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制备与临床应用
2016-08-16李文平
李文平
(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重庆万州 404000)
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制备与临床应用
李文平
(重庆市万州中心血站,重庆万州 404000)
目的探讨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制备及Rh(D)阴性患者输注ABO血型相同Rh(D)阴性血液的方法。方法常规开展RhD抗原鉴定和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分析该血站2008~2014年血液采集、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成分血的制备与供应、Rh(D)阴性献血者献血情况等数据。结果2008~2014年Rh(D)阴性血液的采集量为1 872 U,占全血采集量的4.36‰;Rh(D)阴性血液临床用量为1 152 U,占供血总量的2.89‰;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制备量为1 175 U,临床用量为467 U,现有库存余量为708 U。共检测出Rh(D)阴性献血者633人,其中献血1次者402人(63.51%),献血量占Rh(D)阴性血总献血量的38.09%;献血2次者96人(15.17%),献血量占16.88%;献血3次及以上者132人(20.85%),献血量占45.03%。结论常规开展RhD抗原鉴定和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能够满足Rh(D)阴性患者输注ABO血型相同Rh(D)阴性血液的需求。
Rh(D)阴性;去甘油红细胞;冰冻解冻;临床应用;血液调剂机制
万州采供血地区,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开县、忠县和云阳县,常住人口680万。2008年以前,Rh(D)阴性血液的采集供应与临床需求,或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总呈现出不协调的状态,无规律可循,给采供血工作和临床输血抢救工作都带来了困难。Rh(D)阴性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常规2~6 ℃保存35~42 d[1]。在常规保存期内,时常无Rh(D)阴性患者输血需求,为避免Rh(D)阴性悬浮红细胞过期报废,采供血机构或医院输血科不得不将Rh(D)阴性稀有血液输注给ABO血型同型的Rh(D)阳性患者[2],导致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但是,当有Rh(D)阴性患者需要输血时,采供血机构或医院输血科血库中又常缺乏所需的Rh(D)阴性血液;动员其他Rh(D)阴性献血者献血又常遭到献血者各种理由的拒绝,导致Rh(D)阴性患者输血无保障,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甚至于有Rh(D)阴性患者在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因未能及时输血而死亡,继而引发医疗纠纷[3-4]。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能够长期保存,自采血之日起可保存10年,完全能够满足Rh(D)阴性患者现用现供ABO血型同型Rh(D)阴性血液的需求,彻底解决了Rh(D)阴性血液采集供应与临床需求不协调的问题。本血站于2008年开展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制备、保存及临床应用,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表1 2008~2014年Rh(D)阴性血液采集与临床应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2008~2014年血液采集、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成分血的制备与供应、Rh(D)阴性献血者的献血情况等统计数据,均来源于本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
1.2仪器与试剂Haemonetics ACP215全自动细胞洗涤机(美国Haemonetics公司),LN225型加甘油和LN235型去甘油耗材(美国Haemonetics公司),57%(W/V)甘油,9%浓盐水,三珠袋(北京博德桑特采输血器材科技开发公司),0.9%生理盐水,J-6B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80 ℃超低温保存箱,无菌接驳机等。
1.3方法常规开展Rh(D)血型鉴定和弱D鉴定工作,将日常采集到的血液进行Rh(D)抗原检测和弱D鉴定后,确定为Rh(D)阴性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保存于2~6 ℃;若无临床需要则在自采集日起6 d内,再用于制备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成分血。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制备、保存,以及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按照有关标准执行[5-7]。
2 结 果
2.1Rh(D)阴性血液的采集与供应情况2008~2014年本血站Rh(D)阴性血液的采集量为1 872 U,占全血采集总量的3.86‰~5.01‰,平均4.36‰;Rh(D)阴性血液临床用量为1 152 U,占供血总量的2.08‰~3.72‰,平均2.89‰;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制备量为1 175 U,临床用量为467 U,现有库存余量累计708 U,见表1。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临床用量比例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14.74%(14/95),逐渐上升到了2014年的47.64%(121/254)。
2.2Rh(D)阴性献血者献血情况2008~2014年检测出Rh(D)阴性献血者633人,其中献血0次者3人(0.47%);献血1次者402人(63.51%),献血量为713 U,占Rh(D)阴性血总献血量的38.09%(713/1 872);献血2次者96人(15.17%),献血量为316 U,占总献血量的16.88%(316/1 872);献血3次及以上者132人(20.85%),献血量为843 U,占总献血量的45.03%(843/1 872)。见表2。
表2 2008~2014年Rh(D)阴性献血者献血情况
3 讨 论
输注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安全、有效。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是冰冻红细胞融解后,洗涤去除几乎所有的甘油,并将红细胞悬浮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红细胞成分血。而冰冻红细胞是将自采集日起6 d内的红细胞,与一定浓度和容量的甘油混合至最终浓度为40%后,置于-65 ℃以下冰冻而成,保存期长达10年,常用于自身输血和稀有血型红细胞的保存,可以解决稀有血型患者的抢救性输血问题[8]。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1 g/L,白细胞、血小板残余量均小于或等于1%,甘油残余量小于或等于10 g/L[1]。输注1 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与输注1 U全血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相似,其疗效判断也基本相同[9]。
