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形活动肢具在上肢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6-08-19郝魁王广玲
郝魁王广玲
L形活动肢具在上肢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郝魁1王广玲2
目的 探讨L形活动肢具在上肢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L形活动肢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普通枕头垫高患肢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肿胀、疼痛、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在肿胀、疼痛减轻程度、综合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0,P<0.05;z=-4.737,P <0.05;z=-3.168,P<0.05)。结论 该L形活动肢具能够起到有效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尽快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的效果。
L形活动肢具;上肢损伤患者;临床应用
加强体位护理,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已成为上肢骨折术后患肢舒适护理的主要措施之一[1]。并且临床上发现,伴有术后患肢明显肿胀和疼痛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慢于那些患肢轻度肿胀和疼痛的患者[2]。临床护理中常以抬高患肢起到消肿作用,临床常用多个枕头、前臂吊带、绷带吊高上肢等方法消肿,但上述方法消肿效果不理想,患者感觉不舒适,依从性不高[3]。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们制作了一种L形活动肢具,应用上肢创伤患者,经临床观察,能迅速消除上肢肿胀,起到保护性固定作用,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2月我院接收的骨外科上肢受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05例,女55例,年龄15~85岁,平均(44.53±4.35)岁,其中前臂骨折73例,肱骨骨折65例,手部骨折22例;对照组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15~85岁,平均(45.53±4.45)岁,其中前臂骨折74例,肱骨骨折63例,手部骨折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部位、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作者单位:1 枣庄市立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山东 枣庄 277100;2 骨外科
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L形活动肢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普通枕头垫高患肢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其他常规护理相同。
1.3评价标准
1.3.1肿胀程度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肿胀值。参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有关内容评定。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1.3.2疼痛程度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4],按疼痛程度将疼痛从剧痛到不痛分为10个等级并评分,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1.3.3综合疗效标准[5]分为显效、有效、好转。显效:使用3 d以下,肿胀消退,疼痛消失;有效:使用3~6 d,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好转:使用6~9 d,肿胀消退,疼痛消失;无效:使用9 d以上,肿胀疼痛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以(±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文化程度、受伤部位、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采用χ2检验;在肿胀、疼痛减轻程度、综合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比较
在使用后24 h、48 h、72 h、96 h分别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共同进行评价患肢的肿胀情况,两组患者在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L形活动肢具能明显减轻肿胀的程度,见表1。
2.2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第1 d,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 d、7 d、10 d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应用L形活动肢具能明显减轻疼痛的程度。
2.3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3%,对照组总有效率86.88%,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L形活动肢具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肿胀和疼痛。
3 讨论
3.1加强患肢抬高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体位护理是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必不可少的措施,通过体位护理,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舒适感,防止并发症,还可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促进患者恢复。上肢骨折创伤后护理的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尽快消除肿胀、减轻疼痛、促进功能锻炼及早介入,以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上肢功能。但是临床对于上肢抬高用具的使用状况、患者的舒适性以及对肿胀消除的效果目前却缺乏关注和重视。因此,为保持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的功能位,预防上肢术后肢体肿胀,减轻其因患肢摆放不正确引起的疼痛,我科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制作了一种L形活动肢具应用于上肢骨折的患者,解决了常规骨科上肢体位管理的弊端。
3.2L形活动肢具的应用克服了护理方法的不足
传统软枕抬高方法,导致抬高的角度不稳定,局部受压不均衡,患肢容易滑动,抬高角度小,不能有效保持肢体功能位,会影响消肿效果。本课题制作的L形活动肢具是根据上肢的体位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求,设计制作的,能保证患者舒适和康复,具有柔软度好,可保护局部软组织,中央凹槽使肢体放置更加稳妥,可以保证抬高一定的角度,不易滑落,又能起到消除肿胀,集操作简便又经济、舒适的优势。
3.3减轻肿胀,提高患者舒适度
患肢肿胀的消退时间由患肢抬高高度、抬高时间的早晚以及静脉血液、淋巴回流程度决定[6]。 患肢抬高是骨科消除患肢肿胀的常规护理措施之一[7],有效抬高患肢是预防组织水肿、减轻切口疼痛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8]。骨科创伤肢体在没有出现缺血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创伤肢体越是高于心脏的水平位置,肢体的消肿效果便会越好[9]。骨科专科护理常规中规定患肢应抬高20°~30°,以利于消除肿胀。邓珍良[10]研究表明,上肢骨折后患肢抬高60°为消除肿胀的最理想的角度。临床应用表明,应用L形活动肢具能明显减轻患肢肿胀的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3.4减轻疼痛
将患肢放置在L形活动肢具上,患肢不易滑落,局部压迫减轻,利于血液循环,利于消除肿胀,抑制痛觉信号的上传,使患者痛阈上调,从而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4 小结
本研究用高弹力海绵制作为一体的L形活动肢具,解决了常规骨科上肢体位管理的弊端,能够起到有效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尽快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具有选材简单,制作容易,使用简单、可操作性强,患者乐于接受,特别适用于上肢创伤引起的肢端软组织肿胀及显微手外科手术后患肢的抬高消肿。
表1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比较
[1]朱桂娟.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22-23.
[2]高红. 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76-178.
[3]罗翱翔,阳珍,陈海云,等. 多功能上肢海绵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18.
[4]钟云兰,黄金华,黄佑萍.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5):5-7.
[5]张细梅. 骨科下肢抬高垫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2012,18(12):99-100.
[6]陈伟惠,全常群,黄扬云. 骨科两种悬吊抬高上肢方法的效果比较[J]. 护理研究,2012,26(1):65-66.
[7]衣丰,谢美娇,胡敏. 自制新型吊带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9-350.
[8]何伯云,方剑波.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J]. 中外医疗,2012,10(26):124-125.
[9]董天舒.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护理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49-250.
[10] 邓珍良. 上肢骨折患者的患肢抬高角度与肢体消肿关系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116-117.
·心理护理·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L-shaped Active Limb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Trauma
HAO Kui1WANG Guangling21 Quality Control Office, 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2771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Bone Surger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shaped movable brace in the upper extremity injury patients. Methods 32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with the use of L-shaped active limb,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the use of ordinary pillow pad with high limb care method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swelling, pain, comprehensive effec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observer group were better in swelling, pain,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z=-5.020, P<0.05, z=-4.737, P<0.05, z=-3.168, P<0.05). Conclusion The L-shaped movable limb can effectively raise the limb,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eliminate the swelling, relieve pain and increase the comfort degree of the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L-shaped movable brace, Upper extremity injury patients,Clinical application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9.155
R473
A
1674-9308(2016)19-02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