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山乐水 人化自然

2016-08-16吴道欢

贵阳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息烽山地农业

吴道欢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自古以来山地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与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韩诗外传》曰:“仁者何以乐山,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山。”在古人眼中,山地是他们与大自然相依的生存环境,大山用宽阔的胸怀包容和哺育着天地间各种生灵,对于山,人们既依恋又敬畏。

作为全国山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贵州省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省会贵阳更是以“贵山之阳”而得名,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地方。贵阳的地形走势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具有明显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从地形上看,山地是隆起地区,可从经济上看,往往也是低谷地区。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山地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滞后于平原地区。贵阳的山地呈现出自然地理的差异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山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发展模式,关乎贵阳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前景。自古以山为伴的贵阳人,今天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立足山地资源的多样性、珍稀性和交融性,挖掘山地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业,守住青山绿水的同时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这对于维护山地生态系统安全,持续利用山地资源具有天然耦合作用。

息烽县地处省城贵阳市北郊,全县总面积1037.15平方公里,境内山峰耸立,南望山、西望山两大山脉东西排列,山地、丘陵、小盆地纵横相间。勤劳的息烽人民曾与这块相依相存的土地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如今的他们更是将自己与这片山川紧密联系起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山地旅游业,为致富与生态和美的有机统一不懈努力。

为了把“山歌”唱得更响亮,为了把“山字经”念得更漂亮。息烽县大力发展遵循山地经济规律的现代农业,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效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品牌打造、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手段,延长了产业链,增强了竞争力,也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为了助推山地农业快速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思路,息烽县构建了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园区设施。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落实最严苛的要求,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坚持严格执法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打造着属于息烽的特色农业品牌。

正如大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一样,今天的息烽,果品、蔬菜、肉鸡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占全市10%、15%、32%的市场份额,农业发展的喜人势头,更是让息烽人民感恩于这片钟灵毓秀的山地。提起息烽,那酸酸甜甜的红岩葡萄、香糯扑鼻的苗姑娘小米鲊、辣劲爽口的阳朗鸡都让人馋涎欲滴。正是在这样的生态空间和地理环境中,一个地区独有的特色与魅力才能最大地彰显出来,成为吸引人向往的所在。

在山间,除了原生态的瓜果梨桃美食美味,还有着无限的风光。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地旅游业的兴起,山地旅游的火热同样会反哺山地农业的增长,农旅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开发,让息烽奏响了山地资源发展的新乐章。集特色农业、健康养生、红色旅游为一体的“黎安—阳朗”休闲示范园区;以中心集镇为节点、苗族文化为特色、核桃和猕猴桃为主的“小桥河—青山—石硐—猫场”公路沿线;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林丰—柏香山—金星—鹿窝(西山镇)” 农旅互动体验区;以休闲娱乐、水上观光、鲜果采摘、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红岩—大寨—潮水” 乡村旅游区;以蔬菜创意种植、民俗风情、娱乐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高坡—灯塔—幸福—堡子” 互动发展综合区,这些散落在息烽山地里的旅游资源,正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一般,在黔中大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息烽的山地是如水墨画卷般的烟青色,山里的天空,偶有清浅细雨,在缥缈的云雾里,温泉润泽了人们的心灵。作为开发时间较早的天然温泉,息烽拥有厚重的温泉文化,在积累了温泉旅游项目经验的同时,聚集了一批重视养生的大健康旅游群体。当全身浸在热泉里,温滑清澈,尽情享受着天然给予人那种舒服亲切之感时,人会显得格外逍遥自在。马克思将自然界称为“人的无机的身体”,或许只有在山地、在自然、在林间,才能让人忘却凡尘往事,心中无物,心中无我,天地与人终成一体。

山地曾经制约着贵州农业的发展,依靠传统种植业的结果是投入大收成少,显得事倍功半。如今的山地却成为了息烽农业发展的最大特色,立体化的农业特征和良好的生态优势,让山地农业犹如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巨大的潜力让其成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优势产业。山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寄情山水间是多少名人雅士的梦想,它对中国文化有着至深的影响。山地的自然风情和人文风情都为新型山地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与与山地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共处,既是生态理念,亦是哲学理念。

人类从最初与天地万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累积了关于自然事物的经验和知识,最后总结成为了与自然同源同体的天人关系。在现代化进程加速、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合理有序开发山地农业资源,塑造田园景观式农家生活,挖掘山地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的山地旅游资源,是人们依赖和珍视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维持生存繁衍的有效途径。山地农业与山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既是自我突破也是华丽转身,它肩负着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的责任,担负着城市经济发展永续繁荣的使命。

(感谢息烽县政府对本文撰写的支持)

猜你喜欢

息烽山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地草甸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贵州息烽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成因研究
息烽夜话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