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教育中的德才观与技能教学观
2016-08-15吴若虹
吴若虹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多样化,这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一致的。而中职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忽略了中职学生的德才观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发展过于片面化,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初衷相背离。本文以中职教育教学当中以德才观与技能教学观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分析目前中职教学当中的不足,中职生角色定位不足,中职教育过于职业化,技能培养不符合产学研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引入孔子对德才技能的理解,阐述了中职教育教学需要以德才观与技能观相互结合,才能够使得中职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中职教育 德才观 技能观
中职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培养一方面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中职学生的就业达标率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一方面需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职业化素养,也就是说中职教学当中所提倡的德才教学观。唯有从德才观与技能观教学出发,才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性的能力与素质。
一、中职教育当中教育与就业现状分析
(一) 中职教育当中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影响实习效果
在一项调查当中发现,中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未来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自己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父母所喜欢的,自己并非那么喜欢。也有一些中职学生认为希望在学校多练习,多学些本专业的知识,理论少一些,多一些实践操练。从上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已经有明确的就业意向,也就是说当初选择这样的专业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或者是说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社会阅历。但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以及该专业真正可以为自己带来哪些实际的效用却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了中职学生一旦学成走上实习岗位后,会很茫然,不知所措。
在一次参与我校造价专业学生的毕业答辩期间一个学生的实习际遇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该学生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而一年多的实习,并未给她带来什么,只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打印机。原来在这一年的实习当中,基本上该公司所有的人都将当成是跑腿的小妹,复印资料、递送资料、甚至扫地擦桌子都成了她的活。而学校里学的知识也忘的差不多了。对毕业设计的内容也是一问三不知。这个学生的答辩自然是没有通过。我询问了多位曾经教过她的老师她在校期间的表现,发现所有老师对她的印象都很好,说她上课认真,学习也很努力,特别是专业课,在校期间的成绩也不错。
虽然这个学生只是一个个例,但却能见微知著,许多中职生由于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只一味的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德育教育,对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中职教育当中的过度职业化倾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中职人才所需要达到的技能范畴以及技能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当中更为明显,因此在中职教育当中出现了“过度职业化”的教学倾向?,学生被灌输技能比文化教学重要的思想,所以很多中职院校生更加加强对技能的操练而往往忽略了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就业当中出现了虽然可以在短期之内满足企业的人才用工需求,但是当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含量提升时,中职生因为缺乏足够的文化素养,在专业化的技能提升上存在着一定的就业劣势,直接导致了薪酬低于高级技工,或者是在工作几年之后,薪水涨幅不高的情况。
过度职业化虽然可以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在面对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技能全科多样化发展的社会当中,存在着职位提升难与薪资涨幅不高的问题。
(三)技能培养不符合产学研的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而展开的教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学生的受教育模式与就业模式直接画上了等号,受教育模式需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导的中职教学工作,符合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人才就业需求,甚至是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需要中职毕业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当中去(尤其是满足于目前的企业结构转型,一线职工参与到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去),因为一线职工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各类功能,对于优化工艺,提升产品含金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当中,中职院校依然以掌握一门技术来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基础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技术的发展。随着产业融合,技能员工的职业生涯完全提升到一定的层面,从最初的适应岗位到高能量生产,从高能量生产到职位的晋升再到对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这些都不断要求中职毕业生要以全新的发展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自己未来的就业发展规划。
二、中职教育中德才观与技能观的培养策略
(一)关于孔子的德才与技能的观点
在《论语》当中,孔子提倡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说的是不要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就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该职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说的是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上述的两句话同样适合于对现今德才观的解释,通过学习而获得自我的提升,才能够胜任工作的职位,才可以在岗位上做得更久,那么这个便是才,该才同样指的是技能。而孔子同样主张爱人之仁才能获得他人的爱戴。所以德才观必须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上,才能够有立身之本。有爱人之仁的气度,有技能才可以胜任该岗位,便能在该岗位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
可见,孔子口中的德才与技能观,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职教育,那就是说通过教育来认识自我的价值,学习各种品德与技能才能够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
(二)中职教育中德才观与技能观的培养策略
1.明白自我的定位 提升自我德育与技能价值
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与社会衡量学生的标准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点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其自我评定的标准要站在自己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迈进一步,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掌握上是否为将来的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个是自我角色定位与自我能力判定的一个方法,也是作为中职院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向转变的一个过程。
作为老师,我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结合起来,更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自我的定位在哪里,今天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必定是要在明日的实习工作当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让学生们学会与人相处并能为自己争取利益,通过付出自我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而这一点也是对那些在专业课方面学习地相当出色,但是在实习当中碰钉子的学生的一种警醒,让他们明白,进入社会,并没有学校的庇护,学生除了要学习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外,要以品德贯穿到实习工作当中去,更是要学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习当中快速获得提升。
在这里所需要强调的定位是中职生对自我设定目标之后达到目标的过程,这是中职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所设定的目标。而到了实习单位,虽然不少学校为学生找到了合理的实习单位,但是在具体面对实习内容与自我提升时,需要中职生与实习单位进行交涉,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种难题进行自我解决,在原本站立的地点继续向前,真正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
2.德才技能两手抓 有助于中职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的全面展开
“过度职业化倾向”并非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合理化发展,而是学生过度学习技能从而忽略自身在其他方面的提升。简单的说,过度职业化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工作方面存在着的缺陷与不足。所以在中职教学当中,需要将德才与技能两手抓,让他们更好地看待自我的职业,以全身心的方式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适合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社会人,对于处于校园环境当中的学生而言同样有着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刚刚入职以后的心理状态与工作能力体现,也包括在未来几十年工作当中的职业提升标准。当中职生可以意识到在未来的某个定位当中不足时,就会产生不断向前的学习冲劲,明白自己为何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会结合自身的不足增加对专业课的深度化学习,对专业当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修改,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技能培养的立足点要符合产学研的教学模式
建立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是为了中职生更好地提升自我的技能素养。在这里技能指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是为满足学校教学计划的开展而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在未来就业中可以满足应聘方的最基本的对人才聘用的要求。一种是综合技能的素养。拟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自身能够上升到一个怎样的标准,培养多方面的综合性技能。
技能培养的立足点需要符合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标准要符合企业对人才招聘的需求;根据产业化研究来制定确定相应的教材课本与教学目标,研究人员根据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要求进行产业化教材的更新,满足学校的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而中职教育的教学也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中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展开的德才教育。本文引入了孔子对德才技能的理解,进一步阐述了德才与技能观在中职教育当中的特殊作用。可见,中职生对自我角色的定位是确保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关键,而中职教育的顺利展开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价值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所展开,才能够确保中职生在未来的就业之路上走得更为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