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化格局下中国电影的新境界
2016-08-16马小微
马小微
[摘要]电影产业风云背后,交织进行着信息化生产和传播的时代际遇。本文通过阐述信息化时代下电影产业发展变革,分析电影产业当前发展境遇,构建出借助现代产业运营理念来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策略。在扩展本土电影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数字化与艺术化的完美结合,从电影生产到电影消费,从民族化品牌设定到全球化电影市场占据,科技、文化、信息三合一的产业发展圈层不仅是电影产业发展保障,更是开启中国电影产业模式的新境界。
[关键词]信息化格局;中国电影产业;新境界
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作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数字化电影产业的改写涉及了方方面面。数字技术参与创造的艺术时空,数字影像多样式传播引发的消费领域扩宽,数字化、信息化引发的电影产业由虚拟到实体产业革命,都为未来电影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大电影产业浪潮的掀起
数字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扩展到了每一个角落。数字化的意义从电影角度来讲,它不仅满足了人们视觉上的需求,更满足了电影产业链的发展。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电影产业价值链,向我们显示了它惊人的整合功能,它将电影及相关产品整合到一起,从而使电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文化与科技的“联姻”滋生出的工业化体系将会给社会带来无止境的影响。而信息与数字化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无疑会形成产业化风暴,进而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数字化、信息化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主题性餐厅、酒吧的出现,各种数码产品的出现,电影书籍、海报等,数字技术将人们的娱乐方式与消费方式由实体转为虚拟,又由虚拟转为实体。而这种颠覆性的轮回并非痴人说梦,虚拟产品与实体产业扩张式的消费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与发展潜力而令当今社会的人们目瞪口呆。科技进步是数字化、信息化崛起的源头,也是电影观影模式不断变迁的引线。没有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网络无从谈起,电影书籍和海报的全球同步印刷更是不可实现。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关于电影的产业梦,它使电影产业发展拥有了不可预测的发展规模,由数字化技术带动起的相关产业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实现了电影产业化升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电影产业将不断出现新的服务形式和新的相关产品,它的产业方向正在横向延伸,多个产业领域多个环节的出现,更是实现了将电影本体产业外溢发展的“黄金梦”。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各种观影模式疯狂涌现,各种规模大小的观影方式正在打破过去闭锁于电影院中的界限,人们在纷繁的生活节奏中越来越多地选择了较为轻松、便利的无线电视、公共电视、网络电视、手机与多媒体等,可以说是数字化技术方便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观影“无对接”的局面,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电影信息共享,使得观看电影成为随时、随处可行的简单娱乐,人们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建立一个“公共话题空间”。海量的电影信息、过硬的数字化技术让人们开始拆除电影观看的边界,在何时、何处观影,选择权已经回归到观众自己的手中。这直接给电影消费提供了新的优势,那便是消费量的增加。而数字技术使得对海量观众的智能分流、版权保护和分账计费工作游刃有余。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境界
数字化、信息化在电影产业中的融入,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毕竟面对“轻松取得”的电影产业利益,其他行业发展也不会坐以待毙。电视、互联网、音乐剧、话剧等,各个市场领域都在这种背景下拼命变革,反过来挤压电影产业消费空间,可以说行业竞争无处不在。而从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角度而言,这种竞争性作用力不仅不会随着时间消磨,反而会越来越加剧,并且会加快、加大优胜劣汰的进程与比例。那么在面对全球化的电影产业冲击时,如果降低本土电影发展壁垒,让本土电影发展更具有空间性与优越性,从而打破世界电影集团的跨国营销与垄断竞争的模式,积极研发数字媒体技术,这将是电影产业发展在世界电影产业夹缝中的生存之道。
(一)全程注入现代产业运营思维
人们对电影《英雄》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首开先河的产业化营销模式却并不熟悉。电影《英雄》在开拍之初,便已通过著名国际保险公司获得了拍摄资金,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平台,维持了电影制作前期投入与成本的平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影市场与电影经营环境的压力,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选择。相较于以往传统模式下的电影产业发展而言,是这样一种国际化营销模式拓宽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渠道,它解决了惯用的原有产业链发展上的弊端,让电影拍摄变得更为轻松,减轻了许多方面的压力。然而,即便是这样,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国际营销模式的第一个作品,距离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的脚步还是很远。这直接与中国电影产业人的思维有关,闭锁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程。作为电影产业人,如果他们看不到电影产业的延伸方向,看不到延伸产品中所具有的增值潜力,那么电影在他们的眼中仅仅是一部影片而已。更不会由电影本身滋生出相关性商机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本身的潜在效益。甚至在电影营销过程中丝毫不考虑其蕴含的价值,更不会利用营销上的策略来释放出电影的内在潜力。
公众对于电影的消费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购买影票第一步开始,公众便以正在超越电影本身的姿态投入电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众对于电影的后续产品进行了更多性的选择,多渠道、多便利、多模式,所有与电影相关的产品都可进入到他们的“更多性的选择”模式中,如图书、影品、游戏、服饰等。尽管数字化出现之前电影产业发展已有成功的先例,然而当今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优势还是更多地使电影产业发展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契机。自数字化、信息化普及以来,随时随处的观影模式就伴随着人们的消费,这无疑打破了以往电影票的“单次”消费模式,数字化与信息化增加了消费者消费的机会,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电影人可以得到准确的消费者反馈。而数字化、信息化所带来的观影无界限,更是为每一位公众都提供了更大、更便利的选择性空间。观众更可以通过数字接口将家庭变为影院,并可通过互联网在观影之后还能将电影进行全新的时空延伸,那些对电影有着无比热爱与兴趣的人甚至可以继续延伸电影,到虚拟的空间中来开创一番新的“天地”,只须通过一个互联网或一个数字接口即可。因此说,电影产业是继电影之后的后续产品开发,由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客观的,小到配饰,大到主题性公园,任何一个项目或产品都可以以此为契机来运营。
