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文学源流

2016-08-16彭新有沙振坤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源流

彭新有,沙振坤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 芒市 678400)



论《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文学源流

彭新有,沙振坤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 芒市 678400)

摘要:《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节序词,从历时纵向对此种词体在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创作使用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创作源流,剖析各时期《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特点,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情况及其文学价值。

关键词:《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历时纵向;源流

《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序词,它以十二首联章体《渔家傲》词逐月吟咏某一地域一年十二个月里的节序更替、风物习俗。长期以来,学人受张炎“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附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思想的影响,[1](P163)对节序词关注不够。另外,《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确实与一般的词作不同,它缺少词通常具有的抒情性特质,“殊乏诗意”,[2](P213)加之仅看其中的某一首词,其词作的质量水平也不会很高,所以,长期以来几乎无人问津《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研究。近年来,有关《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几种:董广文《优美的田园诗,生动的风俗画——杨慎“滇南月节词”十二阙略析》(1989)对杨慎“滇南月节词”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记录进行论述;[3]胡文群《杨慎及其〈滇南月节词〉》(1994)对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初步梳理;[4]丁红英《〈滇南月节词〉——四百多年前的云南游览画卷》(2007)从气候、游览、赏花、饮食等方面对杨慎《滇南月节词》进行论述,分析其中蕴含的旅游文化价值;[5]徐贤妍《欧阳修〈渔家傲〉——十二首联章鼓子词中的北宋民俗档案》(2007)一文对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中出现的人日、元宵、上巳、端阳、乞巧、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民俗进行了初步梳理,揭示了词作的民俗文化价值;[6]汤亚平、丁忠兰《杨慎〈滇南月节词〉饮食词语考释》(2010)对杨慎《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中保存的“雕梅”、“琼屑”、“饾饤”、“鸡枞”、“咂鲁麻”、“饵”等云南饮食词语进行了梳理论述,关注了其中的饮食文化价值。[7]由此可见,研究者的关注点一方面是集中在比较有名的欧阳修、杨慎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上,对其余几组词就几乎没有涉及;另一方面研究者重视对具体词作中的民俗文化的梳理,而没有关注历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创作之间的关系,更没有看到词作的范型创制与发展演变轨迹。所以,从历时纵向对《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进行整体比较分析,理清词史上《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源流,剖析各个时期《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特点,既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及其价值,也可以使人们看到历代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继承与创新观念的互动。

由于《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特殊性,在整个古代词史上,能操觚创作《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词人似乎不多,但亦代不乏人,而且历代作品都各有创新和特点,充分展示出了此种词体强劲而鲜活的生命力。就笔者目力所及,留存至今的十二月节词主要有以下六种:

朝代词作者词牌和词题出处宋欧阳修渔家傲唐圭璋编《全宋词》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词杨绘著《时贤本事曲子集》元欧阳玄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明杨 慎渔家傲·滇南月节词杨慎著《杨慎词曲集》清包奇伟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陈肇奎、叶涞纂修《康熙建水州志》清曹贞吉蝶恋花·十二月鼓子词曹贞吉著《珂雪词》

从词史发展角度看,《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经宋代欧阳修的创制而建立了十二月节词的基本范式,这种范式在宋、元、明、清几代词作者的继承中不断发展最后走向衰落,形成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文学生命周期,这在整个中国词史上亦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兹选第一首: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8](P136)(宋欧阳修作《渔家傲》十二月节词)

正月新阳生翠琯。花苞柳线春犹浅。帘幕千重方半卷。池冰泮。东风吹水琉璃软。渐好凭阑醒醉眼。陇梅暗落芳英断。初日已知长一线。清宵短。梦魂怎奈珠宫远。[9](P6)(宋《时贤本事曲子集》录《渔家傲》十二月词)

正月都城寒料峭,除非上苑春光到。元日班行相见了。朝回早,阙前褫帕欢相抱。汉女姝娥金搭脑,国人姬侍金貂帽。绣毂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10](P190)(元欧阳玄作《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

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夭桃都压倒。妆点好,园林处处红云岛。采架秋千骑巷笊,冰丝宝料星球小,误马随车天欲晓。灯月皎,碧鸡三唱星回卯。[11](P76)(明杨慎作《渔家傲》滇南月节词)

正月句町春已透,琼楼碧树,烟光凑宫样。衣裳风满袖香橘柚,椒杯占断江南秀。士女嬉游夜转昼,笙歌杂乱莲花漏,月下秋千疎柳扣,灯节后,佳期约在花朝又。[12](P869)(清包奇伟作《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

