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6-08-13刘团业
刘团业
【关键词】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38—01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许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點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式。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并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二)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恰恰适应了这一要求。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一)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表现、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1. 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实践不断调整和发现的过程。有些同学由于受到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他们选出的小组长未必符合教师分组的主导思想,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善于识人用人,真正把思想素质过硬,管理能力强的人放到组长的位置上。
2. 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并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此举旨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同学们对小组的认同感。
(二)小组组织的建立
(三)小组管理制度操作指南
1. 班级每周有值周班长一名,由班级纪律委员和班长轮流担任,一般是两位男同学,值周组则由班级小组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由该值周小组成员轮流,这样这一周班级所有管理事务就由该周值周班长、值周小组的各位同学共同执行。
2. 值日班长考核登记表的填写
(1)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每天必须保证第一时间到校,根据值日考核登记表的检查事项做好详细的检查登记工作,当然管理是目的,记载是手段,这里要切记勿使值日班长成为记载违纪的工具。
(2)加分项主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及课堂表现,由值日班长负责纪律填写,同时还包括听写满分、周测单科最高分以及给班级所做的好人好事等。
3. 小组周考核总结评比
(1)最后的成绩汇总由三位学习委员轮流进行,根据表格的要求要准确地计算出每个组的总分,并且排出名次,在公布总分的同时还要说明各组的加分人,加分项及扣分人及扣分项;周考核前两名的两组将予以奖励,并颁发奖品。
(2)同时要总结出每个组违纪最多的人,要求他们在班会课上作出反思,并作出为班级服务的必要的惩罚;
(3)根据周考核的名次,倒数三名的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做出整改措施,并在班会课上予以说明.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一)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
(二)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
(三)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