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岳英·岳英小学

2016-08-16王晓丹

贵阳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竹片点数老者

王晓丹

编者按 蜿蜒曲折的岳英街历来狭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达三华里的街巷最宽处就是岳英小学门口那段了,这里也是最多故事发生的地方。延续上一期的文字,这篇文章继续讲述岳英小学门前的趣事。

能让小孩们在岳英小学门口这块空地流连的,除了书摊和那些零杂食小摊点,就是诱哄娃娃们玩的小赌博游戏了。每天下午课之前和下午放学以后,学校门口总有几个人在招揽这类生意。

其一,打米酥。摆摊的人有一支架固定的木盘,盘内盛着各种形状的米酥糕。这米酥糕为米面压制而成,中间嵌有甜豆沙馅,是传统的糕饼类食品。而这摊点上的米酥糕不但有传统圆饼形,还有异形的,如站立小金刚、睡卧小罗汉、中罗汉、大罗汉坐像,小寿星、中寿星、大寿星、大中小财神等等。最可观的是大三星,是道教3个元祖并排站立的形象。

这些形象各异的糕饼一摆出来就引来孩子们的围观,却属非卖品,全是赌局的奖品。盛米酥的托盘上方,用木条立了一个∩型架骑在托盘两边;架子的后立柱上装了个直径约30厘米的木质飞镖盘,盘上的格子里有部分空格,其余的分别写着不同形象米酥糕的名称;架子的前立柱中段开有一孔,用于放置绑了针头的飞镖;镖孔的上方用橡胶皮捆了一竹片,镖孔的下方装一可起落的方块木,拉起竹片卡在方木上,压下方木相当于扣动弩机的扳机,竹片受橡胶皮的回力打击飞镖射向圆盘。

摆摊人系此赌局的庄家,参赌者为闲家。5分钱买一支飞镖装上,庄家转动圆盘,闲家在转盘停转之前压下扳机,飞镖射中格子里写的米酥糕品种就是闲家的收获。此游戏的玩法颇有刺激性,看似凭手气,但小朋友都是输多赢少,因为庄家有坐赢不输的奥妙。想试试手气的小朋友花钱打了几手,最多获得一两块最小的糕饼。偶尔有小朋友打到如大罗汉类的大型糕饼,庄家就会劝道:“小仔,并哦咯嘛。”意思是让小朋友将赢获的糕饼与他兑换成下一轮的赌局继续赌下去。

“不并,不并,(俗话说)糖并糖,不得尝。”这时候,有头脑的小朋友就会说。

“那就拿钱给你换咯嘛,5角,咋些?”

“5角?不干不干!”小朋友一掂量,5毛钱,再打10次,我不见得能赢来比这更强的。

这时候赢家小朋友就会在小伙伴的簇拥下,捧着赢到的糕饼扬长而去,留下摆摊的一脸无奈。

其二,打高尔夫球。所谓的高尔夫是借用的名称,也是一种赌博游戏。庄家置一小方桌大小的木盘,与地面呈一定的角度倾斜放置,用大头针在盘上密集地钉了一个个拳头大小、留有一小缺口的圈。每个圈内摆放某种物品,有的是几颗水果糖、牛肉干、豆腐干等吃食,有的是车笔刀、橡皮擦之类的文具,有的是几支香烟,最贵的是一盒大前门、红炮台等价位的香烟。在木盘的右侧,有个只容一颗玻璃球出入的装置,内中有弹簧,有把手在木盘外,拉开把手弹簧收紧,放开把手玻璃球从盒里弹出。玻璃球先撞在装有弧形薄木片的盒子边墙上,被木片弹开后,任其在盘内滚动,由于木盘有倾斜,玻璃球急速往下滚,撞到大头针围成的圈会弹开,倘若撞进圈口,圈内的东西就归闲家。

该游戏3分钱一手,获胜几率极低,一则搁物圈设置密集,滚动的玻璃球东撞西滚实难进到圈内,尤其是价值越高的物品越往低处圈摆放,玻璃球滚到后面已是强弩之末,极难弹进圈口。然而,庄家却把木盘漆得花花绿绿的,顶头还以醒目的颜色书写“高尔夫球高尚娱乐”字样招揽小朋友,实际上却是哄骗小学生的把戏,小朋友赌输了能给几颗劣质水果糖安慰安慰就不错了。

