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国产惊悚影片的叙事惯例和文化症候

2016-08-16王海强

电影文学 2016年15期

王海强

[摘要]作为一个尚待展开的商业电影类型,惊悚电影在我国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完备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广泛的观众认可。受到国家电影发展导向、创作乏力和观众的影响,惊悚影片在我国发展得较为缓慢。但是,不管是从丰富影片类型方面,还是从满足更多观众口味方面,我国惊悚电影都应该继续前行,努力做好自身。近年来,一个个以小搏大的票房胜利也表征和鼓舞着创作者应具有大胆探索与尝试的勇气。

[关键词]惊悚电影;叙事惯例;文化症候

相较于许多国家成熟的惊悚类型,中国内地惊悚电影尽管还远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化创作风格,但是中国特有的叙事手法和文化元素也经常会出现在国产惊悚影片里面。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电影类型,当下的惊悚电影也存在着不容规避的现实症候,亟待正视、修正和突破。

一、国产惊悚电影的叙事惯例

从原理上说,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未知领域的遐想促成了人们对于惊悚电影的观看冲动,这些惊悚影片也是极大地迎合了人们希望寻求刺激的心理。理论界普遍认为西方惊悚电影来源于哥特小说、意识流作品和一些特定的美术运动,这些特定的艺术作品让西方惊悚电影拥有了鲜明的现代美学特性,而中国惊悚电影则更多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东方民族特有的人文气息融入其中。再对比中西惊悚电影的起源时间和背景可以发现,西方以好莱坞电影作为代表的惊悚电影兴起于20世纪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而中国惊悚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则是在国内战争频发的战争年代,体现出了人们焦虑和惶恐的心理特征。在如今的中国社会,虽然没有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并且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较为丰富,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仍然需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这个现象可以从年轻人推崇惊悚电影的现实展现出来,体现出了这些年轻人对于现实社会秩序的不满,在内心的深处渴望使用暴力和非自然力量抵抗社会和发泄压力。因此,中西方惊悚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尽相同,也造成了双方在电影拍摄手法和影片风格方面的差异。就目前的国产惊悚电影发展现状来看,这些电影的叙事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将这些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故事惯例

纵观国内电影市场,惊悚电影的表达方式始终如一,都是以双重叙事的手段使故事穿插交替演绎来表达影片所述主题。所谓双重叙事,一方面讲述的是真实发生于生活中的情节,另一方面讲述的是剧中男女主角的精神层面。回首那些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惊悚电影,均采用这种方式作为叙事手段,如《笔仙》中的小艾,《封门诡影》中的张扬,《催眠大师》中的徐瑞宁均将真实与虚幻交错融会于整部影片当中。曾有一位著名哲学家说过,人类通常用梦来表达真实世界里难以实现的梦想及难以表述的心情,以此得到心灵的慰藉。惊悚电影正是巧妙地借用另一种语言——“梦”来展现男女主角受现实所迫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为观影大众提供情感的释放渠道,与故事情节产生毫不违和的共鸣。

在惊悚电影的故事叙述过程中,虚幻和现实一直交替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正常的故事脉络往往被打散,营造出一种悬念丛生的即时感,勾起了人们对于故事情节的好奇情绪。就像美国著名戏剧创作大师罗伯特·麦基说过的那样:“故事引人入胜的手段不是完整的表达,而是那些被扣留的内容,当然那些有助于观众理解故事思想和情节的内容不能扣除。”惊悚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对那些客观现实的缺失性表达,不会在一开始就将事情的原委叙述清晰,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暗示效果情节和线索让观众猜测和判断故事的真正脉络,直到影片的结尾阶段,电影的现实和虚幻才结合到一起,二者互为补充,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新故事构架。

