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电影中续集电影的文化层次

2016-08-16王书芳

电影文学 2016年15期

王书芳

[摘要]续集电影中的经典人物不仅仅是简单的形象,而且可以称之为一种象征,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符号。文化学者认为美国文化对他国文化植入是通过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价值文化来完成的。本文以电影《蝙蝠侠》为引,并把上述从不同层面分析出来的三个观点融入其中,试图打破传统,为美式电影开拓新的发展路径,不再让美式电影停留在表面夸张上,并且利用这三个层次的观点对美式电影进行阐述,又巧妙而隐晦地传达了美国的价值文化。

[关键词]美式续集电影;价值文化;层级结构

美国续集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与美国所追捧信奉的大众文化息息相关,在其国家的人文宣传中,时常透出极具进攻性的个人主义与绝对的自信。

一、表层物质文化

众所周知的美国科幻片《蝙蝠侠》中,以蒂姆·伯顿执导的最受大众好评,这也与他本身的性格和作品特点有关,他比较擅长表达黑夜的恐怖,而这正符合《蝙蝠侠》的创作素材。《蝙蝠侠》这部电影的创作场景和内容极其抽象,没有年代素材作为创作依靠,只有被黑色吞噬的美国城市,加上阴森恐怖的楼房矗立,为塑造杀伐果决的主人公形象提供了很好的铺垫。正因为这部电影对人物和场景的设定都很完美贴合,所以广受欢迎,影响很大。蒂姆·伯顿除了对主角塑造完美的同时,对电影里起着衬托作用的反派人物也下了很大心血,其中一个小丑的角色也让观众印象深刻,以及自小就遭遇不幸的反派角色也拥有观众的好评。

但是,同样是与《蝙蝠侠》有关的电影——《永远的蝙蝠侠》和《蝙蝠侠与罗宾》则受到观众的差评,主要是因为导演舒马赫既没有创新也没有给主人公设定好的场景,企图用美好来代替城市黑色的设定。虽然电影中邀请了大量知名影星,但是剧本的编排使人物关系和人物分配明显不均,使这部电影给人以混乱的感觉。此外,本是走暗黑系题材的电影又融入了笑点,使得整部剧不伦不类。即使如此,这两部剧的卖点仍然还有,所以收益也颇为可观。

由上面讲述的例子可以看出,美国影片大致相同,都是亦正亦邪,让人们看到最后会大快人心,不必大费周章地厘清电影结构人物关系。所以可以认为美国的主流文化仍然在电影中占主要位置,至少这些塑造传奇类的作品仍然是浅薄人文式的产物,都是利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而产生的满足人们生理的产物。

从以上分析能够发现,在其国家的主流环境广泛宣传上,其表面文化的传播是其他形式人文宣传的依托。美国的经济基础和地位一直位于世界首位,所以在如今网络盛行的时代,美国更善于利用自己科技领先的长处,开发创作电影等艺术形式。而美国的这种文化的出现迎合了现今人们的口味,把观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都拿捏得很准,并且加入了许多高科技,更加受大众追捧。美国广受欢迎的《蝙蝠侠》三部电影都不只是浅薄文化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就是:想要人们看到影片的内在,首先要给予影片一个美丽的外表,这样才能在最开始吸引人们的目光。

二、中层制度文化

上述所说的有关蝙蝠侠的影片,虽然在模式格局上是树立英雄、建立榜样形象,并不断尝试发展得更加完美,但是并没有流于大众化的“英雄”。在很多人眼里,英雄是浴血奋战却依然不死的神,而《蝙蝠侠》里的英雄有血有肉,并没有冠上不死的主角光环,只是由布鲁斯·韦恩带领的平常的人类队伍。

被称为《蝙蝠侠》前传的《蝙蝠侠:侠影之谜》中主要阐述了主角布鲁斯成为“蝙蝠侠”的原因。在《蝙蝠侠》电影出现之前,《蝙蝠侠》漫画中对其始末也交代了很多,但并没有重点描写,而这部电影中的蝙蝠侠身世被诺兰导演当作主线来讲。电影中的主角布鲁斯与其他人一样平凡,但因为小时候的种种困难使得他对社会上的恶行尤为敏感和厌恶。在影片里,布鲁斯不仅仅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也是儿子心目中负责周到的父亲,是爱人眼中合格的丈夫,是世人公认的好人,正因为这样的人物设定,才能让蝙蝠侠去惩恶扬善、维护现实世界和平。片中的布鲁斯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其对社会百态的理解也是《蝙蝠侠》前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点。在片中有一幕极为暖心的镜头:保护和平的警察给幼时的布鲁斯披上外套,这一幕变为主人公心中最动人的回忆,这也是诺兰为了体现主角形象而对原创漫画的更改,同时这种改动方式在下部电影系列中也受到人们的好评。幼时遭受社会黑暗的布鲁斯一直被单纯的愤懑围绕,起初帮助反派或正派人物也是希望能够在社会建立中展现个人的价值,但是最后在善良的主管和其他人的共同帮助下,最终打败内心的黑暗,重新迎接生命的光彩,也在社会中明确了自己如何维护正义的立场。

