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盗版电影的态度研究

2016-08-15彭慧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成本消费者政府

彭慧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大学生对盗版电影的态度研究

彭慧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文章全面梳理了中国盗版电影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等受众群体对于盗版电影市场的基本态度。这种研究对于政府打击盗版电影行为以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有着积极作用。

盗版电影;大学生;态度

娱乐产品盗版已经被视为数字时代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复杂性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在世界范围内盗版令娱乐业损失惨重,如何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以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众多国内国外电影产业界人士和学术界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电影盗版是一个特殊的课题,与正版电影市场研究不同:盗版电影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电影盗版组织一般与黑社会组织有联系;电影盗版行为一般与其他犯罪行为相联系。

盗版现象如今是风行盛世,政府对其累禁不止,这是源于它坚实的市场基础。从需求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从供给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高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存在,并不象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害无利。其实,盗版品究竟会增加福利还是减少福利,取决于时期的长短、竞争的最后趋势以及政府反盗版的严厉程度。我认为,政府应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而不是消除盗版的负面影响为目标,以运用竞争机制为导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权保护法规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权衡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的基础上,实行适时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那么第一点——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条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多的选择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盗版产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呢?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如果某个商品的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可能也不会有人问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太高,即使质量很高,恐怕买主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很低,而其质量又比较好,购买者肯定会很多。显然,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说,人们一般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或现在流行的windows7电脑操作系统,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盗版品与正版品在质量或使用价值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盗版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产品,比如,在成都市场上,正版的Microsoft Office2办公软件的销售价格超过6000元人民币,而所谓的windows7系统最便宜的家庭版399,而最贵的旗舰版则2000多块人民币,而它的盗版品只需要5元人民币。前者盗版品与正版品的价格比是1比1200,后者则是1比80到1比400不等。盗版品的价格优势绝对让人心动。

第二点——盗版存在的市场供给基础。尽管盗版的存在从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是盗版品毕竟是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就某种产品来说,厂商之所以选择生产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产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诸多限制之外,可能关键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大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什么是商品的生产价值呢?对厂商来说,那种商品值得生产,不能只看它的价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产品的价格与成本的差,或者看价格—成本比。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很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从而生产无利可图,价格与成本比小于1,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去生产它;反之,即使一种商品的价格很低,但是它的生产成本也很低,以至于生产利润相当可观,价格—成本比大于1,“挡不住的诱惑”,厂商无需政府动员也会趋之若鹜,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因此,利润或价格与成本比可以用来反映商品的生产价值。

第三点——盗版现象的经济福利效应。在经济学上,对一种经济现象的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说明。同样,对盗版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它的经济效应。从消费者剩余来看,盗版活动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短期,由于盗版品的存在,原来不能购买或没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盗版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原来使用正版品的消费者改为使用盗版品,因盗版品的低价格而给买主带来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即使是对使用正版品痴心不改的消费者,也能够在盗版品的冲击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正版品,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盗版活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详细的分析将另文阐述,本文在此只作简单的分析。就盗版品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他把更多的资源用在盗版品的生产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因此他的经济效率会提高,从而在盗版活动中会增加他的生产者剩余。就正版品生产企业而言,如果盗版厂商的剩余的获得仅仅是正版厂商剩余的一种转移,那么正版品企业必然会损失剩余;如果由于盗版竞争的存在,促使正版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量,即使其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正版企业的剩余也完全可能增加;社会福利来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和来表示,因而盗版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就直接取决与买卖双方剩余的综合变化。从上述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分析,我们知道盗版现象存在有利和不利两反面的影响,因而它可能增加社会福利响,也可能减少社会福利。从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一般认识上看,通常认为盗版活动对社会是没有好处的。盗者偷也!仅仅一个“盗”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其实,盗版活动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因为市场上盗版产品的多少将影响到正版商下期的研发投入。因为盗版产品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使正版商的预期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时,正版商将停止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这将影响到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进而造成对总产出的影响。盗版的存在对社会的损失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加以粗略估计,如果上期GDP增长10亿美元,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本期GDP增长11亿美元,且因盗版而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降为0.08,则盗版导致的社会损失为1200万美元(10×0.1亿美元-11×0.08亿美元)。