正月春盘初献岁。帽影鞭丝,罗拜人如市。爆竹一声烟雾起。几枝红烛消灯事。记得少年扶半醉。褦襶冲尘,评话开明寺。三十年来风景异。似看洛下伽蓝记。[13](P692)(清曹贞吉作《蝶恋花》十二月鼓子词)

简单梳理可知,《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模式是由欧阳修首创并定型:按一年十二月顺序创作十二首联章词,以《渔家傲》为词牌,集中描写某一区域的风物节序、民俗事象。欧阳修之后的词家在创作时基本上都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作并且自觉追溯其创始人为欧阳修,使《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呈现出一条理智而清晰的创作源流:

余读欧公李太尉席上作十二月渔家傲鼓子词,王荆公亟称赏之。心服其盛丽,生平思仿佛一言不可得。……私念及此,夜漏数刻,腹稿具成,枕上不寐,稍谐叶之。(元欧阳玄《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序)

宋欧阳六一作十二月鼓子词,即今日之渔家傲也。元欧阳圭斋亦拟为之。……余流居滇云廿载,遂以滇之土俗,拟两欧为十二阕。(明杨慎《渔家傲》滇南月节词序)

读《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词,嫌其过于富丽,吾辈为之,正不妨作酸饀语耳。闲中试笔,即以故乡风物谱之。(清曹贞吉《蝶恋花》十二月鼓子词序)

从这些序言中可以看到,历代词家在创作中都有一个准确的十二月鼓子词创作源头,也有一条清晰的创作历史进程。许多词家自觉地把自己的创作纳入这个历史坐标中,把自己的创作视为对词体创始人——欧阳修的敬慕,视为对十二月节词词体模式的自觉继承,视为对这一词体模式的自觉创造。即使清代曹贞吉词已不再以《渔家傲》的词牌来创作,但其词序无疑是对继承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观念的清楚剖白。因此,正是历代词家的参与、创作才形成了《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这条特殊的文学河流。

一般而言,抒情性是词最重要的特质,词以描摹、表现人们心底幽微绵缈之情感意绪见长。以《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发展历程而论,自宋及清六组词中的抒情性呈现出一条渐变的轨迹。以欧阳修十二月节词而言,全词笔墨明显倾向铺叙十二月中的风物民俗,抒发的情感非常单薄,无非是伤春悲秋、夏困冬闲的传统主题,词中感情缺少个性,抒情显然不是全词的重心;与之相比,《时贤本事曲子集》所录《渔家傲》十二月词的抒情性明显得到加强,情感的个性化色彩加浓,而风物民俗的内容则明显减少;比较两组词可以看出,宋代词人在《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是以表现风物民俗为主还是以抒发情感意绪为主的问题上产生了一定分歧。到元代学者欧阳玄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中,词人以纪典修史之笔记录了“京师两城人物之富,四时节令之华”,抒情性更加被压缩得微乎其微,词作传递的情感只能让读者从文字背后去寻觅了,可以说,到欧阳玄手中,《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纯粹是记录民俗风物的民俗词了。此后,明代杨慎《渔家傲·滇南月节词》、清朝包奇伟《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均继承欧阳玄的这一做法,使《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作为民俗词代表地位得到真正确立。最后,清人曹贞吉《蝶恋花》词又加强了其中的抒情成分,只能视为是对《渔家傲》十二月词抒情性的一次回归式探索,这种探索也表明,词人在《渔家傲》十二月词的创作中再次在抒发感情与记录民俗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综合观之,历代词人在《渔家傲》十二月词的创作中,在抒情性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分歧到确定又到挣扎的复杂过程。

与《渔家傲》十二月词的抒情性变化过程相对应,从词作表现民俗风物的内容看,历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描写对象发生了由中心地域到边陲小镇的变化,其中的民俗事象也呈现出由隐而显、从少到多的变化。在宋代,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与《时贤本事曲子集》所录《渔家傲》十二月词中,描写的地域是模糊的,表现的是大范围的地域特色,读者只能根据整组词的风物内容来推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描写的是以开封为核心的北方地区,而《时贤本事曲子集》录《渔家傲》十二月词描写的当为江南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让词作者有更广泛的材料可供选择,而另一方面也使词作的地域特色不够细致鲜明。元代欧阳玄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就明确地选择了以都城(元大都北京)为描写对象,集中细致地记录了大都特有的物候、节序、民俗、饮食、官吏生活、帝王活动等内容,使得整组词充满了蓬勃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地域特点。而此后明清的词人都自觉继承了欧阳玄的这一做法,杨慎《渔家傲》十二月节词集中地描写滇南月节风物,包奇伟《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描写云南句町地区(今云南红河建水)的特色民俗,曹贞吉也说《蝶恋花》十二月节词描写的是其“故乡风物”。整体来看,由宋迄清,《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描写对象发生了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略到细致的转变。

