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问题及路径

2016-08-13梅洪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实训院校

梅洪

[摘 要] 高職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充分了解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准确把握特色专业的内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地加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特色专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108-0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就是依据一定的办学条件,通过有效的教育过程,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教育过程的主要元素包括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且均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正视问题、迎接挑战,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特色专业的基本内涵

高职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培養的学生素质和能力均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

高职特色专业亦称为重点专业或品牌专业,既具备传统优势,又与时俱进,能彰显院校的办学特色,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性。高职特色专业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和核心,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它就是高职院校走向社会的名片。

特色专业有别于热门专业,后者是指社会上短期需求量较大,但其生命力极短的专业,它只反映社会一定时期的一种需求,并不代表专业本身的基础和实力。而特色专业是指发展稳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既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础,又有较强的专业配置能力。显然,热门专业只需短期的投资,而特色专业建设则需要长期不断的投入。

二、当前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

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主要有:对社会发展需求缺乏科学论证,设置的专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适应能力不强,造成专业建设水平不高,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很少;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缺乏科学创新的思维,特色专业的独特性、优质性和前瞻性不强。

(二)专业及课程设置雷同现象严重

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盲目追随大流,追捧热门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追求办学规模大而全,课程开发出现低水平重复开发、照抄照搬、简单模仿的现象;专业层次、实训实习条件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综合配套不完善,造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相脱节。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滞后的问题,主要有:当前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按照教学规律,刚从教的年轻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且年轻教师往往缺乏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有些教龄较长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适应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要求;教师科技攻关和科研服务能力普遍欠缺,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和科研服务能力远远达不到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提供的研发服务非常有限;“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来自行业及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常常缺乏科学规范的准入要求。

(四)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有些高职院校基地建设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有:基地设施不配套,很少能开展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强的生产训练;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单一,依托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完善。

三、加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就要加大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力度,倾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实训体系建设,走出一条既符合院校实际,又切合行业发展需求,还符合内涵建设需要的特色专业强校之路。

(一)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是围绕职业定向进行的能力本位的教育,其专业建设必须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为此,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特色专业必须依靠合理优化的课程结构来支撑,优化课程结构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为此,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学生学习与课程实施相符合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一是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从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三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设计,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达到“从企业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从关键职业能力出发设置核心课程、从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出发设置专业课程”的优质课程设置目标。

2.加强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在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是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二是按照“能力目标、项目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对现有的课程分批进行改革,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三是按照优质课程建设要求,抓好教材建设;四是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色专业建设质量

高职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既能进行教学设计,又能进行工艺设计;既可以担任理论教学,又可胜任实训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校企共建、校企共管、校企共培”思路,推行“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二是以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院级教学名师组成的教学骨干梯队;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制度和教师专题培训、项目进修等制度;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为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发等提供技術服务;五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考核机制。

(三)完善实训体系建设,保证特色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训体系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两部分内容。校内实训基地是满足专业最基本的实践项目要求,营造最基本的现代工程环境和职业岗位氛围,全面训练学生的技术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是对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和职业规范下,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是对学生职业化程度的培养。

完善实训体系建设,可以使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机结合,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顶岗实习与就业提供平台、搭建桥梁,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实训基地建设要贴近现代工程环境,既注重实验室功能配套,又注重技术工艺流程完整性配置;跟踪前沿技术,优化配置实训设施,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实习基地建设要为学生创造现实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三是建立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实训体系。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企业服务,使之成为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桥梁;四是通过经营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明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15):65-68.

[2]孔德兰.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69-71.

[3]崔岩.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8-9.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实训院校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