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
2016-08-13操龙刚
操龙刚
[摘 要]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握时代脉搏,可持续推进教学管理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 键 词] 新形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47-0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尤其是近几年来的高校扩招、招生制度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环境与质量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主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不适应学校发展,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又很难有极为有效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工作力度不强
按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學部门管理工作范围较广,对二级系部、学院拥有指导、监督权限。但目前形势下,很多二级部门的自主权限很大,工作推动和开展阻力较大。往往很多工作在二级部门传达执行过程中存在拖沓、推诿、敷衍等情况。也极易引起误会,教学调度运行不通畅,这不仅使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不断协调处理重复的工作,而且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便。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教学管理信息化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存储和更新有关学生、教师、教学运行环节和各专业的相关信息。但是当前一方面存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水平不高。很多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尚未构建,多为人工操作,存在效率较为低下、差错率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信息化管理还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技术等。但是部分人员仍不愿意学习先进的技术,不主动积极探究一系列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仍旧处在大量、低效、重复机械劳动状态。
(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待遇较低
相较专任教师而言,教学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待遇较低,地位不高,从事的大多为人际沟通、协调处理的无专业化层面,从而导致许多人不愿干教学管理这种工作。教学管理队伍极度不稳定,严重影响教学秩序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对策
如何克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优化教学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必須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保障,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首先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其次,要把必备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最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管理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同时要根据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相应的调整不合理的旧的规章制度,建立和时代同步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制度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
(二)调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福利待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中枢,而且相应的其他很多工作都离不开教务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现行高职院校改革和建设浪潮下不能一味专注于师资力量的建设,配套教辅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也应及时调整。否则会造成实际工作与付出的落差,人员流动性太大,离职率、转岗率高,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拖沓、推诿等各种现象。比较的心态会严重阻碍一些需要及时完成的指令性、阶段性工作,导致上级工作要求延误。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技能
培训
教学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知识与修养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适应高职院校新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务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为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总之,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适应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在高职院校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提供管理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唐科萍,许方恒.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成人教育,2013(9):48-49.