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培养历史思维
2016-08-18吴广宇
吴广宇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形势下,问题解决法是一种科学实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好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一方法在我国的教育行业还未被成熟有效的广泛应用。本文针对问题教学法,总结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的几点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历史 问题 导入 追问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由思考引发问题进而探究能够高效的获取知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研究问题教学法这一教学理念,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问题引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设问导入,奠定基调
构建主义强调要设计好教学环境,认为教师要注重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景。因此在应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设计导入,奠定基调。
我在教学时,会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发言,不管对与错,不进行批评,温柔的对其指正。通过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同学们敢于提出质疑,发挥自己的见解。以此为基础,我再通过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适的问题进行重点内容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答案。比如,在必修一《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我首先设计了探究问题“什么原因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政府是大势所趋。有些同学说是因为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革命提供了条件。有些同学认为是因为革命分子队伍日益壮大,他们大力宣扬的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我设计的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究,进而引领他们探索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高中的学生们课业压力大,习惯直接接受知识,不愿意去主动探究思考,因此我在教学时,避免直接对辛亥革命爆发背景进行条条分析,灌输给同学们,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主动去探究。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设计问题引领同学们主动去探究课文的重点内容,从而让同学们产生更深的感受,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层层追问,深度探究
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学习到重点内容。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层层追问,引导同学们深度探究出重点难点的内容,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一步一步的探究出最终的关键答案。
比如在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讲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同学们会归纳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薄弱,缺乏斗争经验等。我进而引出问题“中国共产党从革命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同学们经过思考,得出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胜利首先要强化武装力量这一原因。通过这一问题,同学们就能意识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然后我再进行提问:“南昌起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历史意义呢?”通过这样层层的追问,同学们对教材上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
在上述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层层深入,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点与难点,使问题教学具有实效性。同时,层层追问促使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竞赛辩论,升华素养
为了提高同学们思考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竞赛、辩论赛的方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高中生普遍有好胜心强、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通过比赛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我提出了探究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来说带来的是机遇还是灾难?然后我让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并展开了辩论比赛。我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正反两方队伍,就自己的观点发言,据理力争。最终,坚持工业革命带来机遇的是正方,坚持工业革命带来更多的是灾难的为反方。在辩论过程中,正方认为工业革命使技术得到了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极大的促进了西方各国的发展与壮大。反方则坚持工业革命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无产阶级遭到了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西方国家开启大范围的殖民扩张,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落后。双方不断的辩论竞争后,达成了共识,认为工业革命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总体来说,对世界的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多于消极的影响,世界不断在进步,技术革新带来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也必能通过技术来解决。辩论结束,我对此次辩论进行评价与总结,并对学生们提出表扬,鼓励他们一如既往的善于思考,积极发言。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法需要有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撑,比如通过设计好的导入问题,层层追问,开展竞赛、辩论赛等策略来对同学们进行引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通过问题引领,使同学们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去获取知识,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高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水平与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1] 唐振春. 历史问题教学初探[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02).
[2] 彭德恩. 中学历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研[D]. 河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