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会议报道的三维合力

2016-08-16叶红菱

传媒 2016年13期
关键词:舆论话语维度

创新会议报道的三维合力

叶红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民营经济报》编辑部副主任

会议报道是纸媒打造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舆论阵地,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应将其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好纸媒阵地意识,牢牢把握舆论的引导力和主导权。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多家媒体运用新技术手段,在会议报道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笔者认为,要做活会议新闻,应有效地改变会议本身枯燥生硬的不足,充分挖掘会议的“新闻富矿”优势,使会议报道鲜活起来。会议报道要想做到既轻松可读,又独家深入,编辑记者需要在三大维度上创新,即话语维度、视角维度和空间维度。

创新话语维度,提升会议报道传播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板着面孔的传播方式难以深入人心,对会议的报道尤其如此。纸媒的会议报道需要创新话语维度,在话语表达的方式、风格、手法上不断创新,通过丰富的新闻语言阐释好的内容、观点和思想,让报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直达人心,从而有效提升传播力。

记者要将会议新闻做得鲜活生动,除了刊登新闻通稿以外,还应在深刻理解会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闻点,以消息、侧记、特写等多种文本表达,将会议上出现的官话、套话、文件语言转换为简洁易懂的新闻语言,让话语表达平民化、通俗化、多样化,使会议报道深入人心。有效构建自身风格的话语体系,是纸媒与新媒体竞争中的一大利器,有利于巩固纸媒的舆论话语权。

一是话语表达方式平民化。受众不乏接收信息的渠道,居高临下、不讲方式的话语表达难以赢得受众。倾注真情实感的平民化语言,更易被群众所接受。在会议报道中,记者应从群众需求出发,融入平民情怀,对会上的受众关注点多深入基层采访,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用平民化语言进行接地气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打动人心。

二是话语表达风格通俗化。会议报道的新闻语言要通俗易懂,受众才会有亲切感。通俗,即深入浅出,浅显明白。通俗的话语即群众语言。会议报道要善用带着浓厚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的群众语言,增强新闻的人情味,叩开受众的心门。

用大白话、大实话、群众语言讲述深刻道理,是习总书记讲话的一个最鲜明的特色。例如,他说,四风建设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批评要“红红脸、出出汗”等,语言朴实亲切,让人在轻松中体味哲理。

三是话语表达手法多样化。会议报道更应追求话语的生动化、多样化表达,适当运用比喻、白描等文学修辞手法,以摆事实、讲故事、举事例的报道方式,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会议报道中,多样化的话语表达手法,能使文字活色生香,增强表现力和吸引力。特别是讲故事的形式,能使会议报道更具可读性、引人入胜。

创新视角维度,打造独家的会议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这两句诗,讲的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记者在进行会议报道时,更多时候面对的是“同题竞争”,要使自己的会议报道具备独家和特色,创新报道视角非常重要。

一是从本土化找落点。根据新闻学理论,新闻接近性包括地理、心理、利益等方面的接近,是新闻的价值评价标准之一。一般来说,与读者距离越近或关系越密切的人或事,就越受读者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本土化就是实现接近性的一个很好的路径。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多家媒体运用新技术手段,在报道会议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笔者认为,要做活会议新闻,应有效地改变会议本身枯燥生硬的不足,充分挖掘会议的“新闻富矿”优势,使会议报道鲜活起来。会议报道要想做到既轻松可读,又独家深入,编辑记者需要在三大维度上创新,即话语维度、视角维度和空间维度。

二是从媒体自身定位找特色。特色化即差异化。在会议报道中,新闻资源一般都是共享的。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从本身的受众定位出发,打造各自会议报道的特色,以特色立足,深耕分众领域,做到“人有我特”,从而打造在某一领域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巩固自家媒体在融合转型中的基础优势和核心优势。

三是从会议现场“原声”中找亮点。在会议上,有些重要讲话在新闻通稿中可以读到,有些鲜活内容则要在现场“原声”中寻找。特别是领导在会上的脱稿讲话,包括一些插话或会场交谈,内容鲜活、细节生动,很多都蕴含着新闻点。善于从会议现场的“原声”中捕捉亮点,从独特的视角切入,挖掘深度,往往能做出精彩的独家新闻。

创新空间维度,让会议报道深度化、立体化。在新媒体时代,将报道内容和报道形态 “立体化”,深化报道主题,运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多介质传播,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融合转型的重要策略。目前在国内的舆论传播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来自官方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一个是民间的“互联网舆论场”。传统媒体的会议报道要实现舆论引导和主导,就必须要打通这两个舆论场,创新报道的空间维度,多方采访,多介质传播,将传播互动化、深度化和立体化,从而争取会议报道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一是从会内到会外,多层次揭示新闻事件。会议是政府重大政策的策源地和发布地,是一座“新闻富矿”。记者不仅要对会议本身进行报道,更应走出会场就政策的效应采访专家、企业、企业家和消费者等,多方位、多角度对新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和“落地”分析,讲清会议政策出台的来龙和去脉。通过会议发现的新闻线索或反映出来的会外新闻,到会外特别是基层去补充采访;会外采访的新闻素材,与会议上出台的新政策进行呼应。如此实现会内会外双轮驱动,将会议报道深度化、立体化。

在互联网+时代,会议报道须树立强烈的用户意识,从用户需求上抓会议新闻。同时,要善于从会议中挖掘故事题材,从小切口找大主题,从大主题寻找鲜活的个体小故事,由点及面、以面推点、点面结合,将会议报道故事化和生动化,使会议报道鲜活起来。

二是从线下到线上,制作多媒介融合集成产品。当前新媒体裂变式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写传媒生态和格局。在新媒体环境中,一张报纸包打天下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纸媒的传播需向线上延伸,借助新技术实现网络化发展,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具体到会议报道,可实行报网结合,用文字、图片、图表、数说、图解、视频等元素和形式制作融合集成产品,实行全覆盖式传播,使读者获得更为全面的会议信息。特别是数说、图解新闻形式,已成为当前大型会议报道的主流形式之一。这种通过摘录会议新闻通稿中的重要文字、核心数据,以时间轴、地点轴等为架构进行可视化设计制作成的新闻产品,可使会议报道更加直观生动。

在大型会议报道中,传统媒体可运用新媒体的“平等、交互、开放”的传播特性,加强新闻策划,与新媒体一起设置互动议题,激发用户参与互动。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载体和受众特点,与新媒体对会议报道在传播策略、叙事方式、语言风格方面进行区分,更好地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做到“既相融又各有风格”,从而实现线下与线上相互借力。

猜你喜欢

舆论话语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