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步》的人物形象解析
2016-08-16张淳刘继坤
张淳 刘继坤
[摘要]罗伯特·泽米吉斯在新作《云中漫步》中,将目光对准了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为观众重现了菲利普于1974年8月7日在纽约的惊世壮举。作为一部根据个人自传改编而成的电影,人物形象自然是电影成败的关键。对《云中漫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得失进行分析,将对人们进一步了解泽米吉斯的电影美学有一定的裨益。文章从个性化人物的塑造、人物形象的“隐恶”修饰、人物形象与人文精神三方面,分析《云中漫步》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云中漫步》;罗伯特·泽米吉斯;人物形象
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曾经以三部电影奠定了自己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分别为《阿甘正传》(1994)、《超时空接触》(1997)以及《荒岛余生》(2000)。在这三部电影中,泽米吉斯都表现出了在刻画人物、取舍情节上浑然天成的技巧,其中《阿甘正传》更是凭借阿甘这一人物成为美国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而在新作《云中漫步》(The Walk,2015)中,泽米吉斯则将目光对准了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为观众重现了菲利普于1974年8月7日在纽约的惊世壮举。作为一部根据个人自传改编而成的电影,人物形象自然是电影成败的关键。泽米吉斯在《云中漫步》中较好地为观众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令人感情复杂的主人公以及围绕在菲利普身边的诸多“帮助者”形象,配合以3D技术下的高空行走画面给予了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观感。但其在突出菲利普的同时对其他人物塑造上的简单化又引起了评论界的一定争议。对《云中漫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得失进行分析,将对人们进一步了解泽米吉斯的电影美学有一定的裨益。
一、个性化人物的塑造
俄罗斯民间故事学者普罗普在其著作《民间故事形态学》之中对叙事文本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物基本上都在叙事中发挥着稳定的功能。而不同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可以总结为七种角色:主人公、被害者、迫害者、帮助者、伪主人公、委派者和受害者家属。在《云中漫步》中,菲利普·帕特无疑便是主人公(the hero)角色,他是整部电影关注、歌颂的对象。在《云中漫步》之前,詹姆斯·马什就曾以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2008)让观众认识了菲利普并了解了他在双子塔上长达45分钟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举动。对于观众来说,《云中漫步》几乎是不具备悬念性的,观众可以预料到菲利普终将安全地从钢索上下来,因此《云中漫步》的重心放在了人物塑造上,通过补充大量纪录片没有能展现的细节带领观众认识这位个性鲜明的主人公。
泽米吉斯对于主人公菲利普·帕特的定位是明确的,即一位极富个人魅力,敢于追逐个人理想的英雄人物。电影首先是渲染了他的成长过程,如表现了他是如何自幼痴迷于去马戏团看表演,甚至因为喜欢表演而被父亲赶出家门,使观众了解到他对走钢丝的热爱。菲利普先是偷偷在马戏团中走钢丝,随后在女友安妮的学校里,再是巴黎圣母院,最后是纽约双子塔,在层层递进中剥开人物的“外壳”,让观众逐渐深入其个性。并且电影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菲利普如何为之进行训练,做准备工作,正因为有了这些铺垫,菲利普终于站上绳索时才更令观众激动。
