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高管变更的实证研究

2016-08-16

关键词:非标盈余不确定性

臧 卉

(安徽工业大学 工商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高管变更的实证研究

臧卉

(安徽工业大学 工商学院 ,安徽 马鞍山243002)

持续经营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审计师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企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研究以高管非常规变更为视角,以2013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13-2014年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变更情况。研究发现,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出现高管非常规变更的可能性更大。

持续经营;高管变更;审计意见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大多是国家所有,基本上不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但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中“国有”二字在被淡化,市场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正在面临考验,以我国温州为例,根据我国工商部门统计,2007年至2012年间,全市共注销企业数量达22481家之多。持续经营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它的存在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投资者营造了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财政部在2006年2月出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两个文件中,对企业当局管理者提出:要求其充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预判和评估;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存在重大疑虑、且对公司的未来产生威胁的事项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供恰当审计意见,即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going-concern opinions, GCO ),来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预警性信息。

基于受托责任观,高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施加影响,那么当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质疑时,是否会让公司高管来承担责任呢?鉴于此,本文将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非标审计意见和非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非标审计意见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判断这两种非标意见对高管变更的影响程度。

一 文献综述

1.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效用研究。

Firth(1980),[1]通过事件研究法对五类审计意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GCO和资产计价保留审计意见产生了显著的负的累积异常报酬率,这表明GCO具有信息含量。Mutchler和Menon(1984)[2]认为,因为审计人员能获取审计企业经营活动和未来规划的内部消息,故出具的GCO具有使用价值;Hopwood 、McKeown和Mutchler (1994)[3]认为,影响审计人员出具GCO的因素,不仅有财务指标信息,还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一部分来自上市公司的报表披露,还有一部分则来自审计人员与客户长期关系建立起的熟悉度所获取的私有信息,故GCO对预测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由于GCO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因此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审计研究主要还是从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审计意见两个角度,去考量它们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对企业的效用差异性。廖义刚,毛丽娟(2006),[4]通过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及相关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结合安然事件的分析得出,规范审计程序既是对审计师的自我约束,也是审计师的自我保护措施,同时该审计意见能有效缩小其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预判差距,这说明GCO有存在的必要性。黄秋敏,张天西(2009),[5]以2003-2007年首次被出具GCO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市场对企业首次披露GCO的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社会公众也能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可见GCO具有使用价值。

2.高管变更的影响因素。

(1) 高管变更与企业绩效。

关于上市公司对高管做出变更决策的原因有很多,企业绩效就是其中之一,Denis.D.K和Denis.D.J(1995)[6]在对非公司兼并而引起的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高管非常规变更和常规变更对企业的绩效表现是不同的,非常规变更前的企业绩效表现差,在更换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常规变更下的企业业绩前后表现不大,这说明高管的个人能力对企业业绩有很大的影响。周娜、付晨洁(2014)[7]通过案例分析对TCL在2005-2010年的企业业绩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2005-2008年的管理效率逐年下降,2008年绩效达到最低,同年对部分高管进行强制变更后,2009-2010年业绩出现明显好转,这说明通过非常规变更对高管起到约束激励作用。

(2)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

企业与高管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处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高管变更之际也为盈余管理行为“抬头”创造了可乘之机。杜兴强、周泽将(2009)[8]以2001-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指出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外聘继任者比内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相比负向盈余管理更显著。林永坚、王志强等(2013),[9]以2005-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不同高管变更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如果是总经理,变更当年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行为,而变更一、二年后,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情形。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在同时更换董事长和总经理后会变得更加显著。这说明,高管变更后其执政的策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最有利盈余管理模式,这种情况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会计准则加以约束。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作为最有活力的有机组织结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它的业绩表现会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关注,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可以看做是企业未来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也是企业内部各组织结构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作用的良性结果,是企业向外界传递的一种对战略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生存能力。当审计师出具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时,相关信息使用者会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态度由积极变为消极,如现实债权人会加快追债的力度或提高贷款的利息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潜在债权人会因此选择不贷款或少贷款来降低自己的风险;投资者会因为这种紧张气氛,选择撤资或要求更高的投资报酬率来中和自己的风险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故公司为了改善自己的困境局面,以及迫于外界的压力,必然要做出改变,公司高管的变更就是其中一种,通过高管的强制变更,聘用更有能力和经验的高管,他们在这时临危受命,在外界压力和薪酬激励的双重局面下,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得想尽一切办法来扭转公司的不利局面。据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当年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中,高管非正常变更的可能性会更大。

三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同时分析了这些上市公司在2014年的市场表现情况,数据筛选的依据为:(1)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样本数据;(2)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以上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2.研究模型与变量。

(1)研究模型。

为了研究高管变更受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本文设置了以下logit模型:

Change=β0+β1audit+β2audityear+β3balance+β4jlrate+β5roe+β6lev+β7size+Σβ8year+ζ

(2)变量设置。

①被解释变量。

高管变更。参照吴良海(2014)[10]针对高管变更的离职分成常规变更和非常规变更两大类,其中常规变更原因包括调动、退休、任期届满、健康、个人及涉案这6种情况,而非常规变更原因则包括辞职、解聘、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结束代理、其他及为披露原因这6种。同时本文对高管的界定为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不包括其他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于选择样本中有部分上市公司并未因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而出现高管变更事宜,在写作本文时界定将常规变更和未发生变更的归为一类。在表示change时,设定当高管变更change为非常规变更,该变量取值为1,如果高管未发生变更或为常规变更则为0。

②解释变量。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在充分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针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它不同于其他的非标审计意见。自1997年我国第一次出现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之后,每年出现该审计意见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审计意见的类型来看,审计师使用强调无保留意见的强调事项段来表现所占的比重最大。当上市公司获得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时,audit=1,当获得的是非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非标审计意见时,audit=0。

③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包括:与会计师实务所的合作年限,第一、二大股东的制衡,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相关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见表1。

表1 变量及含义

四 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样本(1)中高管非常规变更的平均值为0.325,而对比非持续经营引起的非标审计样本(2)中高管非常规变更的均值只有0.049,而标准差(1)与(2)也有0.256的差距,说明非常规变更在(1)中依然存在差异;从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年限上可以看出,获得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与事务所的合作年限相较于(2)要短;从第一、二大股东的制衡力来看,(1)要强于(2);从企业的盈利能力ROE和企业的发展情况Jlrate来看,(2)都好于(1),说明持续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与企业业绩及其发展关联度较大;从企业的偿债能力LEV来看,(2)的偿债风险低于(1),说明出现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的公司,财务风险更大,资不抵债等情况的出现,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信誉。从公司规模来看(2)比(1)上市公司的规模要大,这样通过数据的分析,就能初步从多角度判断出出具了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大于出具其他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

2.logisitc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管变更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见表3所示。

表3 高管变更与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相关性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双尾检验在10%、5%、1%水平上显著。

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出,P值等于0.0012,说明该模型是显著的。高管非正常变更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证实了假设,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年限与高管非正常变更负相关,说明事务所的存续年限越长,审计师独立性越可能会受到固有思维的束缚;净资产收益率与高管离职也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企业业绩也是引起高管非正常变更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使用Probit回归重新对该模型重新进行检验,回归结果(限于篇幅,未能报告)依然支持文章的假设。

五 研究结论与不足点

本文首先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和高管变更的相关理论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审计意见存在研究价值,以及高管变更会对企业业绩和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其次,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将2013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这些公司在2013-2014年的企业高管变更情况及相关业绩变动,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probit回归统计方法,得出以下结论: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出现高管非正常变更的可能性更大,这说明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时,公司往往通过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来谋求业绩复苏,这也说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存在指导意义。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2013年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基准,分析两年的市场表现,时间跨度较短,在这个部分后续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1]Firth, M, A Note on the Impact of Audit Qualifications on Lending and Credit Decision[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80 (4):258-267.

[2]Mutchler, J.E Auditors’Perceptions of the Going-Concern Opinion Decision[M].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84:17-30.

[3]Hopwood William,Mckeown James C,Mutchler Jane F.A reexamination of audiror versus model accurac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going-concern opinion decision[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4(2):409-431.

[4]廖义刚,毛丽娟.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发展及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50-54.

[5]黄秋敏,张天西.首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25-33.

[6]Denis D J,Denis D K. Performance Changers Following Top Management Dismissals[J]. Journal of Finance,1995(50):1029-1058.

[7]周娜,付晨洁.基于高管变更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20-23.

[8]杜兴强,周泽将.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J].当代经济科学,2010(1):23-33.

[9]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4-14.

[10]吴良海. 高管变更、投资行为与公司绩效:基于效率视角的中国A股市场经验证据[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45-80.

Class No.:F239.4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Study of Audit Opinion of Continuing Operations and Top Managers Change

Zang Hui

(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Studies,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43002,China)

The continuing operations is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existence of an enterprises. What i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continuing operation of an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data of A shares of listed companied in 2013 which issued by the non-standard audit opinion as a research sample, we analyzed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ecutives change during 2013-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urnover, unconventional turnover is of more possibility in those companies with uncertainty of continuing operations.

continuing operations; executive change; audit opinion

A

臧卉,硕士,助教,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经济管理系。

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QRW205)的研究成果。

1672-6758(2016)08-0043-4

F239.43

猜你喜欢

非标盈余不确定性
非标设备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质量管理体系在非标试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全球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基于BP与GA对非标部件结构对比研究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非标项目外协采购加权综合打分法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