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016-08-15邢玉凤张晓燕
邢玉凤 张晓燕
摘 要: 我国现在的高校自主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自主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对高校管理系统没有解决方案,能力不足是高校管理系统在我国高校管理的重大问题,需要提上教育的日程。本文对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下高校自主管理系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这个系统有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资源借鉴多个移动互联网应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系统的使用,同时高校也可以运用这个自主管理系统分析学生在自主管理系统应用下的相关问题,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并进行处理,最终这些数据分析可以让学校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可以让老师参考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管理者的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自主管理系统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 高校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步一步推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已不像以前那样单一,培养有创新头脑,有合作意识的人才是在教育改革下对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全新要求。在高校培养这样的人才的过程中,重要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开发这种自主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学校教务系统的巨大压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也可以帮助国家社会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各大高校分别提出了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学生自主管理系统的研发方案,这样可以加强高校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对于高校学生自主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没有更深程度的认识。对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对自主管理系统的发现不多,技术落后。大学生自主管理分为个体管理和集体管理两方面内容,他们之间存在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它包含的内容有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目标管理、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管理等多种管理的端口。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但是对于学习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他们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并且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有依赖性。对于整个高校校园管理来看,大学的自主管理仍然是高校教育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开发设计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网络系统,平台可以向高校学生提供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管理、金钱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这个平台可以通过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反馈,这对于研究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够缓解教务系统的压力。通过这个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可以让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就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1.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1.1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渗透在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去,高校教育受到了他的影响,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到来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用的效果。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的中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发展,直到今天他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的每一所高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让高等教育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慢慢成熟,从初级阶段的理论到现在的发展实践阶段,都起着不同凡响的作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高校的教学生活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对高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日子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会在高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1.2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加快了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的教育APP开始流行并取代现今落后的教育模式,在就业市场用人单位也大量需要这样的人才。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的应用包含学习类、生活类、招聘信息类。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简单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学校的有关资讯、可以方便地学习互联网知识。
2.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共同发展,给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系统的开发带来了福音
伴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结合共同发展,大数据下的移动互联网给高校教育带来一场新的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校研发学生自主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大数据的应用是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为高校的培养学生提供了帮助,是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管理系统的压力随之变小,互联网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教育滞后的问题。他们的结合堪称完美,将会给高校的自主管理平台的开发带来开启全新大门的钥匙。
2.1适应高校自主管理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在高校自主管理的时候,学校通过一些讨论会议就可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对学生自主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采取统一管理的方法解决生活学习金钱等各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将被社会的发展淘汰出局,不能为培养出高科技人才怎么可以发展中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引进,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服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管理系统,使高校自主管理变得灵活。不同的大学生对于自主的需要也不一样,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使用自主管理系统。
2.2从各个方面采集采纳数据
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希望可以通过大学生自主管理系统这个平台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用决策学校事务,改变管理方法,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分析总结数据可以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以前获取的这些数据信息过于单一不够全面系统。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将不再单一,例如:“我的大学”这个应用是对学生学习生活、学习计划、金钱进行一系列的管理。这样的管理系统可以从学生的各个方面收集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即可以掌握学生在校期间对于生活费的开支情况,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可以取得有利于学校进步方便决策的数据信息,所以,从各个方面对数据的收集有助于管理系统更好地在高校中应用。
3.学校要及时反映自主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分析数据
在管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完全参与这种自主管理,同样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让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这种自主管理系统,可以避免学生错误地使用。学校管理者参与到自主管理系统中可以更直接地获取有利的信息数据并对数据惊醒分析整理,最后的解决方案上报学校。建立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自主管理系统的开发,通过使用获得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把完整的分析结果展现在决策者眼前,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3.1平台总体结构说明
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系统可以采用SOA架构,利用Web服务(WebService)实现平台和接入的互联网信息共同发展,并对应用的通信设备进行加密处理,用来保证系统平台的安全。这个自主管理系统平台具有四层架构,整个系统层次分明,逻辑顺序清晰透彻,实用价值很高。它的主要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平台架构分为四层架构,分别是:应用层、资源层、认证授权层和校园云端层。应用层又叫做服务层,是针对高校学生教职工开发的一层应用。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浏览器和平台进行关联使用,该层包含APP设备和Web设备两种,移动APP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主管理系统有助于学习的加强,帮助教师开战,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这部分应用应该归资源层管理。同时,应用层还包括扩展大学生思维和眼界的各种应用,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应用层功能的实现要依托资源层的建立。同时,资源层还肩负着管理数据资源保存资源完整的使命和任务。认证授权层是认证层向高校管理者、学生、老师提供身份认证的结构。高校管理者、学生、教师通过身份认证后便可以从云资源层获取相关的数据使用资源,最后利用云端层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校园云端层主要是针对学校管理者而开发的一层结构,他有学生自主管理系统分析数据的功能,学校的管理者根据云端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并不断弥补在教育问题中出现的不足,用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3.2自主管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
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学生基础数据管理、社交应用管理、认证授权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管理四大板块,如图2。
我们可以将平台的用户划分为几个角色进行管理:(1)学生:使用自主管理系统进行自主管理;(2)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管理,为平台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3)平台管理员:多平台的资源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平台的安全秩序;(4)企业用户:应用管理;(5)学校管理员: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找出解决办法。
3.3平台的数据资源
整个自主管理平台涉及以下几种数据资源:
(1)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括和平台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
(2)学生信息:学生信息包括学生个人信息。
(3)教师信息:教师信息包括教师个人信息和教学资源信息。
(4)平台管理者信息:平台管理者信息包括平台管理者的个人信息和管理信息。
(5)学校管理者信息:学校管理者信息包括校园云端管理的信息。
(6)学生自主管理分析数据:学生自主管理分析数据是在学生使用平台后分析整理的数据。
(7)认证授权信息:认证授权信息包括平台所有用户的个人信息,保证信息的安全。
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平台是我国高等教学工作引进的一种的教育模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模式。这不仅帮助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自主管理,而且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最重要的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虽然这个平台在开发的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开发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它受到学生的喜爱。未来,我们要研发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系统平台,供学生交流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合理.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6-8.
[2]薛海燕,吴冰月.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现状及干预措施[J].科教文汇旬刊,2009(4):88.
[3]陈毓超,周红春.云计算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知识管理协作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43-46.
[4]陈云芳,张伟.基于开放平台的高等教育私有云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