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已成为确保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不可或缺的常规血液制剂。本研究结果显示,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临床用量比例逐年上升,从2008年制备之初的14.74%(14/95),逐渐上升至2014年的47.64%(121/254),成为临床输血的常规产品之一。目前,万州采供血地区Rh(D)阴性血液的用量比例(2.89‰)同福州地区相比(3.6‰)[10],还处于较低水平。今后,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对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用量也将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进一步做好Rh(D)阴性血液的招募与采集、制备与储存,以及调剂供应等诸多工作。
可以采取积闲散Rh(D)阴性血液的方法,以保障Rh(D)阴性患者输血。本研究结果显示,Rh(D)阴性献血者献血1次者占63.51%,所捐献的血液占38.09%,这部分血液只能靠开展常规Rh(D)血型鉴定工作获取。通常把献血3次以上且近12个月内至少献血1次者定义为固定无偿献血者[11],这些献血者会再次献血,甚至可随时通知献血。本研究中,固定无偿献血者共132人,占20.85%,其所捐献的血液占45.03%,是捐献Rh(D)阴性血液的主力人群。有研究表明,每年举办1次Rh(D)阴性献血者联谊会,会让更多Rh(D)阴性献血者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12],这对采集更多Rh(D)阴性血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Rh(D)阴性患者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附加成本不应成为拒绝输注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理由。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其血液来源、制备保存和融解去甘油过程中,附加了一些必要的直接成本。因此,患者在输注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时,所支付的血液成本费会高于Rh(D)阴性悬浮红细胞。一些医生或患者,因不愿意接受较高的血液成本费,拒绝使用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给临床抢救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同型输血是临床输血的常规方案。首选ABO血型与患者同型的Rh(D)阴性红细胞进行输注[13],是广大输血工作者应遵循的常规输血方案。但是,在输血抢救Rh(D)阴性患者但无ABO相同Rh(D)阴性血液等紧要关头,根据血液相容性输注原则,对Rh(D)阴性患者实施不同血型之间的配合型输血,以拯救危重Rh(D)阴性患者的生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14]。而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常规应用,正是对Rh(D)阴性患者遵循ABO同型输注Rh(D)阴性血液的有力保障,也是降低输血相关风险的最佳方案。
在重庆市建立跨采供血地区Rh(D)阴性稀有血液调节机制,以保障Rh(D)阴性患者临床输血。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制备、保存,均需要一些昂贵的自动化仪器设备和一次性使用耗材,在采供血规模较大的血站开展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制备与保存相对容易一些,且能充分发挥专用仪器设备的功效。本血站Rh(D)阴性冰冻红细胞除完全可以满足现有采供血地区以外,也可以保障周边部分地区Rh(D)阴性患者的需求。重庆市依据就近原则,各血站将日常采集到的Rh(D)阴性全血,在6 d内送往有条件的血站制备成Rh(D)阴性冰冻红细胞保存;当临床需要时,再制备成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供应临床,并给予血型调剂。同时,在重大医疗手术时,实行全市调剂,将基层血站富余的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供应于主城区大医院,确保Rh(D)阴性患者输注ABO同型Rh(D)阴性红细胞。建立这种跨采供血地区Rh(D)阴性稀有血液调剂用血保障机制[15],既充分利用了Rh(D)阴性稀有血液的宝贵资源,又保障了Rh(D)阴性患者的用血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憬惺.输血技术[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2-118.
[2]付军.RhD阴性患者的输血方法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7-168.
[3]兰炯采,张德梅,张印则,等.再论Rh阴性患者的科学安全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341.
[4]李志强.规范RhD阴性患者紧急输血流程确保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655-65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政发[2012]1号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99-2012 血液储存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8469-2012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8]赵树铭,史春梦,李忠俊.实用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5-37.
[9]付涌水.临床输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35.
[10]黄灵艳,褚晓凌.RhD(-)红细胞预约受理和供应管理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732-73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8467-2011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2]黄俐娟,李文平,张宗娟.Rh(D)阴性稀有血型血库的建立与管理[J].重庆医学,2011,40(15):1544-1545.
[13]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3.
[14]李文平.Rh(D)阴性患者实施配合型输血的有关问题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32):3968-396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李文平(1961-),副主任技师,本科,主要从事血液检验及采供血技术管理研究。
R457.1
B
1671-8348(2016)21-2996-03
2016-02-18
2016-04-26)
·经验交流·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