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与现实主义纠葛的中国电影发展

2016-08-16岑颖智

电影文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突围大众文化

岑颖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趋势不断蔓延,延续已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受到挑战,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性的发展也陷入了困顿之中。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发展传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发展困境,结合对中国电影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及其弊端的探究,解读大众文化与现实主义纠葛中的中国电影,试图探寻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突围策略,以期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电影;大众文化;现实主义;突围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趋势不断蔓延,无论是对中国电影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五代导演,还是活跃于当今影坛的第六代导演,他们都十分关注电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包括主旋律影片在内的中国当代电影均将大众审美标准视为衡量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一变革使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据统计,自20世纪以来,每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5%左右,整体票房收入与单部影片票房收入的纪录被不断刷新,这一方面与民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存有莫大关系,另一方面源自中国当代电影的数量攀升。虽然中国电影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质量的提升难以与数量的攀升相协调,尤其是在高额投入的商业片中,不乏被民众高呼“退票”的“烂片”。这一现象不仅使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而且使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逐渐退化,包括励志向好莱坞影片看齐的《金陵十三钗》《三枪》等影片均在国际影坛上遇冷,曾经由影片《英雄》创造出的中国电影之光辉呈现暗淡趋势。面对上述问题,许多电影人在呼唤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回归,对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作能够迎合大众口味的现实主义影片则成为近年来文艺批评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发展传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发展困境,结合对中国电影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及其弊端的探究,解读大众文化与现实主义纠葛中的中国电影,试图探寻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突围策略,以期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发展传统及其困境

自中国电影发展之初,现实主义就是历代电影人进行创作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特点之一。在20世纪初期,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中风雨飘摇,对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成为中国电影的主体内容,《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等展现民众苦难与反抗决心的影片成为优秀的代表作品。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拉开了红色影片的序幕,以夏衍、程步高为代表的左翼电影人开始投入到革命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与传播之中,《城市之夜》《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影片成为左翼浪潮中的弄潮儿,高亢奋进的基调和犀利的现实批判性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主流特性。[1]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电影踏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成为中国电影中的主流,而工农兵生活则是当时中国电影的核心题材,《南征北战》《祝福》《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等影片都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洪流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在进入十年“文革”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片依然是中国影坛的主流,但对于正面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和反面人物的完全肯定使此时的现实主义出现了扭曲化的趋势,电影成为完全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服务的工具,这种被扭曲的现实主义在中国影坛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逐渐回归,第四代导演对主题多义性和故事细节化的追求使中国电影中的“假大空”的“伪现实”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五代导演则对现实主义创作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一方面他们自中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制作拍摄了许多承载民族文化的寓言性故事片;另一方面也在先锋文学的影响下出现了通过隐喻来体现现实的作品,其中影片《黄土地》就备受西方影评人的好评。[2]中国第六代导演则是在现实主义回归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通过记录的形式来展现不现实的“现实”,从而直达本质,展现看不见的“真实”,《妈妈》《疯狂的石头》《泰囧》等影片在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同时获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

中国电影在现实主义道路上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发展困境。正如上文所述,在大众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大众的审美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在市场竞争中的沉浮,《钢的琴》《碧罗雪山》等许多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并折桂多项大奖的影片被置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经常面临着电影市场末位淘汰制的威胁,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持续发展。此外,中国电影在现实主义创作的过程中,还有意规避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和阴暗面,使现实主义在影片中的展现仅浮于社会生活的表面,难以展现现实生活的本质,使许多现实主义影片存在着即不叫座也不叫好的问题。

三、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及其弊端

“大众文化”最早出现在奥尔特加的《民众的反抗》中,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团体中新出现的被集体所接受和信奉的文化。[3]大众文化产生的背景是工业化社会和市场化经济,表达了大众对感性娱乐和审美趣味的追寻方向,随着中国大众文化的繁荣,中国文艺出现了明显的审美转向,开始迎合娱乐时代的狂欢,商业片如潮涌现。在商业片的创制过程中,悲剧逐渐让位于喜剧,崇高美逐渐被戏谑欢闹所取代,这使中国影片的艺术性被大大削减,电影更多地成为大众娱乐的载体。2012年,一部小成本影片《泰囧》收获了12亿元的票房,《泰囧》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背后是其对大众审美的遵从和对大众娱乐心理的满足。