影片对主角立场的探讨并没有到此结束,布鲁斯维护社会和平、惩治罪恶的行为是人们所能理解接受的吗?既然是人们的英雄,蝙蝠侠对自己的约束力又能否维持在不违背原则的控制内?所有行为只由自己支配的布鲁斯采用的以牙还牙的维护治安的方式真的能受到在法制社会生活的人们的支持吗?而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都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得到回应,美国人肯定蝙蝠侠给予社会的许多帮助,但是在民主社会,人们所信仰的依然是健全的法律,由正义人士领导的保障法律的人们通过一系列事件证明了要求和原则的重要性。而蝙蝠侠布鲁斯也认识到了其行为的正确性,这是蝙蝠侠在这部剧中首次进行抉择。随着《蝙蝠侠》系列电影的热播,片中的布鲁斯也总是徘徊在是与否的矛盾中,经常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个体幸福还是社会和平?以牙还牙永除后患还是维持法律底线但后患无穷?而这些抉择在最后的剧情发展中都尤为重要,随着剧情发展,布鲁斯终于迎来了最为艰难的抉择:是利用个人生命让人们明白法律的不可替代,还是撕去谎言的蒙眼布让人们看见事实的残忍?主人公人物形象不断被塑造着,现在的主角已经褪去单纯的茧,不是关于个人与社会简单的内心争斗问题,已经是人物成熟时所遭受的磨难和经验,这也完美地诠释了《蝙蝠侠》中“蝙蝠”二字的用意——在背地里贡献着自己,悄无声息地维护社会和平。

在《蝙蝠侠》系列最后一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布鲁斯研究提倡的科学研究被人欺骗运用,使大众饱受苦难,而曾经的朋友却与他反目成仇。这一部所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失去外在有利条件之后,如何自我重振旗鼓扬起信心,获得公理法律的支持。主人公的出现与他自身的优异身份不可分割,正因为他资产上亿,股市、军火都有涉猎,才能为蝙蝠侠维护正义的行为提供物质支持;也因为英雄式人物身份的不公平性受到部分人们的反对,而主角布鲁斯不再单纯地去维护某些社会群体,他应该去做的是继承父亲保护人们、维护现实世界和平的使命,实现自身价值。

剧中对英雄形象的诠释,除了蝙蝠侠自身体现以外,也采用其他人物的形象进行第三方创造。在第二部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反派人物杜卡,是暴力的崇尚者,他觉得世人是罪恶的根源,本身就是魔鬼,因此他觉摧毁比唤醒更值得推崇,利用暴力才能解救哥谭这座城市,才能重新捡起只有美好和平的社会。同样身为反派人物,但不同于原著中的人物设定,他给世人制造了许多灾难。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这部作品中,导演着重塑造了原著中的经典人物小丑,剧中的小丑有着双面人格,“有着逻辑思维的精神病人”,对他形象的设定是为了再次塑造蝙蝠侠的形象。小丑以自身的生命为赌注,来求证人心理的负面。他挑衅主人公就是为了让其对自己痛下杀手,使主人公价值观念崩塌。与此同时,小丑还使本质光明的人物与他一同进行罪恶破坏,使得丹特变成既正又反的形象,这个人的坠落使小丑更加相信自己是对的——人类具有自私的心理。

因为《蝙蝠侠》原著是一部科幻漫画小说,所以电影里对场景的设定采用暗黑系显得理所当然,但是由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侠影之谜》中场景的设定出乎观众的意料,是美国众多城市之中一个平凡的城镇,正因为制片人的睿智,才使得蝙蝠侠脱离玄幻的境地,使其融入现实社会中,让人们认识到这不仅仅是科幻片。要使人们认可或从影片中得到启示,那么要使让人们相信电影中所设定出来的意境和内容。导演为了使电影更具备现实性,采用一系列表达手法开始讨论电影中所表。许多制片人都是就地取材,观察现今生活环境的黑暗,然后进行表达讨论,最后讽刺,这类电影平铺直叙地揭露现实是最容易让观影者感同身受、引人深思的。

