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之树常青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2016-08-15库尔班买提萨力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意识生命作文

库尔班·买提萨力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上依麻木帕夏小学,新疆 阿瓦提 843200)

让生命之树常青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库尔班·买提萨力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上依麻木帕夏小学,新疆 阿瓦提 843200)

语文是生命之根,语文教学就是人类对美的挖掘。生命是美好的,没有生命的存在,就无从体会鸟语花香,无法体验胜利的喜悦,无法感受爱的温暖,无法浏览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姹紫嫣红、秋天的果实累累,更何谈教育?小学生的心理脆弱而单纯,安全意识淡薄,语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环境及自然,珍爱生命。因此,教师应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生命意识;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深入人心。高速发展的网络是把“双刃刀”,它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从而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失控现象,甚至出现自杀和伤人等过激行为。近些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消息屡见不鲜,甚至连大学生轻生的消息也常见诸报端。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待生命漠视的态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展开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将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对此,笔者做了如下探讨:

一、利用课本内容渗透生命教育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似乎都在围绕着金钱而展开活动,人文性的意识已逐渐从人们的大脑中淡化了,很多人视生命为草芥,在社会、家庭中对生命意识的教育越来越少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意识的教育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化”。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生命生命》的教学,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人生、感悟人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懂得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我在教学中联系前面两篇文章《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当学生渐入“佳境”之际,我板书出一些和生命有关的名人名言,例如:“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运用它,一次足矣。”“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等。当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之后,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三个事例仔细阅读,感知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让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当我对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语句加以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坚韧。例:“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中的“挣扎”写出了飞蛾在面临威胁时并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所以我们在遇到威胁或危险时,也要像飞蛾一样,不能向命运屈服,要敢于抗争,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告诉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生命,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我们应该要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它”,而不能对它毫不负责“白白地糟蹋它”。

除此之外,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内容与生命意识紧密相连的,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等课文,这样的内容对生命的赞歌,对生命的尊重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让人们非常的感动。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本质出发了解生存的意义,让学生能更加好的身临其境的感触到生命的可贵,从此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命的价值。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从电视新闻、广播、报纸等媒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一直面临着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的灾难,这就要求人们能够勇敢的面对和克服苦难,完成生命的使命,珍爱生命,对生命的意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跟学生强调生命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以“生命”为主题的小作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深入认识,认识生命的可贵。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由此可见,写作其实就是这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感情交流。所以说,我们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把生命的教学和作文教学揉合在一起,实现作文教学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作文教学或写作中,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命、感悟生命,热爱生命,用他们自己真实的语言和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观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自己身边一些平凡的事例,从这些平凡的事中挖掘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只有当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切的感悟乏后,才能“情有独钟”,在写作时才能够情感迸发,对生命的含义有着真实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作时教师只能作引导,而不能代笔写作,学生只有自己动笔写作,才能对生命有所感悟,才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真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唯此,学生才能在写作中养成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养成文化,并把它延伸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有助利学生以后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观的养成。例如《我和我的爸爸》一文的写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是如何操劳的,在操劳过程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生命当中的一个部分,让孩子在感知父母辛苦养育之恩的同时,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新课标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要求关心自然和生命,生命意识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一大主题。大语文的教学环境给生命教育营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生命弥足可贵,而这珍贵的生命又是如玻璃般脆弱。如何让生命之树常青,让小学生这棵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何让学生珍爱生命,让他们的生命之花不过早凋谢?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生命意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着莫大帮助的,这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时刻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创造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1]肖春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4-10-20.

G623.2

A

1671-864X(2016)08-0261-01

猜你喜欢

意识生命作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