其三,摸幺六。这种赌博小游戏不需过多的器具,设局者亦无固定摊点,手里提一不大的布口袋四处游荡。口袋内中装的是标了点数的白果(银杏果),每一粒白果上的点数为白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各有若干。设局者为庄家,参赌者为闲家。双方在约定赌局金额和过关数(即此次的规模大小)后,闲家不能看,伸手在布口袋里一次摸出3粒白果,双方看好3粒白果点数之和,除了五和十为庄家输外,其他点数都为闲家赢。闲家赢就可继续摸白果,这之后就只能一颗一颗地摸,摸出的点数与前面的相加,若点数不是逢五逢十就仍然赢,可继续摸白果,一旦点数达到26就闯过了5关。若事先约定的3分钱摸一手,过5关为一局,闲家就可以按约定获得物品或现金。

在摸点过程中,庄家输的点数是六输四、七输三、八输二、九输幺六、十一输四……其输多少,闲家就可按数反复摸几次,争取过关。但是,闲家点数只要逢五逢十就输了此局,交的钱就打了水漂,要继续玩下去就得另外交钱。在实际操作中,闲家也是输多赢少,而点数26过5关后,36过6关,41过7关……每过一关的赌金都会往上涨,对闲家是颇具诱惑的。

岳英小学校门口空地面积不大,玩意儿却不少。若是礼拜天、节假日和寒暑假期,这里的情景就更为精彩。下面就是某个礼拜天的情景再现

上午,当和煦的阳光越过小巷民居的屋宇照到这块空地的时候,就有小朋友从各家的院落溜出,有的还带着自家弟妹,三五成群地到这里聚集了。蹲在地上打玻璃弹子、打洋画(扑克四分之一大小的画片)、打角角(纸折的三角片)、掷籽、抛沙包、站跳拱背、打鸡棒……还有将家里自行车推来学骑的。

这时,只见一老头走到空地角落,正匆匆往电线杆上涂糨糊的时候,立即有小朋友围了过来。老头从兜里取出一张书本般大小、写墨字、画了符的黄表纸郑重地往电杆上张贴,有识字的小朋友就看着文字读了起来:“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

原来是求神祗保佑家中小儿平安睡眠的符帖。小朋友们也就跟着念开了:天皇皇,地皇皇……

这时候,不知哪个捣蛋鬼混在其中大声念道:“天黄地绿(lù录),小儿夜哭。君子念过,一觉睡到四脚抻出。”

“是哪家的鬼娃儿?之样没得家教!”

随着一声呵斥,一记巴掌就打到那调皮小孩的头上,几个孩子一哄而散,口里却不约而同地喊道:

“四脚抻出!四脚抻出!”

老头无奈,摇摇头走开,找下一处继续贴他的神符去。

接近中午时分,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和从事修补手艺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学校空地也就成了这些人的滞留之地。

“磨剪刀咯,戗菜刀”,这是磨刀师傅来了。

“磨把剪刀好多钱?”学校对面张家大妈从二楼窗户探出身子大声问道。

“拿下来看哈嘛。”磨刀的回答。

接下来,叫卖的声音由远及近,高一声低一句,长长短短,此起彼伏地在学校门前空地回响:“小豆汤,四季豆米”、“甜酒药”、“有破铜烂铁收来卖”、“补皮鞋,补胶鞋,补伞咯”……

这些叫卖的吆喝没一个能提起小孩子的兴趣,只有那卖丁丁糖的“叮叮,当,叮叮,当”地敲击他手中的金属响器的时候,才有孩子围上来。

“一分钱几颗?”

“一分钱不卖!要唛三分钱两颗。看哈咯,之不是包谷糖哦,麦芽糖,又软又甜,白生生嘞。”

“牙膏皮换嘞?”

