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都市电影文化的“境外之旅”

2016-08-16谷风云

电影文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文化身份

谷风云

[摘要]本文梳理了“新马泰”东南亚与中国周边地域景观在国产都市电影里蕴含着的地域身份认知效应,并且通过解析国产都市影片中相对落后的地缘面貌以及国内中产阶级在其中的遭遇和表现,从而探究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认同,与“第三世界”地域景观如何塑造文化身份的位置。参照20世纪末的“新马泰”及其周边地域空间在华语电影中的呈现方式,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关键词]文化身份;“境外之旅”;都市电影

在经济和社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第三世界”的地域身份特征正在国产电影里面发生转变。大量合拍片的出现,让中国电影自身也面临着产业与文化跨域重组之后的主体性语焉不详等文化全球化的时代症候。

一、“第三世界”的地缘身份位置

中国国产电影在展现周边国家地缘和文化面貌方面,始终作为引领者的角色出现。20世纪80年代,内地电影的龙头企业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了反映越南战争主题的电影《雷场相思树》,这部影片将故事场景设置在了丛林地区,这样的景观与战壕联系到一起展现中越边境景观,这样的场景设置更多的是象征意味,实际景观未必真如影片呈现的那样。地域场景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都是出自于国内国防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以后,国内的电影产业逐步向娱乐化倾斜。郑洞天导演作品《密闯三角洲》展现了位于三个国家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武装制毒、贩毒的严酷现实,电影用藏在深山里的制毒、贩毒工厂的丛林景象来进行展现。特别是在电影的结尾处,完成金三角地区战斗任务的内地特警对香港警察讲:“辛苦了,希望以后还能一起战斗。”这段话所展现出来的含义正好同当时中国社会渴望被世界人民接纳,渴望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迫切愿望,希望世界不仅能够结束形式上的冷战,还能够结束思维上的冷战。在这个时期拍摄的另外一部电影《国际大营救》展现了中国人民和军人携手解救美国飞虎队成员的历史,影片中的东南亚场景的出现就是为了表现中国与美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谊。在这个时期,出现在国内电影中的周边国家主要作为中国进入世界的跳板,展现从实现与“第三世界”的接轨到实现与世界接轨的思路。

规模最大的、最官方的表现东南亚地缘面貌的电影当属2002年发行的《周恩来万隆之行》。电影表现了1955年周恩来克服千难万险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参加万隆会议,并在会上发布了震惊世界,并获得广泛认可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电影全部采用的是实景还原,而且在影片采用外籍演员的数量上也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历史。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影片的结尾,采用了纪录片的方式表现周恩来在会议上的演讲,并且镜头穿插进了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第三世界”的标志性建筑,然后再将画面转到中国的长城和天坛,这样的景观转换也预示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立场,象征了中国不仅能够代表这个阶层的利益,同时也能带着这部分国家快速融入世界舞台,结束冷战思维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跨国时代都市电影的中产阶层文化

当时间的车轮旋转至2008年,令人始终不能忘怀的是给欧美国家带来沉重打击的经济危机,凭借这种世界环境,中国一跃成为首位债主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及身影在世界舞台上显得尤为重要。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的电影市场得以大幅度拓展,而影视创作者也牢牢把握住这次“鱼跃龙门”的良机,摆脱陈旧的都市电影风格,推陈出新,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世界电影的舞台,并成功博得大众眼球,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让中国新型都市电影在西方电影市场挣得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心照不宣地将普通大众划分出鲜明的层次、等级,而他所处的环境则成为划分依据。新兴的中国都市电影中常以亚热带地区旅游胜地作为电影背景,用旅游的方式展现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需求,这种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主流的叙事手段。与此同时,在电影的细枝末节中,我们不难发现中产阶级的身影。即使中产阶级的范围及意义并不十分明朗,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社会确已出现层次划分的问题。由于中产阶层的兴起和中国大众对文化市场的需求,才使得都市电影全面转型,由以往的老生常谈转变为今天的华丽转身,实现了文化解放及观众的视觉解放,一直到现在的融入世界文化的韵律,成功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国新型都市电影往往采用亚热带地区作为情感释放的平台,影片讲述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远离原来的生活空间来到异国他乡,受异域文化的熏陶,实现身心解放的故事。新的城市、新的文化与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国城市截然不同,视觉及文化上的差异为电影主人公带来不小的冲击,也借此体现出中国中产阶级地位的崛起。而2009年以后,诸多香港影视制作者逐渐将这种异地旅行的叙事方式摒弃,将叙事背景转至内地,如陈可辛、成龙、吴宇森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此时香港电影的表达方式也与战争环境下大相径庭。

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就是其代表作品。电影以对北京的现代化特征进行长时间拍摄作为开端,而影片中爱情的出现、感情的破裂、情感发展的顶峰以及事件的圆满结束均发生在泰国,当地与现代化都市的种种差异侧面反映出整部电影的情感起伏。

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同样表现出灯红酒绿、极富现代气息的大都市与古香古色、充满异域风情的泰国之间的差异。通过观影我们可以看出,男主角徐朗对他所认为的低等阶层的不屑与嘲讽,以及对异国文化的种种不适应。透过问题的所在不难发现,其反映的中国中产阶级对于自身地位的优越感,反观这场完全出人意料的、看似闹剧实则大有深意的旅行成功地瓦解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使其逐渐认识到自身问题,以至于出现徐朗与对手高博重归于好、与妻子破镜重圆的完美结局。