(二)结局惯例

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惊悚影片不同,中国内地的惊悚影片常常受制于国内的电影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这类影片不能强调迷信和超自然能力的作用,所以这些电影的结局常常是将一切事件的起因归到人们的行为上来。故事一般从各种异类事件入手,将事件的发生归结到超自然力量,但是在政策的影响下不得不最终将故事逆转,将事件最终归结到人身上,这样的叙事手法应该被归结到反转叙述类别,就是“故事的情节从一个状态转向另外一个相反的状态,故事角色的身份或者命运也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但是,这种属于相对小众的拍摄手法在中国惊悚电影里却是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因此人们对于这样的情节设置也是会出现心理预期,人们知道无论前期的铺垫多么离奇,情节多么紧张,最后必然会出现巨大转变,影片所要达到的恐惧和紧张效果也会失色很多。

需要特殊强调的是电影《京城81号》所做的探索,虽然电影的结局一如既往地出现了观众预料之内的逆转,将所有的异类事件都推到那个混乱年代的家族争斗身上。但是电影较为可取的一点是,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剧情里面,实实在在地出现了鬼魂索命的情节,而电影创作者并没有给出理性解释,或者说没有打算解释清楚。有些影迷在观影后感叹,这部电影总算将鬼的出现提前到了百年以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解放后出现的。可以推断出来,这部影片顺利地通过了电影审查,暗示了中国电影的审查机构在对待惊悚电影上出现了松动趋势。

(三)场景惯例

纵观整个世界惊悚影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类影片一般会将故事设置在与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相联系的场景里。例如,欧美惊悚电影常常会出现基督教文化里面所展现的血腥场面,其中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屠龙情节,在场景构建方面经常是为了达到恐怖和陌生效果,而采取距离城市和人群较远的古堡等场所。而东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惊悚电影,往往会突出日本民族的菊与刀的文化特质,电影的主题和美学思维都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日本地域上的狭小和人们内心的矛盾情绪。楼房顶层的阁楼、阴暗的地下室、近距离的电视机、狭窄的电梯等都经常会出现在日本惊悚电影之中。

从以上角度看中国惊悚影片,影片的场景创建和文化内涵就显得十分模糊。昏暗的街道、漆黑的公路、古老建筑、坟场、废弃的乡村、荒凉的厂房等,这些都是中国惊悚电影经常选取的场景。或者是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或者是创作者的思路闭塞,中国电影人更趋向于选取那些本身就非常恐怖的空间作为故事的发展场所。另外,机械地模仿西方或者日本的行为也经常会在国产惊悚类电影中出现,这样的做法就会使得影片很难展现民族文化内涵的精髓。

西方知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就曾说过:“透过事物的外观视觉蕴含了许多有效信息,此类信息的获取量超越了人们观察一个事物的眼睛能够获得的信息。这些经常包含了以往对于事物观察的经验而取得的认识。这样的经验不仅包含视觉观察,还有可能存在其他感觉类型。”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场景的认识经验可以改变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感情、期望和信任。影片场景创建的典型化处理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影片场景构建的成功,不仅能够体现出电影创作者的细节追求,还能够展现出他们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美学诠释。

