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诚沟通》看电视公益广告片的创作范式
2016-08-16张红岩
文/张红岩
从《真诚沟通》看电视公益广告片的创作范式
文/张红岩
本文以《真诚沟通》为例,从策略层面分析其内容创作的技巧,总结归纳其在电视化处理、标准化叙事、故事化表达和现场化意识四方面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片的创作带来有益启示,从而更全面、清晰地把握此类栏目或广告的发展方向。
《真诚沟通》 电视公益广告 创作范式
《真诚沟通》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纪实类公益广告栏目,每期时长60~90秒,目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播出。自开播以来,栏目持续关注中国社会的“草根人物”和“草根文化”,并通过纪实的方式将人物的优秀品质呈现给观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也为国内电视公益广告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范式。
一、电视化处理
《真诚沟通》有着明确的理念定位,即所有的创作都必须为“真诚沟通”的主题定位服务。沟通,意味着一种交流前后的变化和反差,或者对这种变化的期待。心理有了某种失衡,才需要沟通。栏目要找到的不是客观物化的解决办法,而是寻求心态和谐的思维方式。作为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内容制作首先要服务于栏目特质,其次要符合纪实标准。《真诚沟通》栏目与纯粹意义上的纪录片不同,不以时间为轴点推进,而是有选择地传播公益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同期声进行引导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电视化的处理范式,力求展现生活的本真状态。《真诚沟通》通过这种有意的思维引导来排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线索,进而凸显隐藏在故事情节背后的核心内涵与本真价值,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被发现的细节。纪录片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将现实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呈现给观众,由此也完成了纪录片最根本的学术价值。《真诚沟通》不超过90秒的时长决定了必须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这不仅有利于结构的灵活把控,也增强了叙事表达的规范性。对纪实类内容进行合理改造,利用影视技术手段对社会学深厚的主题加以艺术化呈现,不仅能充分满足观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情感诉求,也能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共鸣。
二、标准化叙事
《真诚沟通》的叙事结构清晰明确,画面语言多元开放,同期声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了主题的深层解读,声画结合实现了核心价值的多角度呈现,这种标准化的叙事模式已经成为固化手段,为其成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背景,《真诚沟通》采用了等距结构,所有故事元素都围绕“真诚沟通”的主题进行搭配和铺展,而所有的人物塑造和主旨倾向也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线性铺展。开篇便直奔主题,迅速呈现核心矛盾,并通过凸显人物的优秀品质,精准传达核心价值观。《真诚沟通》每条广告片的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评价,为观众创造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赋予了广告片极强的情感张力。
多元化视听语言使得《真诚沟通》栏目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选题主旨也更加突出,而故事则是串联广告镜头的主线,制作主体通过挖掘和提炼出特色鲜明的思路线索,以便使观众顺利地接受符合现实逻辑的纪实类情节,最终实现标准化高效叙事。
三、故事化表达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口号宣传式、情感渲染式、明星吸引式、公益主导式等多个阶段和形式。传统宣传标语式广告,由于内容单一、缺乏张力、空洞呆板,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目前,“纪实为主,情感为辅”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内电视公益广告的主流模式。故事化的表达,不仅有效增强了广告的观赏性,也极大提高了广告的渗透力。
情感架构一直是《真诚沟通》的一大风格,引导着观众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从广告本质上来说,商业广告主要是品牌营销,而纪实类公益广告则主要是理念营销,这种理念倡导观众接受广告片所凸显和传播的核心价值观。纪实类广告片要想做好故事化表达,需要以现实事件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将零散的生活化素材和片段加以艺术化组装,以此完成核心主题的提炼,最终传达主旨精神。
就像美国电影史家埃里克·巴尔诺指出的,纪录片制作完全不同于剧情片,因为它的重点并非创造,而是艺术化呈现那些可以表达自身的生活素材。故事化表达的实现关键在于所拍摄的人物,在纪实类公益广告创作中,一个好的人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告的效果。所谓好的人物,就是那些充满正能量、情感充沛的人物,深入挖掘其自身都未曾意识到的细枝末节,更容易凸显人物背后的现实真实,进而丰富影片情节,凸显广告主题,强化情感渲染。
四、现场化意识
《真诚沟通》中的多元视听语言,主要包括画面、色彩、声音、景别、景深、视角和剪辑等技术要点,而这些技术要点的达成则离不开良好的现场执行意识和策略支撑,尤其是长镜头意识和细节意识。
一方面,要强化长镜头意识。采取长镜头记录方法是由纪实类影像制作的未知性较强所决定的,长镜头可以确保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电视公益广告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长镜头拍摄模式,可以灵活把控场面变化,单镜头内场面的转换,有效确保了影像的完整性,同时使文本时间与现实时间实现了同步,进一步强化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当然,要想应用好长镜头,需要具备明确的剪辑思路和意识,若是长镜头叙事不够完整,应及时改为分镜头加以弥补。
另一方面,要强化细节意识。现实世界是丰富多样、碎片多元的,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对细节的捕捉不仅有利于增强纪实特色,也有利于深化内容主题。利用特写镜头和个性视角有意识地对那些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还原生活本真的细节进行挖掘,可以有效地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或呈现人物生活底蕴,然后利用情感渲染,最大程度地引发观众的共鸣,直达观众的内心深处。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
[1]孔令文.新媒体环境中电视公益广告“优势发展”进路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6(06).
[2]王芳.电视公益广告创作主题的时代性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3]张恒军.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与应对[J].中国商贸,2012(34).
[4]毛凌云.价值同构:电视公益广告的创作遵循[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
[5]杨正,周荣庭.科普电视广告——公益广告视野下的电视科普新方式[J].科技传播,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