接轨市场,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生产基地、科研基地、观光休闲基地等的优势,在保持乡土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家庭农场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不破坏历史文化脉络,保留历史风貌,体现莆田文化特色。在开展“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工作时,莆田市强调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是群众自己的乡村、自己的家园,建设好村庄,一定要依靠群众,组织好、宣传好、发动好。村干部要学习其他先进村的经验,发挥带头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谋划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对试点村建设大力支持,在税收、土地、物资采购、教育培训、文化保护、技术支持、财政拨款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市相关部门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优先向试点村倾斜,使试点村在产业培育方面走在前列,具备了后续发展的强大优势。

1.4转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农民身份逐渐成为职业象征

试点村建设开展以来,给村民带来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也可以在自己家里从事除了农活外的其他工作。传统农民通过加入新经济组织,如“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合作社”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获得收益,农民身份逐渐成为农民职业。农民可以通过租地增收、就业增收之外,还成立产品销售协会,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关系户积极开展营销活动。探索利用微信平台,打开销售渠道,开发农村电商市场。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都在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忠实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2 新型城镇化试点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乡村建设资金不足

“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其余部分主要靠区、镇、村投入,但由于区、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2.2村庄规划有待完善

“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规划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保护、还原、挖掘村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没有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村庄文化设施建设。

2.3乡村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干部群众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缆化等硬件的多,强调乡风文明的少。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厕所、房前屋后的环境等问题时,总是拖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2.4基础设施建设后续缺乏管理

“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厕所不能使用,公园椅不能坐,健身器材无人管理等建设善后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各项后续工作中没有引进奖惩机制,导致做好做坏都一样,打击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影响相关工作的持续、长期开展。

2.5土地闲置造成浪费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提升农村经济活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大量的农村房屋无人居住,“空心房” “空心村”现象严重;部分耕地也存在因缺少劳动力被荒废闲置的现象;因为村校合并,随之而来的是众多村校搁置荒废;村办企业破产后仍旧占用农村集体用地。如何盘活这些农村闲置土地,变废为宝是当务之急。同时,农村村民宅基地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没有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不能取得土地使用权带来的收益,也需要解决。

2.6乡村建设人才奇缺

“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需要的人才来自各行各业。虽然在一些项目工程上政府出资聘请了专家团对项目进行设计、组织、指导、实施,但是在“美丽莆田·幸福家园”的管理、规划,综合统筹、村民项目指导方面还缺少专业的人才参与,指导村民工作。莆田市有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流失严重,在调研村常住人口远远低于户籍人口是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农民工落户政策,莆田的人口外流趋势将更加明显,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掣肘莆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 新型城镇化试点村发展对策与建议

3.1战略定位,政策保障

城乡一体化是发展趋势,农村生活改变、农民生活富裕是未来主要的经济驱动力。莆田市委市政府把城乡一体化建设定位为莆田市“十三五”的战略产业,高度重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通过“规模化经营促动、城镇化建设拉动、产业化发展推动、社会化服务带动”四化联动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对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本着“一事一议”的原则,着力加以解决,使其更大程度地发挥模范示范引领作用。

3.2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应结合每个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3.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政府“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各部门结对帮促“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结对帮促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智力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机制,并完善市场良性竞争机制,允许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引导企业、莆商、台商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莆田·幸福家园”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4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建立“美丽莆田·幸福家园”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美丽莆田·幸福家园”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引进奖惩机制,对村内工艺落后、高产能、高污染、低能效的产业进行转型引导,对实施信息化管理方式、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产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所得税减免。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推广采用绿色能源,实现节能减排,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3.5盘活土地,提升活力

想出办法,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如宅基地复垦、旧房原址拆旧建新,破产集体企业重新招商引资、原址建新厂,建立农村闲置资产交易中心,负责农村闲置资产处理,监督资产交易程序和监督闲置资产交易管理。破解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难题,使宅基地在不动产登记的基础上,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使农民得到土地使用权,进一步激活农村产权市场。要在各试点村设计一些发展项目,给出优惠政策,吸引本村村民和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

3.6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广大农民是“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3.7重视人口,吸引人才

尽快制定人口吸引政策,吸引莆田在外人口回乡定居兴业,要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提供优惠措施,使更多外地人口落户莆田。人口就是生产力,未来就是人口的争夺战,在这场大战中莆田应以更大的决心,更优的政策,取得先机。“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首先要重视人才,要让人才在农村得到重视,学以致用,发挥所长。二是要大力引进人才。新型城镇化发展急需各类农村建设人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三是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完善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和培养政策,加大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各行业协会要建立起培训基地,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国家或行业认定的资格证书,引导村民学一技之长,事一业之专,激发“人口回乡” “人才创业”的热情,激发全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群策群力加快乡村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小小.安徽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2] 杨雪星.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14(2): 20-25.

[3] 龚关.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4(8): 90-92.

[4] 王寅.扬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7): 139-142.

* 基金项目: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中特理论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FJ2015B027)。

猜你喜欢

莆田市莆田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莆田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