“大号牙膏皮差不多,一个换两颗。”

“那唛你等到我回家去拿来。”有小朋友同卖糖的做起了生意。

“小老三,你死那点去哦?来拿钱去飞山街合作社给我买包盐巴来。”楼上张大妈又探出身子对他儿子喊道。

小孩无奈,怏怏回家。“叮叮当,叮叮当”的响声逐渐远去。

正午,人们回家吃饭,阳光直直地照着学校门口的空地,这里会出现短暂的安静。

中午稍过,阳光渐偏,小巷高墙和房屋下的遮阴处有了人的活动。摆书摊的来了,打米酥也来的,学校墙边上还来了一个捏面人的。

捏面师傅从肩上卸下行头,一根条凳,一个一尺多宽的木箱,打开箱盖,一块湿毛巾盖着五颜六色的条形面团。大红的艳丽夺眼,粉色的像小儿的脸,粉嘟嘟的,绿的似鹦鹉的羽毛,翠得鲜碧得嫩,黄的就像刚出炉的蛋糕,叫人看了就想咬一口……不需吆喝,两三个小朋友自己就围拢来了。捏面师傅坐在条凳上,戴上袖套,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开始了他的手艺活。

揪一小坨粉色的面放在左手心上,右手拇指食指将面一揉一团就成了一头大一头小的样子,中间穿根棉线,吊在一根筷子样的小竹棍上。

有小朋友说“是那样?”,“看嘛,慌哪样。”另一个说。

捏面师傅不抬头继续工作。只见他把之前的面团放在一边,又取了一些粉色的面搁左手里,右手拿出一只一头尖一头扁的竹片,用扁的那头在面上揉了两下再刮一下就成一块面片,接着又刮成一块,取出窄窄的木梳在手掌里的两面片上摁了一下,使两面片上都有了棱线,用竹片挑起它们分别嵌到了之前吊在竹棍上那面团小头的两边,取出剪刀将其都剪成3瓣。

“哦,莲花”,“不是,金鱼,是金鱼。不信你看嘛,刚才的是尾巴。”又有人在议论。

师傅仍然不抬头,继续捏面。粉色的面搓成条圈成小圆圈嵌在面团的大头的中间,白色的面揉成两粒珠子,中间各嵌一小黑点分别嵌在面团大头上方的两边。哈,一条水泡眼金鱼的基本样子就出来了。在脊背和两侧嵌上鱼鳍,头上再嵌块大红顶子,用小梳子在身上摁出鱼鳞,活灵活现的红帽水泡眼金鱼就做成了。捏面师傅把吊了它的小棍插到木箱上方架子的孔里,带着自信的目光看了看,扶正了眼镜说:“金鱼,3角一个。”完了,埋头搓搓手又接着捏别的。

一个核桃大的松果,外面裹一层深蓝色面皮,插在竹棍上,搓两条小拇指样的肉色面条裹褐色面皮,留出没裹的部位嵌上窄窄的黑色面皮捏成葵花籽样,装到松果下方,再做小一点的两根面条裹了深蓝面皮装在松果上方,左右各一,用小剪刀分别把没裹的前端剪出4个叉。

“驼背老者,驼背老者。”眼尖的孩子喊出了声。

“是嘞,是嘞,我见到过,拎肉的驼背老者。”有小朋友接过了话茬。

围观的小朋友多了起来,师傅接着捏了个肉色的小圆球装在松果顶上成了脑袋,用手中的小竹片两三下就摁出了嘴巴、鼻子和耳朵,搓两小黑点做眼睛嵌在眼窝里,再搓一两头尖的细条摁在鼻子下就成了两撇八字胡,捋了捋,八字胡翘了起来。

“哈哈,八儿胡,八儿胡。”围观者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师傅仍旧不做声,低头做他的。白色和红色的面在手心一撮,小竹片一压,剪刀去除多余部分,穿一小截棉线吊到面人的左手上,再以一小截裹了黑面的竹丝装到面人的右手上;这还不够,给面人头上围一块白色的汗巾,侧面打个结;把两腿分开,裤腿收小呈步行的姿势;右手握的小棍一头嵌上了旱烟锅,一头嵌了烟嘴贴近嘴角边;左手提的红白间色面块调整调整就成了一刀十分逼真的五花肉。

“拎肉的驼背老者,好像哦!”小朋友们惊呼起来。面师傅这才抬起头,把手里的竹棍旋转一下,那悬吊着的五花肉随之左右摇摆,驼着背的小面人就像在向各位频频点头,一副怡然自得状。捏面师傅自己也笑了笑。“5角钱一个。”说完又插到木箱上方木架的孔里。

嘀嘀——哒,嘀嘀——哒。一阵喇叭声突然响起,小朋友们朝喇叭声方向观望,已有另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