《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样式的特殊性和表现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创作上的巨大难度,对作家的创作能力构成巨大挑战,这也是《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创作量极小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联章体的特殊词体模式需要创作者能娴熟地掌握《渔家傲》词的创作技巧,以欧阳修为例,检索唐圭璋编《全宋词》,其中收欧阳修词共242首,用了72个词牌,而这些词牌使用频率排在前八位的分别是:《渔家傲》词50首、《玉楼春》词34首、《蝶恋花》词21首、《采桑子》词13首、《浣溪沙》词9首、《定风波》词7首、《减字木兰花》词7首、《阮郎归》词6首,[14](P108)由此可知,《渔家傲》是欧阳修词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牌。从而,我们可以简单地作出一个推测——《渔家傲》是欧阳修创作中比较擅长的词牌之一。换言之,像《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这样十二首词联章排比的鸿篇巨制,如果创作者对词牌没有充分圆熟的应用能力,对作词技巧没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在一场宴席的时间里是很难创作出来的。另一方面,《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要集中描写丰富的民俗风物,表现每个月风物、节序的特点,就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有渊博学识,还要对描写地域的情况非常了解,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作者无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以明代杨慎为例,杨慎文采风流,为一代词宗,学识渊博,“颖敏过人,家学相承,益以该博。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稗官小说之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靡不究心多识”,[15](P1282)而且杨慎“在滇者四十余年,竟得古今奇谪……观其所纪,大言言山川,小言花鸟,余言及风物”。[16](P251)就是因为有高超的文学创作技巧、广博的胸襟学识和对滇云生活、自然细致敏锐的观察,杨慎才能创作出《渔家傲》滇南十二月节词。

从《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创作结果来看,宋、元、明三代的词家都严格遵守《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词体样式进行创作,到清代包奇伟《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中就有大量拼凑词语、生造硬语之处,曹贞吉《蝶恋花》十二月节词更是改换了创作词牌。这种词牌选择上的变化也显示出固定使用《渔家傲》词牌来创作,对某些不擅长这一词牌的词家来说显然成为了创作上的束缚。可见,严格苛刻的词体形式和丰富细致的书写内容,极大地束缚了词作者的创作自由,限制了词作者的创作空间,导致了参与创作《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词作者很少,也直接导致了《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最终走向衰落与嬗变。

参考文献:

[1](宋)张炎.词源(词话丛编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董广文.优美的田园诗,生动的风俗画——杨慎“滇南月节词”十二阙略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3).

[4]胡文群.杨慎及其《滇南月节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4,(2).

[5]丁红英.《滇南月节词》———四百多年前的云南游览画卷[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6]徐贤妍.欧阳修《渔家傲》——十二首联章鼓子词中的北宋民俗档案[J].兰台世界,2007,(5).

[7]汤亚平、丁忠兰.杨慎《滇南月节词》饮食词语考释[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8]唐圭璋编.全宋词(一)[Z].北京:中华书局,1965.

[9](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词话丛编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唐圭璋编.全金元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明)杨慎.杨慎词曲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12](清)陈肇奎、叶涞.建水州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13](清)曹贞吉.珂雪词(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

[14]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5](明)简绍芳.杨慎年谱[M].杨升庵丛书(第六册),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

[16](明)杨宗吾.《滇程记》跋[M].杨升庵丛书(第二册),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徐芸华)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文学源流研究”,项目编号:2014Y534。

收稿日期:2016-03-06

作者简介:彭新有(1979— ),男,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2016)05-0031-04

On Literary Origins of 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in Yu Jia Ao

PENG Xinyou & SHA Zhenkun

(Chinese Dept.,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Mangshi, 678400,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is a special section Ci. 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in Yu Jia Ao was giv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creations of various ci from longitudinal history in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eople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creative conditions and literary value in 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in Yu Jia Ao by clarifying the origin of composition of 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in Yu Jia Ao and analyzing the 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in Yu Jia Ao in various periods.

Key words:Yu Jia Ao ; Ci on festivals and months; longitudinally; origins

猜你喜欢

源流
中介话语分析的源流、方法及意义
论影雕的源流与雕刻构图
《源流》前进
镵针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水痘源流考
“啸”的源流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一)
“干” 字源流浅析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