三、深层价值文化

在美国,影视等思想领域的开发一直受到重视。美国的隐藏底牌不仅仅是对文化的研究,同时也包含政治隐喻,例如美国一直崇尚的和平法制和素养等。虽然影片属于人文方面,但是美国的大众传媒一直利用电影的广泛性和传播性向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宣传其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教育优势等。所以,即使蝙蝠侠再具有现实意义,再特别,都脱离不了美国式思维,也脱离不了商业性。正因如此,诺兰不得不考虑多数美国人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创造多数人能够接受的逻辑,才能获得高票房。这使得独特的“蝙蝠侠”也跟随了美国的大众文化。美国人的脑海中是注重个人,渴求自由,证明人生价值的。从其国家的底蕴中不难发现,个人主义的风靡和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价值观影响颇大。

《蝙蝠侠》漫画中所倡导的正是普通民众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美国的城市护卫者,例如《谍影重重》《角斗士》《超凡蜘蛛侠》《蝙蝠侠》系列等影片中的主角设定都非常相似,拥有独自对付恶势力的实力和胆量,具有群众都喜欢的个性,对待爱人和朋友忠诚,能够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及时做出补救、乐于助人、贡献社会,虽然有很多人认为继蝙蝠侠之后所出现的“英雄”都脱离不了蝙蝠侠的影子来证实主人公是众多英雄里最为与众不同的,诺兰设定的蝙蝠侠形象的确不同以往,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但是蝙蝠侠仍旧逃脱不了其国家大众人文的影响,成为具有个人主义的“美国英雄”。

在美国开始注重软实力时,好莱坞就成为其意识形态上的“帮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开始重视电影在政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其在军事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好莱坞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播文化,也是宣传意识形态的武器。电影作为美国最大的传播媒介,自然会大量灌输美国价值观和具有美国思想的文化,促使别国了解其国家的政治文化。而导演诺兰早已晓得其中道理,把美国主流思想文化融入电影的内容中去,影片中刚正不阿、善良忠诚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反思最终打败恶势力,得到美好结果。不仅如此,他在影片里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哲思道理。诺兰不仅对电影素材有着独特的视角,他同时也相信梦境和影视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弗洛伊德说过,梦不仅仅是大脑产生的幻想,梦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对艺术的创作也有着深远影响。诺兰对弗洛伊德的观念也尤为认可,他说:“我也许依靠着梦的魔力在进行创作。”

诺兰创作的《蝙蝠侠》中有很多有悖常理的情景:剧中作为反面人物的小丑在海中让两只渔船决定彼此的命运,以此来观察人在没有法律道德的束缚下到底是自私的还是善良的,这是对人类行为的拷问和对社会黑暗的讽刺。第一种情况是人性中德行与人性的对峙——人是否会为了本身的自私而抛掉道德的约束?第二种情况是人性暴露时的情景,以上所描绘的都是对人们在各种利益中对道德、对人性的阐述,是对人是否会忘掉自身利益而成全他人的超出本我。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也不断地发展改变,最容易让观众明白和理解的仍然是表面流质文化,而表面文化之下,依然很难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蝙蝠侠》系列中,不管诺兰是否特意为之,不管其中是否真的隐含着人们所不能理解的深刻哲思道理,不管电影是否真的只为了传输美式思想,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不会投机取巧地利用所谓的抽象艺术来让观众硬性考量,迫使观影者承受导演的个人观念。正因如此,好莱坞影片中的所有设计和表现技巧都为观影者开阔了视野,不拘泥于一个角度开始思索,使作品得到更多层次的解读。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创新河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16240041015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柳.国产续集电影的问题与品牌化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2013(05).

[2] 谭苗,董炜.中美电影续集化生产之比较[J].当代电影,2013(09).

[3] 郑荠.在数字时代重新思考续集电影——评《续集电影:从好莱坞到宝莱坞的理论与实践》[J].电影艺术,2010(06).

[4] 汪少明,肖雅.美国电影续集的商业魅力及根源探析[J].新闻界,2011(07).

[5] 周晖晖,徐世超.华语电影的续集之路[J].电影文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