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合剂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15林宝华

光明中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林宝华



中药合剂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宝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厦门 361022)

摘要:目的观察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30例,予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中医证候积分(6.34±6.46)分,对照组(10.75±6.9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中医证候积分(6.15±6.03)分,对照组(10.57±7.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肯定。

关键词:慢性胃炎;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2013年2月—2014年9月,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来自本院中医科门诊,纳入观察的病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岁;病程3月~7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岁;病程2月~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制定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切片证实为慢性胃炎,三大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正常。同时排除消化性溃疡和胃癌、肝胆胰疾患、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 紫苏梗9 g, 枳壳9 g, 槟榔9 g,厚朴9 g,乌药9 g, 木香9 g,法半夏9 g,黄芩9 g,麸炒白术9 g,黄连6 g,干姜6 g,党参12 g,麦芽18 g,炙甘草4 g。 肝胃郁热明显者,可加蒲公英15 g;胃寒较重者,可去黄芩;气滞日久血瘀显著者,可加三七5 g。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对照组 采用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股份有限公司业,批号:130125), 每次5mg,每天3次,饭前半小时服。2组均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嘱其戒烟酒辛辣,注意起居作息。

1.5观察指标所有病例用药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治疗结束1个月各观察记录中医证候变化情况1次;安全性指标(血、尿、粪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检查记录1次。

1.6疗效判定标准1.6.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症状量化分级标准,分别对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呃逆、口干口苦、疲倦乏力、恶心欲呕、胃中嘈杂、胸闷、身重困倦、小便短黄、大便稀溏等12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将以上各项分数的总和即为中医证候积分。

1.6.2中医证候疗效等级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总积分-治疗后证候总积分)/治疗前证候总积分×100%。根据疗效评分制定临床显效、有效、无效3级标准。显效:疗效指数≥75%;有效:50%≤疗效指数<75%;无效:疗效指数<50%。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4周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1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1

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安全性指标判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纳呆、痞满、嘈杂等范畴,其发生外因多与饮食不节、邪气内侵;内因多与情志失调,脾虚气弱有关,即脾虚、气滞、郁热,三者在发病过程中常相兼为病,但侧重不一。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疗柴胡证误下坏证之方,针对的病机是中阳被伤,邪热内侵,寒热错杂,气停中焦,郁而不解。主要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五磨饮子出自《医方考·卷六》,针对的病机是大怒暴厥,七情 所伤,肝气郁结,主要功用行气降逆。方中以紫苏梗易沉香,枳壳易枳实;紫苏梗理气解郁;枳壳相对枳实,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乌药行气疏肝;槟榔、厚朴行气化滞以除满;木香辛散温通,调中宣滞;麦芽消食导滞,疏肝理气;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除热,清中焦郁火;干姜、法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党参、白术、甘草之甘温益气补其虚。现代研究表明,紫苏梗归脾经具有兴奋胃肠平滑肌,收缩肠系膜等作用[3];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双向调节作用,既兴奋胃肠使其蠕动增强,又有降低平滑肌张力和解痉作用[4];半夏泻心汤具有修复胃黏膜,有效对抗幽门螺杆菌,双向调节胃肠功能,均衡胃动力[5];五磨饮子能增强胃运动振幅,但不影响胃运动频率[6];纵观全方,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效。本次临床病例观察表明,五磨饮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且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9.

[3]苏洁,陈素红,吕圭源.紫苏归肺、脾经相关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6):621-622.

[4]徐欢,陈海芳,介磊,等.枳实、枳壳的化学成分及胃肠动力研究概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1):42-43.

[5]赵建一.半夏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浅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73.

[6]尚德师,李乐军,邵祖燕.五磨饮子调节大鼠胃运动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11):1436-143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27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66-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林宝珠2015-03-31)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