(四)意象惯例

“意象”就是加入了人的情感意识之后的事物,使得人们在对客观事物描述过程中不仅是单纯的还原,还加入了更多高层次的东西。惊悚电影里面的事物意象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拥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理属性。考察世界范围内惊悚影片的意象表达,可以清晰地发现,黑暗、狭窄的通道往往会被赋予迷茫和无助的特性;密闭、狭小的电梯给人压抑和困顿的情绪,尤其是突然之间的失控状态让人的安全感极速降低,让人精神紧张;城市内部地下停车场的气氛让人们联想到远古枯井,幽静、昏暗的气氛加上连接地下的区位特性,让观众能够体验近距离接触死亡氛围,增加影片紧张的感觉。另外,常常被诅咒缠身的娃娃,让人们恐惧的红色高跟鞋,探寻真实自己的镜子等,这些事物都在融入了人类情感后拥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意象化的事物的作用是让人们产生情感和文化上的认同,但是这种意象一旦被僵硬化地表达,人们思考的意识也会随之停止。伴随着意象逐渐成为人们内心的定式和事先了解的规律,那么苦心追寻的意象事物也就毫无价值可言。许多电影评论者都对现阶段的中国惊悚影片中陈旧的意象事物提出了批评,突然转身碰到鬼、用梦来结束惊悚的场面、迷失的孩子等场景都被许多电影反复使用,这些僵硬化的表达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也让人看不到任何的惊奇,感受不到紧张的气氛。中国惊悚影片在毫无保留地抄袭其他地区惊悚元素的时候,也没有将自己文化内的惊悚元素发展开来,固化了漆黑的公路、夜猫、汽车抛锚和小女孩等意象,致使僵硬的情节和手法反复出现。在意象事物描述过程中,恐怖的气氛往往盖过了恐怖的情节,因此“雷声大雨点小”的叙事手法经常被观众所诟病。不只是走出影院的观众调侃影片“没有被惊悚的情节吓哭,而是被毫无新意的情节笑哭”,就连许多电影制作和发行方都坦承,“国产惊悚影片不光没有进步,反而在走下坡路,出现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恶意的抄袭和劣质的创作。一些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恐怖情节,完全靠偶然跳出来的苍白色面孔产生效果”。

二、国产惊悚电影的文化症候

目前,中国惊悚影片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异常严格的影片审查体系。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院线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影分级体系,再加上国家广电总局对于鬼魂和暴力情节的严格控制,留给国内惊悚类影片创作者们的发挥空间太小,特别是在情节渲染和故事的起因上无法真正地放开手脚,众多吸引人眼球的超自然力量很难展现在观众面前。在2008年广电总局出台的一份文件中描述:“带有凶杀、暴恐、鬼魂和灵异情节的片段,或者出现过度的恐怖场景、语言和音乐等内容需要删除或者修改。”所以,为了电影能够正常地通过审批并发行上映,影片必须避免以上内容的出现。

国家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著名电影导演邱礼涛谈道:“严格的审查制度确实让国内恐怖电影的发展受到一定束缚,但是观察这些电影的创作水准,经常会发现许多过于功利化的态度。”从国外经典惊悚影片可以看出,这些都非常注重影片内涵的创建,对于民族文化和思想的表达也十分到位,能够始终契合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变化。透过一系列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分析,人们能够体会出影片创作者的拍摄动机,从而唤醒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产惊悚影片也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冯超的黑色恐怖电影、张海静的科幻类惊悚影片以及陈正道的悬疑惊悚影片《催眠大师》等,都是结合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虽然国产惊悚电影的口碑不尽如人意,但是趁着国产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依然在类型化影片数量和票房上出现了稳步增长,从这方面来说,人们具有这方面类型影片的诉求。2014年的《催眠大师》斩获了25亿元票房收入,其他一些影片也取得了不菲的收入,加之这些影片的拍摄成本较低,因此其收益是相当可观的,只不过长此以往,品质的下降必将导致观众的流失。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京城81号》的出现为国产惊悚电影挽回了一些颜面,号称大制作、大投入的影片成为舆论的焦点,大牌明星的加入也增强了电影的卖点,最终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观众口碑。

三、结语

近几年中国惊悚影片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不管是纯正的惊悚电影,还是其他一些影片融入的惊悚元素,都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人对于这个类型电影的发展做出的探索和努力。作为一个还处于落后地位的电影类型,国产惊悚影片如何完成自我救赎,如何在制度束缚和精彩的剧情之间找到契合点,抛弃固化的意象事物,是一个值得电影人思考和探索的主题,政策的支持和电影人的有效探索都关乎此类影片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沙丹.国产惊悚片的历史、模式与市场实验[J].当代电影,2011(02).

[2] 钒珍.国产惊悚片市场生存状态扫描[J].中国电影市场,2013(11).

[3] 杨雪.中国大陆悬疑惊悚片初探——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性特色[J].电影评介,2012(01).

[4] 陈雪梅.内地惊悚片的叙事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电影市场,2012(12).

[5] 陈桦.当代经典悬疑惊悚电影的叙事模式[J].电影文学,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