其次,电影浓墨重彩地表现了菲利普在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重重阻碍,以凸显其百折不回的个性。这一点可以参见由金球奖最佳编剧艾伦·索金编剧的《社交网络》(2010),电影同样是讲述一个“偏执的天才”如何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下,克服了诸多麻烦与是非,最终创造出惊人奇迹的故事。在《云中漫步》中,菲利普在伪装成建筑工程师勘测现场的时候不慎被钉子扎穿了右脚,直到走钢丝那一天伤口依然鲜血淋漓;又如为了躲避警察而被迫躲在电梯通道之中长达几个小时,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进几百米的电梯井中粉身碎骨;当从电梯井中脱身之后,又要提防正在值夜班的似睡非睡的保安;在钢索上终于可以进行表演时,却又遭遇了警察的两头围堵……这些都是历史上菲利普的真实遭遇。
最后,电影中运用了次要人物来对主要人物进行衬托,如菲利普的启蒙老师——走钢丝经验丰富的鲁迪爸爸与菲利普之间的分分合合等,让观众意识到菲利普执拗的个性以及走钢丝对他的意义。在跟随鲁迪爸爸学习时,鲁迪爸爸教他向观众致意以表达喜悦与感激之情,但是出于某种骄傲菲利普始终学不会,因为他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而不是马戏团小丑,他夸张的脱帽旋转与跪下的动作被鲁迪爸爸斥为不真诚的举动。在与鲁迪爸爸和好后,鲁迪爸爸让他系安全带的建议也没有被骄傲的他采纳。而当菲利普站在自己的人生之巅——四百多米的高空时,突然领悟到了鲁迪爸爸所说的“致意”的意义,他真诚而优雅地在钢索上单膝下跪,这意味着他对走钢丝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层面。
二、人物形象的“隐恶”修饰
除了主人公之外,鲁迪爸爸、安妮、让·路易、杰夫等人在电影中扮演的无疑便是帮助者(the helper)的角色。没有他们菲利普便不可能完成他的计划,并且这些帮助者各具特色,如无政府主义者、一脸严肃的摄影师让·路易,有恐高症的数学老师杰夫等。在电影中,迫害者(the villain)的角色似乎却是缺席的。菲利普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是代表人类文明丰碑的双子塔而是他自己,而在他童年时代阻止他学习走钢丝的家人,阻挡他进入双子塔的警察与工作人员等并不能真正称为迫害者。电影中的对立实际上是菲利普个人价值与主流价值的对立,他性格中积极进取的一面尽管符合时代的诉求,但是他不顾一切的冒险精神是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更严重的是,菲利普在功成名就之后对帮助者们的所作所为更是与主流价值相悖的。对此电影进行了“隐恶”式的修饰。
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真实的菲利普身上的缺陷。在《走钢丝的人》中,菲利普的诸多缺陷被以一种写实的态度暴露出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如果不是拥有走钢丝的绝技,他将因为他的偏执与自大而遭到他人的排斥。如在结束了双子塔的冒险之后,他并没有去与同他一起筹备此壮举足足六年的朋友会合,甚至也没有去见一直信任、支持、关心他的女朋友,而是一直在与一位女性仰慕者厮混,并且撒谎欺骗同伴说自己在与警察、媒体打交道。而这些有可能引起观众对主人公反感之处的缺陷在电影中都没有被体现出来。毫无疑问,菲利普的偏执是带有负面因素的,这种性格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有可能伤害到他人。
历史上真实的“走钢索”事件亦是非常复杂的,菲利普与朋友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为争吵、谎言与背叛所困扰。但是电影有意识地淡化了这些不和谐之处。如在表述菲利普与其他朋友之间的龃龉时,影片只以略显突兀的“半夜钉棺材”一幕作为代表。就在菲利普要踏上双子塔的前夜,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他不顾朋友们在休息而在雷雨夜钉他们装器械的板条箱,几乎将整个小区的人都吵醒。在菲利普看来,他不是在钉箱子,而是在给自己钉棺材。在安妮批评他从来没有跟朋友们说句“谢谢”之后,他就将在睡觉的朋友们全部叫起,颇为神经质地对他们说了“谢谢”。又如在表现菲利普与安妮的决裂时,只是以安妮淡然的一句“你的梦想实现了,我要去追寻我的梦想”便隐藏了两人分手背后的辛酸。在几位帮助者中,安妮的形象是被塑造得最为丰满的,她在菲利普挑战之前在双子塔下彻夜不眠,并在清晨叫路人关注菲利普的一举一动,她爱着菲利普以及他疯狂的梦想。然而在菲利普成功之后,他自私的个性让安妮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几位团队成员最后聚餐之际,泽米吉斯安排大家眺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双子塔若有所思。这说明此事距离菲利普挑战成功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因为当时大楼还没有完全竣工,泽米吉斯以一个隐晦的画面省去了这一团队解体背后的原因,使电影在双子塔建造者托佐利给菲利普观景台永久通行证后结束,尽可能呈现给观众的菲利普是一位充满活力与梦想的阳光少年。
