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互动”需策略适度介入讲时机—以《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为例

2016-08-18茅萍荷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胸脯教头林冲

○茅萍荷

“交流互动”需策略适度介入讲时机—以《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为例

○茅萍荷

●课堂中的“交流互动”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介入,本文以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详细阐述了课堂中“交流互动”介入的几种典型策略。

倡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交流互动”无疑是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从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自不完善走向完善。可见,学生的认知不是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时机适度介入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沿着学生思维与情感发展线寻找起点在何处,障碍点在哪儿,升华处在何方,并有针对性地补充、点拨,引领学生走向丰富和圆满。本文以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谈谈课堂中“交流互动”介入的几种典型策略。

一、深化理解时,引导抵达

【片段举隅】

师:瞧,这副模样—来者不善!咱们好好读出人物的外貌。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没有重音)

师:洪教头的胸脯不够“挺”啊!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重音在“挺”)

师:洪教头胸脯“挺”了,可戴的头巾不够“歪”!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重音在“挺”与“歪”)

师:朗读着落至此,洪教头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生:这是一个骄傲的教头,很无礼。

生:洪教头一出场就这样盛气凌人,也许想要显示自己的威风吓住林冲。

师:好一个人前人后,摆布威风的主儿!将同学们所说的词语归纳起来,那就是—狂妄!(板书)

【策略探寻】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朗读。窦老师表面是引导朗读的重音,其实是在关注句子的关键词,体现出她那四两拨千斤的真功夫:点拨朗读的路径,引导理解的方向——“洪教头的胸脯不够‘挺’啊!”“戴的头巾不够‘歪’!”通过聚焦关键词“挺”与“歪”,教师指引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滋味。“朗读着落至此,洪教头给我们怎样的印象?”这一问,既有充足的铺垫,又有明确的指向。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出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是:“骄傲”“无礼”“傲慢”“盛气凌人”。此时,教师作总结提升——归纳起来就是“狂妄”。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交流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衣着外貌,这看似不起眼的闲来之笔,实为下文作好铺垫。原来,一个人的狂妄是可以看出来,而人物的性格则一以贯之!

二、能力受阻时,搭建支架

【片段举隅】

师:……有道理!我看这个“打”字不仅包含了“扫”字,文中那“较量、交手、一横、一退”不都是“打”吗?你看,“打”字内涵多丰富!好题,再读!同桌间对读比试比试。(生朗读题目)

师:你俩读得热火朝天,怎样?想过这两个字儿的发音没有?拼出来,归到哪个音?

生:“打”归音“ɑ”,“扫”归音“o”。

师:ɑ,张大嘴巴;o,圆圆嘴巴。哪个字儿响亮?

生:打!

师:再读,读出“打”的响亮和力量!

师:从动作上,这打,打掉的是——

生:打掉了洪教头的狂妄、骄横、无礼!

师:棒打狂徒!带着这些感受,再读!

师:从气势上,打出的是——

生:打出了林冲的谦虚、知礼、忍让。

师:朗读着落至此,我们发现原来题目中“打”字暗藏的这么多玄机,这打字用得实在太妙,把文章的内容、气势、结果都揭示了出来,真是“力透纸背”!

【策略探寻】交流活动渐进深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支架”,减缓学习的坡度,突破学习的难点。这个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品味:何以是“棒打”,而非“棒扫”。学生从内容的角度读出:“打”包含了“扫”。但,再深一层地理解,学生的能力似有不及。于是,教师点拨学生关注思考的角度,让他们拾级而上——“从发音”“从动作”“从气势”等方面想开去。由此,“打”字暗藏的诸多玄机被学生自主发掘出来。这里,思考的角度其实就是一种思维的“支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充分运用板书,时时回扣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板书的“支架”功能。

三、思维局限时,范例引路

【片段举隅】

师:原来,为了表现一个如此这般的林冲,就用一个如此这般的洪教头与之相对,越是这样着墨铺粉洪教头,越能反衬出林冲。如果请你给这种写作手法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生答“对比”“反衬”等)

师:你们说得有些道理,古人另有说法,我国古代的绘画(出示图画),为了突出人物面部的线条、表情和色彩,就在画的背面铺上一层白粉,来进行衬托。古人在评点水浒的时候,就把这种绘画中的技法引用过来,也叫“背面铺粉法”,相当于你们说的反衬。(教师板书,学生批注)

师:因为朗读,我们发现了人物对比描写的文法。为了表现主人公林冲,采用“背面铺粉法”,文章中可不止一处。既然他们的动作采用,他们的语言也一定如此。

(学生品读两处人物语言)

【策略探寻】交流互动,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很多时候,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乱”起来了——往往让交流互动失去了成效,不能聚焦预设的目标。因而,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交流互动的顺利推进指点迷津。本文中,理解人物对比描写的文法是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的教学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范例引路——以林、洪二人之间比武动作的比较为例,引出“背面铺粉法”。第二步:迁移得法——让学生品读两处人物语言的不同,深化对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立足例子,交流互动就有了魂;聚焦例子,学习思考就有了路。范例引路,带着学生走出思维的局限,觅得学习的真经。

四、生成精彩时,有机放大

【片段举隅】

师:……朗读着落至此,面对这种和黑板上截然不同的评价,你作何感想?

生:要是我的话,哼,这高衙内霸占我的妻子,我咔嚓一下毫不留情!

生:林冲的确窝囊,刚才我们说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

生:做人要厚道,要谦虚,但要看对什么人,林冲对任何人都是忍,就过了。

师:真好啊,同学们都能站在今天“人性”的角度来谈,正是“好汉也不免其人性弱点”。那么,是什么让林冲如此惧怕、怯懦,甚至放弃自尊,最终有了《水浒》最后描写的那个悲惨的命运?

生:是性格吧。

师:是啊,评价林冲,应该置身于整个故事情节中,全面朗读《水浒》,用时代的眼光去辨析。相信,这节课只是个起点,岁月会让你们不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见解。

【策略探寻】交流互动,促进课堂生成。教师应善于把握一些“价值性”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顺学而导,使之成为点燃全体学生创新引擎的“星星之火”。这个教学环节中,面对学生精彩的思考碎片,教师一下子抓住了其中的共性——均是站在今天“人性”的角度来着眼。这,既是总结,又是赞赏。紧接一句“好汉也不免其人性的弱点”,可谓画龙点睛。这,既是引导,又是提升。然而,教师并不满足于此,她还要将这精彩延续下去。据此,教师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学生被顺势引向林教头的整个故事——《水浒传》的整本阅读。这,既是引起思考,又是激发兴趣。无论是赞赏、提升,还是延续,总之,面对生成的精彩,教师要有机放大,放大答案本身,放大思维品质,放大学习效果。

课堂中的“交流互动”,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介入:在深化理解时,引导抵达;在能力受阻时,搭建支架;在思维局限时,范例引路;在生成精彩时,有机放大。基于学情,把握时机,活化策略,让我们理想中的“交流互动”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吧!

猜你喜欢

胸脯教头林冲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智海急流
青春
心电图
盗版
谁打翻了洪教头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钟繇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