第四点——政府的反盗版策略选择管见。政府不能完全杜绝盗版活动,因而彻底解决盗版不应该成为反盗版的实际目标。一方面,只要盗版现象产生的市场基础存在,盗版是不可能人为取消的,另一方面,盗版活动复杂多样的影响,也决定了完全杜绝盗版行为本身也就同时消除了它可能带来的好处。正如人们不能在倒洗澡水时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样,我们也不能消除盗版的负效应时把他的正效应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盗版仅仅是为了抑制盗版活动,减少盗版数量,把盗版的负效应控制在最低水平;政府的反盗版行动应该适度,过度严厉和过分宽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盗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各种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就是盗版的使社会付出的代价,简称盗版成本。不仅如此,政府或社会的反盗版行动也会给社会带来成本。政府的反盗版贯穿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从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研究,到相关法规的制定、监督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置,再到对盗版行为的处罚或判罪。政府在反盗版过程中所必然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全部费用就构成反盗版成本。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严格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上升,而盗版成本则会下降,反之,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宽松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下降,而盗版成本则会上升。也就是说,反盗版的成本是随着反盗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盗版成则随着即反盗版力度的加强而下降。 显然,反盗版行动就存在一个度,社会究竟应该对盗版行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盗版行动,必须进行相关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一项理性的反盗版行动应该使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可见,政府的反盗版并非愈严格愈好,也不是愈宽松愈好;修改过时规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盗版行动所遗忘了的重要手段。诚然,执法不力是导致盗版泛滥的重要因素,其实,不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保护版权的规章制度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过时的制度规定,助长了市场垄断,甚至是过度的垄断,高额的垄断利润衍生出大量的盗版。比如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长达16年的专利保护—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就显得太长,日益严重的盗版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对此,我们很多人尤其政府从感情上是难于接受的,在政府实际的反盗版行动中也是很难见到的;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来反盗版,可能会成为政府反盗版的现实取向。如果说垄断产生盗版,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讲,反盗版就是要反垄断势力。运用市场竞争来反垄断已经是大势所趋,因而用竞争来反盗版也可能成为政府的优选策略。

综上所述,盗版现象的存在虽然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过作为普遍存在的盗版现象是有着合理存在的原因的,政府应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而不是消除盗版的负面影响为目标,以运用竞争机制为导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权保护法规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权衡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的基础上,实行适时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中国盗版电影的市场总体规模远远超过正版电影的市场规模,盗版电影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盗版电影光盘、非法播映(如:电影院播映盗版影片)、网络电影盗版(如:下载盗版电影,观看或刻录光盘),其中盗版电影光盘目前在中国是最主要方式。盗版电影光盘主要有四大来源,分别是境外走私入境、合法光盘制作企业非法加工、中国大陆境内的地下生产线、非法刻录和版权过期的电影光盘。产能与销量的巨大落差意味着某些合法光盘复制企业非法加工盗版音像制品的行为非常严重。境外走私入境的盗版电影光盘,成为中国盗版电影光盘的最主要来源之一。网络电影盗版是电影盗版发展的新趋势,非法下载电影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公司年轻职员,国外影片和国内畅销影片是网络盗版的主要对象。由于网络的匿名,以及法律监管对其不够重视,如果对任这种趋势发展,将产生十分危险的后果。

在对中国未来盗版电影市场规模的短期预测中,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短期内盗版电影市场规模将呈扩大趋势,小部分大学生认为,盗版电影市场规模将保持现状,没有人认为盗版电影市场规模会缩小。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短期内盗版电影市场规模呈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盗版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他们还特别指出,中国的网络盗版在发展,如果不采取打击措施,这很可能发展成为电影盗版的又一个重灾区。从电影盗版对经济影响的角度看,盗版电影通过降低电影票房收入和电影音像版权收入的方式,压低电影产业的市场回报。尽管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比2004年(2.0亿元人民币,约2.47亿美元)年提高了30%,但是,就2004年电影票房收入与2003年(15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相比,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长幅度却下降了58%。盗版电影从根本上打击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生产能力,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大。虽然盗版拉动了非法就业,但对电影产业总体就业水平没有太大影响。盗版大幅降低了政府的税收收入。盗版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75%的受访电影生产企业、67%的受访电影发行放映企业、100%的受访音像企业都曾经采取过预防/打击盗版行为的措施,其中,音像企业打击盗版电影的积极性高于其它电影相关企业,这说明,音像行业是盗版的最直接打击对象,它们受到的经营压力要高于电影制片企业和发行放映企业。中国打击盗版行为以行政处罚为主要手段。然而,中国司法处罚对打击盗版行为的作用不明显。公众基本上对行政执法工作予以支持和肯定,但对打击盗版成果不满意。

中国电影生产环节基本上不存在盗版现象。中国电影放映环节的盗版现象也并不严重: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电影院基本上杜绝盗版放映行为;盗版放映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的省级以下电影院和娱乐场所,宾馆、饭店播放盗版影片的情况较为严重。

[1]中国电影盗版对经济的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2006.

TP393

A

1671-864X(2016)08-0210-02

彭慧,辽宁理工学院文法系学生。

猜你喜欢

成本消费者政府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知识付费消费者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表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二则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