三、人物形象与人文精神
《云中漫步》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是与其所想要表达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要打造出一部优秀的商业片一般必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是选好主题,并要对叙事节奏有一定把控。《云中漫步》在叙事上沿袭了泽米吉斯在《阿甘正传》中高潮迭起的节奏,让观众欲罢不能。其次是要留给观众印象深刻的视听语言与人物形象。这一点泽米吉斯无疑也在《云中漫步》中做到了,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菲利普的不安于现状、特立独行让观众耳目一新,而3D技术打造的四百余米高空走钢丝的场景更是让观众惊心动魄。而美中不足的则是对于协助菲利普完成这一壮举的团队交代不够,以致电影被批评为只有主人公是立体的,而其他人则成为“纸片人”;观众仅仅记住了菲利普有一个几乎人人身怀绝技的团队,却很难对其中具体的人有更清晰的印象。最后一点则是电影中必须存在一定的人文精神,这关系着电影的深度与能否赢得更多的受众。《云中漫步》中最为明显的人文精神,便是电影被泽米吉斯当成了一封“献给双子塔的情书”,自报纸上有关建造双子塔的新闻映入菲利普及观众的眼帘,电影中对双子塔的缅怀之情就几乎无处不在。
厘清这一点对于反观人们对于《云中漫步》在人物塑造上采取的个人主义视角的批评是极有意义的。与《社交网络》以及讲述阿兰·图灵的《模仿游戏》(2014)等电影不同,这一类电影在塑造人物时固然要突出主人公,但是主人公的同事、朋友形象亦是立体而独特的。然而在《云中漫步》中,对配角人物的处理就稍嫌敷衍,如电影中几乎没有交代路易和杰夫是如何心甘情愿地加入到菲利普的团队中来,并且一直坚持帮助他实现梦想,甚至不惜付出坐牢、被美国永远禁止入境的代价,似乎一切都是为配合菲利普出场而存在的。可以说,如果编剧具有更大的“野心”,完全可以按照《模仿游戏》等电影的套路,以主人公朋友作为旁观者的视角,对主人公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表现其性格弱点给他带来的伤害等,这样无疑能催生出一部争议较小的、符合好莱坞电影工业生产线水准的作品。然而在《云中漫步》中,一直屹立不语的双子塔实际上也是导演想要书写的角色,它代表的是一代纽约人甚至美国人的某种美好的梦想,电影叙事的重点之一便是向双子塔致敬,纽约乃至整个美国这一广阔的背景成就了菲利普这一形象。他的野心与梦想一直与这两座正在攀升的高塔联系在一起。泽米吉斯借用这部电影向那些曾经心怀积极、向上的“美国梦”的人致敬。双子塔的倒塌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两座有自由世界心脏意义的建筑起始于菲利普的野心而终止于臭名昭著的恐怖袭击,带有某种隐喻感与宿命感。在泽米吉斯的阐述下,观众可以感受到这两件行为都意味着舍生忘死,但是后者无疑是代表了人性的阴暗的,它更衬托出了菲利普行为之中闪亮的人性光芒。而观众则是需要将情感投射进在双子塔下仰望菲利普的纽约客中的。电影中的双子塔处于设计、建造直至完工的过程,电影正是要举重若轻,寄悲情于微笑反而能够比直接呈现悲伤更容易激起观众的沉重心情,因此影片在叙事上就无法太沉重,要使电影在人物形象以及由人物推动的整个叙事上始终充满着“正能量”。
泽米吉斯在《云中漫步》中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偏执、坚毅的主人公形象以及他身边性格各异的帮助者形象。电影对后者的形象着墨不多,在主人公菲利普身上,导演也尽可能地对其缺点进行了淡化,使电影在一种兴奋、向上的叙事中向双子塔致以最后的敬意与怀念,也为观众呈现出了生命的精彩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影.论普罗普的故事理论:故事形态和历史根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1).
[2] 卢普玲.普罗普功能理论对叙事学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1(04).
[3] 滕朝.在双子塔上走钢丝,《云中行走》都做了什么?[J].电影,2016(02).
[4] 郝一匡.好莱坞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谈艺[J].电影艺术,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