再如2013年上映的电影《等风来》,同样用传统的拍摄手段来演绎都市生活。片中拥挤的人群、匆忙的步伐、如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无一不彰显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而画面一转,南亚风景如画,阳光、蓝天、微风,处处都蕴含着静谧、安详的美好气息。二者形成鲜明的反差,片中主角亦以南亚之旅将城市带给她的种种压抑随风飘散。

这些具有浓烈阶级气息的影视作品,是中国经济、文化不断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展现了中国文化迈向世界的历程,而中国近代演绎的文化价值观与华夏民族百年来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回顾《杜拉拉升职记》,每当主人公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电影总会配以数字显示,以此表现中产阶层的崛起,主人公通过自身努力从默默无闻的秘书一步步登上主管的宝座,并以其中产阶级的视角将员工划分等级:“所谓的小资、穷人、中产阶层、高产阶层及真正的有钱人”,迫于社会的种种压力,所谓的穷人自然会受到多重压力,而泰国之旅带给他们的心灵解放,恰恰能治愈内心的创伤,因此电影经常将至关重要的情节安排于此,实现“穷人”的自我救赎。

合资电影《夏日乐悠悠》演绎的是富家公子与身有残疾的贫苦女孩之间的情感交错。作为传统的中国梦幻爱情故事的产物,影片以风景宜人的马来西亚作为故事的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空间,并以与“第三世界”的差异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以往,女主人公所患残疾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阶级差异的真实存在。

在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里面最让人觉得欢乐的是社会底层出身的宝宝,总是使用各种恶搞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调戏着”上层社会的徐朗,两人在性格和行为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差。而影片的拍摄地泰国的景致和文化也与中国的大都市景观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以上两个层面的差别都在树立中国中产阶级的地位风格。

类似的电影如滕华涛的《等风来》、丹尼·高顿执导的《非常幸运》和李蔚然的作品《我想和你好好的》分别描述了富二代、企业白领、时尚杂志编辑、漫画家等几类国内中产阶级形象,这些人在自己的城市里面遇到了感情、工作和家庭危机等不同的问题,于是他们决定开展救赎之旅,踏上了前往新马泰等附近“第三世界”国家的旅程,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获得了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感悟。影片中展现上海接线员生存压力和尼泊尔参加示威工人的两个画面,进一步表现了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并且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力量。

三、都市电影中文化地缘性的命名

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在国产电影中的出现,都是以一种治疗或者救赎的作用展现,或者表现出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的分化已经不再十分明确。

国产电影海外取景的火爆也催生了内地人赴电影拍摄地旅行的热潮。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电影在票房大卖之后,许多中产阶级都奔赴这个让人充满好奇的国度,国产电影把中国周边的国家或者地区进行了神秘化和奇特化处理,也推动了这些地区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泰国各界对于电影文化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极为重视,并在2010年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来泰拍摄影视剧的国外拍摄团队免除场地费用,此举获得了显著成效,诸多电影纷纷取景泰国,并且每年接近500部海外影片都选择此地作为拍摄地点。纵观中国电影海外取景场地,以泰国最为常见,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制作的,影片播出后确实带来了国民赴泰国旅游的效应。

电影的成功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也产生了政治影响:影片导演兼主演徐峥受到当时的泰国总理英拉的会见,可以看出,泰国政府方面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类似《泰囧》的作品出现;中国国家总理在出访泰国的时候也提到这部电影对于中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

2008年以后的国产都市影片通常是利用想象来对地域进行命名,以此来展现周边东亚地区的面貌,这些地缘面貌展示了中国中产阶级的特征,导致国内的地域文化象征出现了模糊,也正因如此,中国的地缘形象需要进一步明确。

当前国产都市电影中的东南亚地区存在定位不够明确等现实问题,这样的结果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延续。从地缘面貌象征性角度看,“新马泰”等类型的亚洲国家依然会以“第三世界”的身份出现,依然是作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思想和灵魂的治疗之地,而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已经会以“第一世界”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这些地方会成为中产阶级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

因此,对于中国中产阶级这个新型阶层来说,东南亚地区还将继续扮演神秘、救赎、宗教等治愈性角色,这些地方只不过是一个过渡地区,只有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存在才能让自己摆脱“第三世界”的身份,才会更有信心和憧憬向发达国家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思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和社会逐渐崛起的产物,同时也是中产阶级渴望融入“第一世界”,被世界所接受的美好愿望。

四、结语

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一度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踏板,此时的中国电影中,这些国家的形象也遵循这个原则。到20世纪90年代末,这些地区的形象更多的是“法外之地”。而近些年来又发生了转变,其变成了中产阶级的心灵和情感治疗之地。从地域作用和象征性来看,东南亚国家扮演的一般都是“第三世界”的形象,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产生的,既有国内民众社会生活压力巨大,希望找到宣泄压力的场所的需求,也蕴含着中国中产阶级渴望融入世界的需求。

所以,借助国内电影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是全世界电影创作人才和资金都在向中国聚拢的时期,找到自身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正确作用和位置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国产电影能够掌握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中国文化能够被世界人民接受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 楚卫华.论中国都市电影发展历程[J].电影艺术,2004(05).

[2] 张书端.论当下国产都市电影的身体呈现[J].电影新作,2015(02).

[3] 邹少芳.对新都市电影中的“物”的审美反思[J].当代电影,2015(05).

[4] 张书端.新时期以来中国都市电影中都市地位和作用的演变[J].唐都学刊,2011(04).

[5] 郑润良.中国早期都市电影的文化想象及中断[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猜你喜欢

文化身份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黄玉雪小说《华女阿五》的文化范式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身份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