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2016-08-16李新桥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成熟发展,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电网技术的支持系统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电网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文章对电网调控一体化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电网技术;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13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2.065
1 概述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力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用电量也逐年增加,使得传统的电网系统已经不能承担如此大的负荷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开始不断地对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且新修建了大量电网,这大大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用电的需求,但是这同时也给电力企业调控及电网运行管理增加了困难。为了适应国家和电网发展的需要,并为广大电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逐渐得到运用,提高了电网的输电能力,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能够合理调配电力管理人员,从而实现节能高效、高集成、高系统化等一系列优点,进而满足现代电网运行管理的需求。基于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使用运行管理模式为“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这种传统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工作人员需要同时担任很多职务,使得他们在工作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增加了出现电力事故的几率。同时,还表现出忙的时候人手不足,闲的时候大量劳动力闲置的状况,这就大大降低了人员工作效率。但是,通过在电力企业内部实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是出现在我国电网规模逐渐增大及电网系统网络不断复杂的环境下,使得它很容易满足现代化电网系统运行管理的需求。电力企业引进这种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后,可以使电力调度、变电站监控等部分都由电力调度室来负责,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同时又紧密联系,这就极大地整合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及电力各个部门之间的结构,大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工作效率。
3 现行电网调度与变电组织管理模式概述
目前我国电网公司主要是四种组织管理模式:调度和变电站运行,调度和集中控制中心运行,调度、变电站监控和维运操作站。本文按照表1描述的电网运行主要业务,对四种运行组织模式进行人员划分。
在这四种模式中,常规变电站运行管理反应较快,但需要安排人员在主控室进行48小时无缝监控。由于变电站规模不断扩大,这四种模式因耗费人力过多、信息传输速度较慢、突发事件处理速度下降等原因而不再适应当下电力发展的需求。其中监控管理区域化能节省人力,但与电网调控模式的兼容性差。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电网规模逐步扩大,变电站数量迅速增多,导致了电网结构更加复杂,传统的模式已不能适用。
4 完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对策
4.1 利用智能电力调控系统实现电力调控的优化
一般情况下,智能电力调控系统是集中了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三大要求,可以通过使用高效率的智能电力设备来完成电网智能分析、实时监控工作状态、快速调节等功能,能够提高电力调控的优化。如图1所示,整个智能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结构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构成,并由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实现不同结构层之间的连接。其中站控层是由数个管理子系统构成,具有最高权限和高度集成权,所涉及到的技术包括实时监视控制技术、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以监视控制技术为例,站控层往往能够对全站数据进行采集以及针对全站运行过程实现监视控制,并通过站控层网络向间隔层实施二次数据传输,达到优秀的监视控制效果。而间隔层多由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构成,其功能顾名思义,旨在实现在站控层和站控层网络均失效的情况下将所在间隔的监控机进行继电保护操作,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智能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变电站高级应用技术、在线式五防技术、网络通信检测分析技术等,是智能电力调控系统中的核心结构。而过程层则用于实现智能电力调控系统的具体功能,包括采集实时变电设备的运行参数量、监测变电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和执行站控层下达的控制命令等。借助这种“三层两网”的系统结构,用电设备的信息采集交互能力和智能性将有效提升,调度的智能化也将实现智能电网的大范围优化配置。
4.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明确操作的总体要求
电力调控系统运行过程涉及非常繁杂的操作过程,例如一个倒闸操作中就包括充电、并列、切断变压器、解列、带负荷等,基于此,制定行之有效的调控运行防误操作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章程,对于减少相关操作人员在调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防误操作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广泛征集意见,在确保制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基础上,明确操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操作过程中各环节的任务分配。首先,确定不同人员的具体职责,现场运行人员需要负责设备巡检、倒闸操作和办理许可手续。调度值班人员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监视、记录和开关操作并指挥电力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试修人员负责远动自动化系统的定期试验和调试,对运行事故做出及时准确的问题分析,并进行相关设备的维修。巡视人员负责对变电站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管,明确安全措施的落实和事故解决情况;其次,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不得违反制度,否则将进行严惩;最后,尽量避免值班人员连续工作,做好交接班记录,必须包含设备的操作、检修、事故处理等情况。
4.3 全面提升电力调控系统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电力调控系统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只局限于专业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从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入手,提升操作人员的软实力,帮助相关的操作人员认识到调度操作标准化的意义和目的,从而使其能够在进行调度操作的过程中,有效对危险措施做出分析,并能够按相关规范做好操作前准备工作以及具体操作工作,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变电站运行中倒闸误操作现象的出现。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结合电力系统生产中安全工作的特点,定期组织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操作人员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更为积极,进而从根本上重视调控操作,使得整个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自上而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工作体系;另一方面公平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也更利于形成优秀的工作氛围,使得相关的操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有效减少误操作事件的发生,提升变电站运行中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最终保证电力调控系统的良好运行。
5 结语
在电网一体化这样新型、高效的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方式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同时也体现了电网管理的智能化。电网一体化管理通过功能齐全、性能优越的自动化管理设备,省去了大量的电网管理成本的投入,也降低了电网故障的维修成本,从而推动了电力行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梦龙.对智能电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电
子世界,2015,4(20).
[2]郑坤.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广阔前景[J].电站
系统工程,2015,2(45).
[3]张凯海.数字化电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广西电力
学院院报,2015,13(11).
作者简介:李新桥(1964-),男,国网孝感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工程技术工程师,研究方向: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电网运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