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
2016-08-15周培蕊
周培蕊
内容摘要:听力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听力能力对其英语综合素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目前,部分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僵化单一,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方法、目标、手段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元素。又在此基础上从视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听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触觉及其他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多种模态的协调等方面,探究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力是大学英语的基本组成元素,它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词汇、纠正读音、认识单词,并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英语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听力教学多采用播放录音、作业练习等教学形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僵化,课堂枯燥,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同时,传统听力教学过于强调对单纯语音的训练,忽视了英语语言的实践性,极大的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多模态话语理论强调综合运用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资源,从多模态视角下加强听力训练,并建设多模态听力教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听力学习中的积极性。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多模态因素
1、学生多模态教学因素
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的学习主要包括触觉学习、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其中,触觉学习又包含动手操作学习和体验学习。可见,大学听力教学同样符合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感知教师传达的相关听觉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来自同学的话语,也包括来自教师的解释性或指导性话语,当然,也包括其他存在于听力环境中的信息,例如噪音。在获取听觉信息的同时,学生还会捕获一些视觉信息,这些信息同样来自于教师、同学和教材。除此之外,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还会接触到一些触觉信息,比如与教材的接触,以及学习过程中由肢体动作带来的其他触觉信息。总之,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触觉模态、听觉模态、视觉模态等获取信息。
2、教师多模态教学因素
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者,与其相关的多模态因素决定着听力教学的成败。在具体的听力教学中,教师涉及许多模态符号。首先,教师是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的辅助实施者与生成者,教师对教材的配置与选取,对各种模态的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听力教学中多模态的实现。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和选取不同的听觉模态材料。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引导大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图形和动画等辅助手段进行听力训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触觉手段,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作为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的来源。教师在听力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姿态、指导语都形成了听力课堂的多模态符号。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视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合理运用视听素材使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图像与声音相结合、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对感受型、视觉型、听觉型大学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就评价角度而言,图像具有鲜明的影响力,而多模态话语理论强调的图像和语言的互动则具有更加显著的附加作用。此外,视觉模态独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由此可见,视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尤其内在必然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听力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模态的效果,比如在制作PPT时,可以在文字为主的前提下,运用文字逐行显示或字体颜色对比等手段,吸引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注意。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无限激光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前,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这种背景下,单纯的依靠听觉模态已经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在运用视觉模态时同样需要关注其合理性,比如,如何筛选与听力材料向协调的视频素材,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视频、图形、图样、背景、图式、框架等模型。首先,对于视觉材料的选取不应当只关注其趣味性,还应当考虑其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影响。若视觉材料与课堂所需的听力素材不想协调,就应当即时舍弃。其次,视觉材料的选取应当围绕听力素材的人物关系、逻辑关系和故事背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听力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此外,由于教师本身也是视觉模态的来源,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自己在表情、手势、姿态等方面的视觉信息传输。
2、听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
听觉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若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要以听觉模态为主,其他一切模态的选取都应当围绕听觉模态展开,避免舍本逐末。与此同时,还应当关注其他模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力能力的促进作用。比如,应当合理采用视频、图片等视觉模态,提升大学生的听力信息整合能力,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听力材料。但这些视觉信息应当适度运用,不能高于听觉信息量,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视觉信息,而忽视了听觉信息。此外,由于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本身也是听觉模态的来源,因此,不仅要科学权衡听力材料,还要运用合适的话语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在听力教学中的表现给予言语反馈和评价,对听力材料进行适当补充。
3、触觉及其他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
除了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在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还涉及嗅觉模态、触觉模态、味觉模态等模态形式。当然,相较于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触觉模态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较小,它多表现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材设备等的肢体接触方面。其中,多媒体设备、教材、教具等周边环境属于客观语境,相对而言比较固定。而涉及生生、师生的触觉模态则是较为灵活的。触觉模态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时有出现,比如,在复述、讨论听力材料相关内容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均会出现身体接触,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引入触觉模态因素,但需要强调的是,其引入必须与其他模态相协调。由于大学听力教学有特定的语境限制,因此,味觉模态与嗅觉模态运用的几率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味觉模态、嗅觉模态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与西方饮食相关的听力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增强大学生的味觉和嗅觉体验,进而强化之后的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但总体而言,味觉模态和嗅觉模态在听力教学多模态形式中处于次要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取舍,应以其他模态为中心。
4、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多种模态的协调
教师对多种模态的协调关系着多模态听力教学的成败,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促使各种模态相互协同。根据听力教学的实际目标,教师应当及时调整各种模态之间的使用比例,以某一种模态为中心。就模态协调方面来看,各种模态之间不能相互无关、相互矛盾、互不衔接、相互抵消。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求,按一定比例安排各种模态,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原则而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将听力模态视为核心,触觉模态、视觉模态、味觉模态和嗅觉模态等模态形式都应当以听觉模态为前提。而从数量上来看,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配合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模态协调形式。而触觉模态与其他模态的协同则较少涉及。听觉材料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触觉、视觉、味觉等模态信息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产生不同效果。因此,教师在具体听力教学中要着力平衡视觉材料与听觉材料,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合理选取听力材料,针对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则可以适时引入视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听力信息。总体而言,除了教师自身呈现的视觉信息,听力教学中的视觉材料主要包含视频与图像,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若语篇组织设计图像,那么教师可以将新信息、原有信息在垂直轴与水平轴上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设置。而在处理与听力教学相关的视频材料时,则要根据听力教学目标适当的剪辑、筛选视频材料。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视频材料,还是图像材料,都应当简明扼要,主次分明,紧紧围绕听力材料展开,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而对各种模态的协同,首先要依据视觉模态、触觉模态、听觉模态及其他模态交替出现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种模态的出现次序和时间。其次,要加强各种模态之间的转化和强调。比如,对于同一篇听力材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听力教学任务,可以在这篇材料的基础上适时加入教师的手势、神情、姿态等视觉模态,以及话语等听觉模态,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触觉体验。并在学生完成相关听力任务之后,安排学生进行表演、复述、讨论、配音等活动,将单纯的听觉模态转化成丰富多样的模态形式,提高学生在听力学习中的积极性。
[课题: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多模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交互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