近年来,《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太平轮》等投入巨大资金,集合众多明星的商业大片为大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听盛宴,宏大的场面、炫美的灯光、震撼的音响、华丽的造型以及明星的加盟均成为影片的宣传噱头,而这些“视听盛宴”也获得了较为客观的票房收入。但这些影片却出现了故事空洞、缺乏内涵的问题,影片为大众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感官震撼,无法给予大众一生的心灵震颤。总的来说,将电影融入大众文化的发展浪潮之中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当代影坛的繁荣,但目前以商业大片为代表的许多迎合大众趣味的国产影片也出现了单纯追寻感官刺激和影片经济价值的倾向,使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影片出现了艺术性缺失的弊端。纵观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受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3D技术被广泛应用,甚至出现了泛3D的影片发展趋势。有评论者认为,2014年是中国电影的“3D年”,同时通过多项先进技术手段所营造的感官刺激也成为许多中国当代电影竞相追逐的核心价值,这直接导致了电影人对影片内容及内涵的忽视,这些完全偏离现实主义发展道路的影片往往会成为影评人口中的“烂片”,成为大众眼中的过眼云烟。正如上文所述,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驱使下,商业价值成为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关键,从主观层面来说,商业价值成为许多电影人创制电影的初衷;从客观层面来说,院线的末位淘汰制等现实问题迫使电影人“唯利是从”。在影片是否能取得商业价值这一桎梏中,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影片或小众文艺片被许多电影人所抛弃,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中国电影整体的艺术性。

四、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突围策略

使中国电影中的优秀传统即现实主义融入大众文化的发展浪潮之中不仅是近年来文艺批评界所研究的重点课题,更是中国当代电影人应进行的集体思考。所谓现实主义,简而言之就是对社会现实的呈现,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变革而不断变化。就中国当代电影所处的发展环境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新现实主义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中国当代电影想要在大众文化与现实主义的纠葛中突围,就需要探寻新的叙事视点与叙事风格。

许多现实主义的影片虽然书写了现实的生活,但却因缺乏时代色彩而带来了疏离真实的感觉,难以使大众产生共鸣,只有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入当代性和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才是中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发展的突围之本。就主旋律影片而言,以《集结号》《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影片就在践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迎合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这两部影片虽然讲述了老生常谈的革命故事,但却放弃了宏大叙事和集体人格,以小群体在革命战争过程中的生死存亡及内心世界为切入点,呈现出了易被当代大众所信服的革命精神,在崇高美的叙事中为观影者带来了心灵的震颤,获得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如果说《集结号》等近年来大获成功的主旋律电影是着眼于战争历史中的小人物故事的叙述,那么《疯狂的石头》等影片则是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生活的展现。在影片《疯狂的石头》中,导演讲述了小偷与保安的故事,小偷与保安的对立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普遍化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众的观影兴趣。影片还塑造了小偷群体中的“佼佼者”,即香港的专业大盗,给影片增加了时尚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抗衡,并通过不可预期的意外宣判了正义的胜利,在嬉笑怒骂中凸显了正义不可战胜的力量,褪去了传统现实主义影片中的说教意味,反而更能够被当代大众所接纳。

书写社会现实但规避敏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当代电影人为确保影片安全着陆的创制策略,虽然此类影片省去了许多由审核、删减所带来的麻烦,但也难以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书写同性恋故事的《蓝宇》及展现艾滋病人群像的《最爱》就是直面社会敏感问题和尖锐矛盾的代表作品,在这两部影片中,观影者不仅能够看到边缘化群体的生存境况,满足其猎奇心理,还能够感受到影片的创制人对边缘化群体的宽容与关爱。比如在上映于2011年的《最爱》中,导演就讲述了一个“贫困——卖血——染病——死亡”的沉痛故事,影片中的艾滋病人并非大众观念中的自作自受,而是因为贫困、愚昧而踏上了不归之路。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死亡的威胁,还要经历情感的淡漠和众人的唾弃,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为观影者带来的不仅是猎奇心理的满足,还有心灵上的震动。

在叙事风格层面,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影片大都采用顺序的叙事结构和平实的语言风格,这使许多影片存在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雷同化趋势。当代中国电影应在尊重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先进的叙事手段,拓展现实主义的表现空间。[4]影片《李米的猜想》和《人在囧途》等影片就采用了多线性的叙事结构,在顺序叙事中把握不同线索之间的交互推动作用,在影片节奏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制造更多的悬念和超出预期的结局以满足观影者的审美期待。

在中国电影产生的一百多年间,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流,在现实主义发展道路上,中国电影曾遭遇“伪现实”的冲击,当今的中国现实主义也在经历着市场经济的考验,只有通过不断深挖现实主义的本质内涵,在叙事内容与叙事风格层面不断创新,使之具有时代内涵,才能够使中国当代电影在迎合大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失其艺术本质和现实主义特性,从而在数量和质量层面获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7.

[3]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5.

[4] [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98.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突围大众文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堵车“突围”记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上微突围战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饿了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