“糖老者来哦,糖老者来哦。”部分孩子涌向学校门口的另一角落。

扒开人群挤到人堆前面,只见一老汉正扬起脖子胀红了脸吹着唢呐。仔细一看,唢呐却是糖捏成的,吹起来居然同金属唢呐无大区别。

老汉收了唢呐,把它立在与捏面师傅大致相同的木箱上方的架子上,坐下来向围观的小朋友问道:“做个哪样?做狗,做猫,做老鼠爬油壶。”

“还是先做叫机(哨子)咯,慢慢来咯”,老汉的话止住了七嘴八舌的意见,大家就静下来看他做手艺。

糖老者即捏糖人的手艺人,人们不知其姓氏,大人小孩都称他为糖老者。

只见糖老者打开木箱,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原来,木箱下面烧了个木炭炉子,上面小锅里正熬着糖稀。糖稀搁了红曲,整个都呈枣红色,可没有捏面师傅的面团那么赏心悦目。

糖老者取一段小竹棍,在锅里转一圈蘸了一小坨糖稀,趁其是热的尚有塑性搓成条状,用面师傅一样的小竹片将其没粘小竹棍的那头戳成中空,在中段弄个缺口,上方弯成一定的弧度,这时,小棍上的糖也凉了,有了一定的硬度,举到嘴边一吹就发出“叽、叽”的叫声。

“哪个要?3分钱。”

“你吹过的,老师讲的不卫生,重做差不多。”

“咦,你还刁精(讲究)嘞,重做就重做。”

糖老者把那糖哨插到木架上,立即又做了一个递给刚才的小女孩,接了3分钱。小姑娘吹着糖哨满意地走了。

糖老者把锅里的糖稀搅了搅,自言自语说:“好,做钉锤。”只见他拽出一小坨糖稀,一搓一捏,穿了小竹棍,很快做成了小钉锤,趁糖未凉,用剪刀在锤子下弯的尾部剪了个叉。

“5分钱,哪个要?”有一小男孩当即摸出五分钱的硬币递给糖老者。

不料,老头把给糖钉锤在木箱上敲了两下后说道:“不要拿起去敲人家脑壳哦,敲出血眼眼,派出所来找到我舍,要坐蛐蛐笼(班房)的哦。”

“哈哈哈”,大家笑了起来。有一小观众鼻涕流到嘴边都没知觉,糖老者一眼看见了就说:“你娃儿有点憨,流起鼻涕等我揩?”大家又哈哈一笑。

“糖老者,你到底姓哪样哦?”有人问。

“我不姓唐,姓范。不过,我们大家都姓范哦。”

“唉哟,糖老者你吃敷(占便宜)我们?那个会跟你姓范哦!”

“我是说‘熏饭。你家妈妈不是经常朝到你喊:‘小二妹,快点把火盖小点好熏饭(贵阳人发音“熏”为xìn)。”生性活跃的糖老者钻了个空子,边做手艺边同小朋友调侃起来。

人越来越多,挤得糖老者不便操作。他站起身把前面的几个推了推说:“退点,退点,站紧哦不卫生,放个屁都扰乱空气。”

“哈哈,糖老者得屁吃哦。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夹屎屁又臭又响,哈!”

“鬼仔仔!”就在糖老者举手做出要敲打说调皮话娃儿的当口,小鬼一蹲钻出了人群,口里还大声喊道:“糖老者,嘴巴长,只会卖点丁丁糖。”

“哈哈,哈哈。”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翻的,与捏面师傅的摊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太阳偏西,夕阳斜照,小巷里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小老三,还晓得回家来不?再不回来,片子(打小孩的竹片)就来哦咯!”

“小老二!”“小腊狗!”“东东!”……

随着学校附近家长大妈们招呼小孩回家的声声吆喝,学校门口空地上的小朋友们各自离去。摆书摊的收起了书架,只等一个小朋友看完书的最后几页就走人;捏面师傅扛起了他的木箱,让没卖完的面人孙悟空、花木兰、解放军仍旧插在木架上慢悠悠地朝飞山街方向走去;糖老者再次举起了他的糖唢呐,边走边吹,脸涨得通红……

接下来,路灯还未亮起之前,岳英街这条蜿蜒曲折的小巷就渐渐笼罩在傍晚的昏暗里。

猜你喜欢

竹片点数老者
Chapter 13 What is a personal legend 第十三回 什么是天命
少年的羽毛
过河
水能“飞”起来
画点数
骗子被骗与小偷被偷
破解心灵感应
破解方法
猪八戒新传之抽数谎破
巧猜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