(二)依托本土资源达成数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产品的规模性增长,使得电影的消费已由单一的艺术模式消费转为综合化消费模式。让数字与艺术结合不仅成为可能,还近乎完美。然而即便是这样,对于数字化的“错误之声”依然不绝于耳,一方面认为只有数字化应用才能彰显出电影的独特魅力,数字化作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从发展现状来看,还应尽可能多地应用,片面地认为数字化应用是“万能”的。这无疑削弱了影片固有的艺术价值。而另一种错误之声是“无用”论。认为数字化只是吸引公众眼球哗众取宠的手段而已,并非具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事实上,这两种“错误之声”都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所带来的真正意义。它在电影语境下的延展,能有效地增强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无缝对接与浑然一体,增强电影艺术的渲染与感染力。而数字化的高含量运用更能节约电影成本,将电影信息进行有效传递,成为一个迅捷性载体或平台。而事实上,电影产业自身的完善与深刻,才能最终避免电影链本身被入侵。电影是门艺术,艺术维度下的构思与完善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当今电影产业遭遇排挤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其发展的根本。将数字化与艺术化进行完美结合,让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消费潮流下,还能保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随着民间日益休闲开放的心态与先进的数字设备及技术的普及,影像创作已由最早的传统“专业封闭”式创作,转为现代意义上民间用户参与性创作,这不仅让数字化深入民间,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也充分证明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非完全挂钩于巨额资金的投入。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影像发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效果。而大众对于数字化技术的热衷追捧,也契合了中国的国情。数字化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在一部影像作品中,它所起到的作用从本质来论仍然属于画龙点睛之笔,绝非是哗众取宠般单纯只为造成视觉上的刺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需要电影产业者为之学习与借鉴,只有进入观念革新的第一步,才会有实体意义上的电影“革命性”颠覆,尤其是高科技经验和信息化管理经验,更是今后中国电影产业崛起的主导方向。
(三)着眼未来信息时代建构电影产业品牌体系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蕴含情感性特征。在数字化、网络化冲击下,电影、电视的“身份特征”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对于公众而言,所面对的、所感受的是股汹涌而至的产业化浪潮。观影模式的日趋丰富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微妙变化,让传统电影胶片的使用即将化作一个终点符号。影片数字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在电影、电视、手机、网络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来运营现代电影产业,必须要抢占先机。使电影产业消费真正形成一条产业链,无论是虚拟影像消费还是实体延伸产品消费,所有这些都要具有数字化技术的保障和信息化资源的充分享有,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本土电影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和本土电影产业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不重视,让跨出国门的电影人长了“教训”。社会主义体制下更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它要比商业资本运作容易得多。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电影产业,更可迈出铿锵有力、脚踏实地的步伐,更易构成品牌延伸,从而形成全面的品牌商圈。
(四)聚集科技、文化、信息三合一的产业发展圈层
当今电影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化作用模式下,全球电影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电影,已经没有严谨、规则的国别界限、话语界限,电影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视觉的世界语”。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在全球地域下电影的发展已经有所“趋同”,然而,要想占有“本土”化电影产业市场,就必须发扬本土化电影特色。发扬本土电影产业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而是站立在民族文化本土基调上更多地将它发展与壮大。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更多地实现其产业性价值,形成国际化互动,从而更大地挖掘出它的价值,形成更多的产业效益。这是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三、结语
总之,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变革,扩展了更多关于电影的可能性空间。作为中国电影产业人,要努力学会运用这样一个空间,实现中国电影本土化品牌和具有国际化接轨的战略意识。数字与电影的融合与碰撞,将带动起更多有关电影艺术本身和电影产业领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再执著于挖掘民族性的、根基性的东西,彰显出更多关于中国自身的文化与精神价值,才能让电影产业发展如鱼得水,越游越远。
[参考文献]
[1] 刘达,王富强.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电影技术,2014(01).
[2] 周德群.信息时代对电影信息化的思考(上)——电影产业信息化项目收集与回顾[J].现代电影技术,2014(09).
[3] 周德群.信息时代对电影信息化的思考(下)——电影应用信息技术的探讨[J].现代电影技术,2014(10).
[4] 王健.中国中小成本电影产业缺失成因分析[J].电影文学,2013(05).
[5] 司峥鸣.中国3D电影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术交流,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